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留耕堂记
【宋】叶适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取以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语者所能窥也。
凡人衣食、居处、嗜好之须,当身而足,则所留固狭矣。然而念迫于室家,莫之赢焉;爱牵于子孙,不能业焉。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虽危而终不惧,已多而犹不足者,以.其所留不止于一身故也。嗟夫!若.是则诚不可禁已。虽然,其留者则必与是心俱,彼心不丧,术不谬.,阡连陌接,谷量山积,而隐诸方寸之小,无惭焉可也。不然则货虽留而心不足以留也留之家家不能受留之子孙子孙不能守甚至刑祸戮辱水火盗贼俄反顾失之皆是也。故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货虽不留,心足以留也。岂惟田野闾巷,而士君子何独不然!
葛君宅才数亩,无高垣.大屋之居,桑麻果树,依约可数。有二子,行称其文,卑躬侧履,非礼不动,草衣木食,自乐其乐。然后知方寸之小为无穷,而所留者异乎人之留也。若夫由是以致其用,则犹外物也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田野传送,已识其趣 旨趣
B.今葛君自得遂取以名堂 名字
C.彼心不丧,术不谬 错误
D.无高垣.大屋之居 墙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B.以其所留不止于一身故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若是则诚不可禁已 吾儿,久不见若影
D.广欲莫如少取    方五六十, 如六七十
【小题3】下面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殆非文于言语者所能窥也
——也许不是在文章的语言中所能看到的。
B.各竞其力,各私其求,虽危而终不惧
——各自尽力竞争,各自追逐自己的欲望,即使有危险也始终不畏惧。
C.岂惟田野闾巷,而士君子何独不然
——哪里只是田野乡下这样,而士人君子难道不是这样吗?
D.所留者异乎人之留也
——(葛君)留给子孙的东西和一般人留给子孙的东西不一样。
【小题4】请用“/”为文中画曲线部分的句子断句。
不 然 则 货 虽 留 而 心 不 足 以 留 也 留 之 家 家 不 能 受 留 之 子 孙 子 孙 不 能 守 甚 至 刑 祸 戮 辱 水 火 盗 贼 俄 反 顾 失 之 皆 是 也
【小题5】作者说“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民谚“其词意质而劝戒深”,其中“劝戒的深意”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四字词语回答。(不少于3个词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2 06:0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

南浮长淮,诉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世家龙门,念神禹之鬼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哉!

(马存《赠盖邦式序 》)

【小题1】根据第二段内容写出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史记》中的一篇课文__________
【小题2】作者认为司马迁创作《史记》,从游历到文章有一个内化过程,这个过程是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阐述了写作和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古文论的进步性。
B.第二段比拟鲜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司马迁游历的艰辛。
C.文章首尾呼应,强调了《史记》的创作得之于山水游历。
D.本文笔势纵横,见解独特,显示了作者艺术创新的意识。
【小题4】联系全文,从两方面概括《史记》的特点
【小题5】概括作者的观点,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天和元年,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建德元年,迁京兆尹。三年,出为熊州刺史。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
‚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
ƒ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礼贤如此。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
④初,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时年四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B.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 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C.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D.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高祖”是帝王的庙号。著名的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世宗非常喜欢宇文神举,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宇文神举继承了他父亲的长广县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户。不久,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
B.宇文神举是一个治理有方的人。在治理并州的时候,宇文神举针对此地的现实状况,励精图治,恩威并用,一月之间,远近心悦诚服。
C.宇文神举对待士人礼贤敬重,黄门侍郎卢思道曾参与反叛,被捉住后,将要被处死。宇文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放,以礼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
D.周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恐怕自己遭殃,心中不安。后来被周宣帝派人赐毒酒而死,享年四十八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2)逆旅之父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秃秃记
曾巩
秃秃,高密孙齐儿也。齐明法,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齐赀谢得释。授歙州休宁县尉,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出杜氏。”祝发以誓。周氏可之。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①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萧贯守饶州,驰告贯。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复。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瓮水中乃死,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②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八月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皆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买砖为圹③,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呜呼!人 固 择 于 禽 兽 夷 狄 也 禽 兽 夷 狄 于 其 配 合 孕 养 知 不 相 祸 也 相 祸 则 其 类 绝 也 久 矣 如 齐 何 议 焉 买 石 刻 其 事 纳 之 圹 中 以 慰 秃 秃 且 有 警 也 事 始 末 惟 杜 氏 一 无 忌 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选自《曾巩诗文选译》)
【注】①捽(zuò):揪。②瘗(yì):掩埋,埋葬。③圹(kuàng):墓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B.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C.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D.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法:从汉朝开始设立的察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意为“明习法令,足以决疑”,唐宋科举考试也设有明法科。
B.县尉:与县丞一样,秦汉开始均为县令、县长的助手。县丞主管文书、仓库等,县尉主管地方治安。之后一直沿用,到明代以典史取代县尉。
C.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是西南、东北走向,古代习惯上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三国时吴国孙权所统治的全部地区。
D.浮图:就是佛,也写作“浮头”“佛图”“浮图”,是梵语“佛陀”的转音。文中指佛塔,“胜造七级浮图”中的“浮图”也是这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为司法官的孙齐,可谓道德沦丧,先娶了正室杜氏,留在老家,后来不但使用欺骗手段与周氏结婚,还娶了妓女陈氏。
B.被周氏发觉后,孙齐先是假言搪塞,继而避开周氏,伙同杜氏、陈氏把周氏所生的儿子秃秃偷偷带往外地。
C.由于孙齐买通贪官,不但没有得到惩处,反而被委以新职。周氏虽多次上告,但冤屈始终无法声张,以至于流落街头,乞讨为生。
D.原本没有属地管辖权的萧贯派属下前往调查,直接导致五岁的秃秃被杀,这让曾巩感叹孙齐的人伦丧尽,和禽兽没有差别。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齐赀谢得释。
(2)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①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