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花

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①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
A.王安石诗中海棠“绿娇红嫩”类似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都用巧妙的手法来描绘海棠的形象,可谓匠心独运。
B.王诗开头两句描绘出了海棠叶隐约、花妖烧的美;苏诗开头则描绘出一幅春风吹拂、香雾弥漫的画面,空蒙而略显幽寂。
C.王诗主要从视觉的角度来描摹海棠,苏诗在此基础上还调动了嗅觉这一感官来描摹,两诗均将海棠描绘得形神兼备。
D.苏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最后两句借秉烛烛赏花之举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被贬日久的不安与无奈的心境。
【小题2】结合诗歌,概括王苏二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9 04:49: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乙】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称;称赞
B.而卒赖其力   卒:最终
C.擅齐之强   擅:擅长
D.而又不随以怠   息:懈怠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古人之观于天地
B.以脱于虎豹之秦   于是余有叹焉
C.士以故归之   不随以止也
D.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3】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虽短,却是古代驳论文的杰作,指出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观点独树一帜。
B.乙文是我国古代游记散文中的精品,作者在游览之中求思至深,其心得也与众不同。
C.甲文先提出世人的观点,再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提供各自立论的依据,思路清晰。
D.乙文讨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地写出了“余之所得”:尽志无悔。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芝阁记 王安石
①祥符时,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四方以芝来告者万数。其大吏,则天子赐书以宠嘉之,小吏若民,辄锡金帛。方是时,希世有力之大臣,穷搜而远采,山农野老,攀缘狙杙,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绝,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而芝出于九州、四海之间,盖几于尽矣。
②至今上即位,谦让不德。自大臣不敢言封禅,诏有司以祥瑞告者皆勿纳。于是神奇之产,销藏委翳于蒿藜榛莽之间,而山农野老不复知其为瑞也。则知因一时之好恶,而能成天下之风俗,况于行先王之治哉?
③太丘陈君学文而好奇。芝生于庭,能识其为芝,惜其可献而莫售也,故阁于其居之东偏,掇取而藏之。盖其好奇如此。噫!芝一也,或贵于天子,或贵于士,或辱于凡民,夫岂不以时乎哉?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而卒所以贵贱者,何以异哉?此予之所以叹也。
【小题1】祥符年间,芝“几于尽”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2】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陈君建阁藏芝的原因的推测,合理的一项是
A.不满皇帝迷信祥瑞粉饰太平。
B.进献朝廷颂扬今上谦让有德。
C.为芝草不遇于时而感到惋惜。
D.先居为奇货再伺机高价出售。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应以士人际遇的贵贱来区分是否有道。
B.作者把士人不应为贵贱所役使作为文章的主旨。
C.作者为士人的际遇为何有贵贱之分而感到困惑。
D.作者认为士人和芝草贵贱有别的原因是一样的。
【小题5】清人沈德潜评价《芝阁记》“用意多在题外”。请对此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