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也。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泛指绳索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所以失之者 ②尔三矢
B.①皆背晋以归梁 ②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C.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①方其系燕父子组 ②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小题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小题4】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5】下列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小题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将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C.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D.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晋王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词婉。
【小题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8】简答题。
(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答。
(2)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3)第四段以反问结尾,有何用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0 12:0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岖,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谥,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对樊泽取代贾耽为帅之事,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他,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让他们住在城外,而是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他们,李纳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小题1】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B.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C.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D.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举行成人冠礼后才起的。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顺序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
C.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D.门下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审查国家的重要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④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ì):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④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道德一项是
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B.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D.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小题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扬之意。
C.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2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D.孟郊和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从小失去父亲,由同族兄长抚养长大,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说话率直,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没有听从,使得韩愈气的发怒。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杨寘序

欧阳修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②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③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反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小题1】与本文标题中“序”意义相同的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B.《白莽作<孩儿塔>序》
C.《伶官传序》D.《滕王阁序》
【小题2】下列与“其能郁郁以久乎”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后秦伐赵,拔石城B.且行千里,谁不知
C.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D.路漫漫修远兮
【小题3】第二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音乐。其中“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写出了琴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琴声的哀怨。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曾因退职闲居而患抑郁,后来常听友人弹琴,久而久之,病不治而愈。
B.弹琴作为一种技艺并不足道;但好琴师就能弹出多种妙音,可表达多种感情。
C.作者将不同的琴音比作忧深思远的古代圣贤,悲愁愤慨的屈子大夫等。
D.杨寘体弱多病,又遭贬官,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直接劝慰。
【小题5】请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下延光狱,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bì)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yūn)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
B.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與乃开门
C.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舆/乃开门
D.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的谥号,谥号诞生于西周早期。
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C.“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延光聪慧机敏。唐明宗做节度使时便把范延光置于麾下,范延光的与众不同让唐明宗觉得惊奇。
B.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下延光狱,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2)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