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岖,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谥,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对樊泽取代贾耽为帅之事,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他,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让他们住在城外,而是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他们,李纳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3:39: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宜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贬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 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 “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 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 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博士,学官名,唐代设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其内设博士、祭酒等职,主管学 政。
B.子,与上文的“县男”均为唐代爵位名目之一,用以封赏有功者。爵位等级不一,其中子属最高 等级。
C.释菜,亦作“释采”,此处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最早于《礼记·月令》中即 有记载。
D.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是我国保存至今的较为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 儒家的主要经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学问精湛,早年成名。他八岁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表现突出, 而且年龄最小,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被人刺探行踪。
B.孔颖达熟悉典籍,善于劝谏。他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不只讲清楚了经典的内容,而且借题发挥, 把道理引入执政之国之道上。
C.孔颖达尽忠职守,不为身谋。作为太子的侍讲官,他见到太子不遵法度的行为,就直言其过,面 对劝阻,也不改初衷。
D.孔颖达一心为国,颇得恩遇。生前,他多次得到加官晋爵的赏赐,死后也得到赠官赠谥的恩赏, 甚至还享有陪葬太宗的殊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⑵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擢累监察御史。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两河有疮痏之虞,五岭罹氛厉之役。人之疾苦积下,朝之制度莫修。边亡见储,国用浸屈,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心。自古天子居危思安之心同,而居安虑危之心则异,故不得皆为圣明也。”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宰相因是贺天子纳谏,然不能用也。
俄诏行劳西北边。还,迁侍御史,改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进吏部。会曹史李賨等鬻伪告,调官六十五员,赃千六百万以上,虞卿发其奸,賨等系御史府。而虞卿亲吏尝受二百万,亡命,私奴受三十万,虞卿缚奴送狱。三司严休复、高釴、韦景休杂推,賨等皆诛死。虞卿坐不检下免官。
虞卿佞柔,善谐丽权幸,倚为奸利。岁举选者,皆走门下,署第注员,无不得所欲,升沈在牙颊间。太和九年,京师讹言郑注为帝治丹,剔小儿肝心用之。民相惊,扃护儿曹。帝不悦,注亦内不安,而雅与虞卿有怨,即约李训奏言:“语出虞卿家,因京兆驺伍布都下。”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傅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诏狱。于是诸子弟自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贬虔州司户参军,死。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五,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许嘉璐,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延确的一项是( )
A.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丙作色荒/外作禽荒。
B.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C.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D.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宏辞,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科目。明经、进土都曾是科挙考试中的科目。
B.穆宗,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古代皇帝去世之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戎,我国古代对西方少数名族的称呼。在古代也常用“东狄“南蛮”分别指东、南方的少数民族。
D.礼部,六部之一。分礼部、祠部、主客、膳补四曹,掌管礼仪、祭享、贡举等职,长官为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虞卿尽忠直言。穆宗刚刚即位时,喜爱玩乐、没有节制,杨虞卿劝谏皇帝要房安思危,并大但地指出并非所有帝王都能够成为明君。
B.杨虞卿敢于揭发。在吏部的时候,杨虞卿不但揭发检举了曹史李贇等人买卖伪造文书的行为,还亲自将自己的贪污的奴仆绑送到官府。
C.杨虞卿结党营私。杨虞卿擅长倚附权贵、谋求利益,科考前,常有人到他的门下奔走。李固言在得到机会时便就此向皇帝进谏,使之下狱。
D.杨虞卿后代显贵煊赫。杨虞卿几个儿子考中进士,在他兄弟杨汝士之后,更出现了族中数十人任重要官职、兄弟门前都立着门戟的盛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

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

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

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

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学,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
B.坟典:指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书籍的通称。
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D.国子监:又称“太学”,在元、明、清三代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
D.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纷纭。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嘉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B.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C.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D.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讽谏、讽喻,用直接的言语劝说对方,使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
B.元年: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C.“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D.“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由黄门监改任紫薇令。他在开元三年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纷纭。
(2)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嘉其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