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①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②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③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是指年幼丧父的孩子。而“鳏”是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寡”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
B.“穆宗”是唐朝皇帝李恒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C.户部是主管朝廷中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的部门,户部侍郎是户部的副职长官。
D.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李锜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锜书写始皇帝的奏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
C.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D.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到了先皇亲手封藏的一箱奏书才明白实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9 03:0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②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有删改)

(注) 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 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 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
B.《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周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C.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B.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C.崔郾居室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D.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年始十四,短而悍,固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抗。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炀帝遣使画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佯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从秦王击刘黑闼洺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之甚急,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B.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C.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D.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一是用于皇帝的庙号,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李渊。另一层意思是指曾祖父的父亲,而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即曾孙的儿子。
B.秦王:是指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也就是后来“贞观之治”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而炀帝是指唐朝皇帝杨广。
C.劓:此处为“割掉”的意思,原指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古代“割裂肌肤,残害肢体”的刑罚手段有墨、劓、刖、宫、醢、焚、刳、剔等。
D.道:唐贞观元年全国分为十个道,相当于汉代的州,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制。宋朝时的“路”和今天的省大致相似,如广西路、湖北路、陕西路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士信年轻气盛。他年仅十四岁就主动请缨,要反击正在攻打齐郡的长白山贼寇,为了向张须陀证实自己的实力,身披双层的铠甲骑上战马。
B.罗士信作战不退缩。只要是与张须陀一同作战,罗士信便经常做张须陀的副将,冲锋陷阵。皇帝还派画师将他们作战的场面描画出来并上报给内史省。
C.罗士信为人心胸狭窄。他在被王世充收降后曾被其重用,但是王世充后来收降了邴元真后便疏远了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杀死王世充。
D.罗士信赏罚分明。他能够将战利品和朝廷的封赏赏赐给手下有功劳的人,也不吝惜于自己的战衣和战马,但是处罚起来也绝不会宽容最亲近的部下。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2)士信已入,贼悉众攻之甚急,方雨雪,救军不得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蕃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徽章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肆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太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蒙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
余庆少砥砺,行己完洁。仕四朝,其禄悉明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C.余庆少普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
B.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C.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
D.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五百文。文中用的是后种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
B.郑余庆正道直行,不惧奸佞。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
C.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
D.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他自奉甚薄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
(2)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张镒节度凤翔,署营田判官。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至是,云光谋请皋为帅,将劫以臣泚。别将翟晔伺知以白皋。云光惧不克,率众出奔,至沂阳,遇泚奴使皋所,谓云光曰:“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许之。皋迎劳,先纳奴,伪受泚诏。皋曰:“大使固善,苟无它图,请释甲以安众,而后可入也。”云光以皋诸生,亡能为,乃命士委仗铠,皋受而内其卒。明日,置酒大会,奴、云光与其下至,皋伏甲左右庑,酒行,尽杀之,以其首徇。贞元初,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初,云南蛮羁附吐蕃,其盗塞必以蛮为乡道。皋计得云南则斩虏右支,乃间使招徕之,稍稍通西南夷。五年,东蛮断泸水桥攻吐蕃,请皋济师。皋遣精卒二千,与蛮共破吐蕃于台登。顺宗立,诏检校太尉。会王叔文等干政,皋遣刘辟来京师谒叔文曰:“公使私于君,请尽领剑南,则惟君之报。不然,惟君之怨。”叔文怒,欲斩辟,辟遁去。皋知叔文多衅,又自以大臣可与国大议,即上表请皇太子监国,又上笺太子,暴叔文之奸,且劝进。会大臣继请,太子遂受禅,因投殛奸党。是岁,皋暴卒,年六十一,赠太师,谥曰忠武。皋治蜀二十一年,始,皋务私其民,列州互除租,凡三岁一复。皋没,蜀人德之,见其遗象必拜。凡刻石著皋名者,皆镵其文尊讳之。

(选自《新唐书·韦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
B.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
C.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
D.太尉已为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听/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诛之/请以兵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狩,指打猎,又可用于帝王巡视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也可婉指帝王逃亡。文中指德宗逃亡到奉天。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在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
C.受禅,指接受禅让。禅让是指古代帝王把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D.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避讳指帝制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皋足智多谋,诛杀叛逆。韦皋假意接受叛贼朱泚的伪诏,诱骗牛云光解除武装,第二天在廊下设伏,一举诛杀牛云光等叛贼。
B.韦皋交好南夷,平定西南。云南与吐蕃交好,吐蕃在入侵时,必以云南作为先锋,韦皋离间云南与吐蕃,联合云南,大败吐蕃。
C.韦皋巴结权贵,反目成仇。王叔文专政,韦皋派刘辟去巴结,因出尔反尔被王叔文拒绝,于是转投太子门下,弹劾王叔文弄权。
D.韦皋治蜀有功,备受尊崇。韦皋治理四川时,属下各州都相互免除租赋,每隔三年,便豁免一次赋税,老百姓因此十分爱戴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云光以皋诸生,亡能为,乃命士委仗铠,皋受而内其卒。
(2)皋计得云南则斩虏右支,乃间使招徕之,稍稍通西南夷。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张建封,字本立。“本立”是在出生后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