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
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惟笔砚而已谓之《笔谈》
。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所录惟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闾巷之言,靡所不有。亦有得于传闻者,其间不能无缺谬。以之为言则甚卑,以予为无意之言可也。
(《梦溪笔谈》自序 )
【小题1】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时 纪 一 事 于 笔 则 若 有 所 晤 言 萧 然 移 日 所 与 谈 者 惟 笔 砚 而 已 谓 之《笔 谈》
【小题2】《梦溪笔谈》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梦溪笔谈》所记的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8 09:0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东溪(注)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流经梅 尧臣的家乡安徽宣城。此诗是诗人 53 岁丁母忧居家乡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 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叙 看水之意,抒流连之情。山水之美,爱之不厌,虽平平写来,但已蕴含“闲意”,总领了全诗。
B.颔联写水旁岸上,颈联写水 中洲渚,春意盎然而又清单平远。这两联虽只写景,但游人之喜悦,自在言外。
C.尾联“情虽不厌”总括了全诗情感,又照应了“发船迟”,两句中多次转折,表达了诗人疲倦厌世的感情。
D.全诗有新意,有名句,有“道前人所未道”之处,通篇结构严密 ,层次繁多,语言形象生动又言之尽意。
【小题2】诗中颔联“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怀友二首(其一) 郭祥正
夕阳在窗户,凉气何处来?
微风泛庭柯,萧萧历空阶。
抱琴一写之,冰霜溅孤怀。
但惜对樽酌,而无良友偕。
聊将幽独思,滔滔寄长淮。
(1)诗歌开头两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冰霜溅孤怀”的“溅”字看似寻常,实则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3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秋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 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其为师。后帮助武王伐封灭股,建立周朝。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秋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的情状,含有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同类题4
渔家傲
谢 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小题1】“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表达技巧。
【小题2】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山谷云:“杜子美困穷于三蜀,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
(注)
失学,故聊托之渊明以解嘲耳。
其 诗 名 曰 《遣 兴》 可 解 也 俗 人 不 领 便 为 讥 病 渊 明 所 谓 痴 人 前 不 得 说 梦 也
。”余以为安得山谷将工部诗篇篇如此训释,以成一集乎?
(选自《诗话总龟》卷九)
(注)宗文、宗武:杜甫的两个儿子。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小题2】文中的“山谷”指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______。
他与张耒、______、______合称“苏门四学士”。
【小题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杜甫在蜀地的生活境遇。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北宋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