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望太湖
苏舜钦
杳杳波涛阅古今,四无边际莫知深。
润通晓月为清露,气入霜天作暝阴。
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分金。
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
【注】①楚吟,指吟诵《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的诗句。
【小题1】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小题2】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12 11:0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两句按时间顺序应为倒装, “千山高复低”是“山行”所见, “适与野情惬”,则是 “山
行”所感。这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
B.颔联进一步写“山行”。 眼中的“好峰”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诗人独行幽径,因为无人结伴而行,以致在“千山高复低”中迷路了,心情受到影响。
C.“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 熊“自在”,鹿“自在”,人也“自在”,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D.尾联巧妙的运用了反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E. 纵观全诗,首句中“野情”二字是全诗诗眼。峰峦起伏变化,山间小路幽静,使人迷乱;
【小题2】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试结合诗歌情感作具体的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 ,始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2,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3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4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5 有国,近戚孙承祐6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7,号“沧浪” 。前竹后水,水之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8,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注释)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
3并(bàng):通“傍”
4杠:独木桥
5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6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7北碕:北边曲岸上
8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予时小舟 在……附近B.水之又竹 南面
C.到则草而坐   拔D.笑万古 悲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时榜小舟,幅巾往 作师说贻之
B.近戚孙承右池馆也 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C.号“沧浪”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箕踞遨 羽化登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浪亭记》简叙罢职南来,寻觅居所,点出欲借境舒怀之意,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贬永州,“为僇人”,心力交瘁,寄情山水,颇为相似。
B.《沧浪亭记》写沧浪美景,穷形尽态,有郁郁葱葱草树,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环绕遮蔽的林木,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描写的深林、回溪、幽泉怪石、特立的西山相似,让作者在山水美景中得到解脱。
C.《沧浪亭记》中作者用四万钱购得一块地,构筑“沧浪亭”,时常乘船去游玩,率性玩乐,忘记回去,喝酒唱歌,这和柳宗元游西山时沉浸在自然景象与自我情致的妙合无垠中“不欲归”何其相似。
D.《沧浪亭记》是一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佳作,作者借作记,抒发了遭受政治迫害后的愤懑,有力地批判了官场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与竹、水相处,与鱼、鸟共乐,获得精神慰藉的“真趣”。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2)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