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①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时博州刺史琅邪王冲②,责息钱于贵乡,遣家奴督敛,与尉颜余庆相闻知,奴自市弓矢还。会冲坐逆诛,魏州人告余庆豫冲谋 后令俊臣鞫治,以反状闻。有司议:“余庆更永昌赦,法当流。”侍御史魏元忠谓:“余庆为 冲督偿、通书,合谋明甚,非曰支党,请殊死,藉其家。”诏可。有功曰:“永昌赦令:‘为首与虺贞③同恶,魁首已伏诛,支党未发者原之。’《书》曰:‘歼厥渠魁’,律以‘造意为 首’,寻赦已伏语,则魁首无遗。余庆赦后被言,是谓支党。今以支为首,是以生入死。赦而复罪,不如勿赦;生而复杀,不如勿生。窃谓朝廷不当尔。”后怒曰:“何谓魁首?”答曰:“魁者,大帅;首者,元谋。”后曰:“余庆安得不为魁首?”答曰:“若魁首者虺贞 是已。既已伏诛,余庆今方论罪,非支党何?”后意解,乃曰:“公更思之。”遂免死。当此时,左右及卫仗在廷陛者数百人,皆缩项不敢息,而有功气定言详,閨然不桡。
初,鹿城主簿潘好礼慕有功为人,论之曰:“昔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人,今有功断狱,亦天下无冤人。然释之当汉文帝时,中外无事,守法而已。有功居革命之际,周兴、
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此其贤于释之明甚。”或称有功仁恕过汉于、张。起居舍人卢若虚曰:“徐公当雷霆之震,而能全仁恕,虽千载未见 其比。”
(注释)①后:武则天。②冲:李冲,后文虺贞的儿子。③虺贞:即李贞,越王李贞举兵反武则天,其一族李姓被武则天改为虺姓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独有功数犯颜争直 (2)今有功断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A. 应当     B. 判罪 C. 处在 D. 适合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其家
A. 书册     B. 登记 C. 抄没 D. 杂乱
【小题4】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B. 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C. 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D. 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
【小题5】把第①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会冲坐逆诛,魏州人告余庆豫冲谋,后令俊臣鞫治,以反状闻
【小题6】根据第①段,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徐有功的主要品质:
【小题7】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7 04:0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一、二级达标校完成】
宋璟,邢州南和人。七世祖弁为元魏吏部尚书。璟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调上党尉,为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居官鲠正,武后高其才。张易之诬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臣语,引张说为验,将廷辩,说惶遽,璟谓说曰:“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谪,芬香多矣。若不测者,吾且叩阁救,将与子偕死。”说感其言,以实对,元忠免死。
璟后迁左台御史中丞,会飞书告张昌宗引相工观吉凶者。璟请穷治。后曰:“易之等已自言于朕。”璟曰:“谋反无客以首原,请下吏,明国法。易之等贵宠,臣言之且有祸,然激于义,虽死不悔。”后不怿。姚遽传诏令出,璟曰:“今亲奉德音,不烦宰相擅宣王命。”后意解,许收易之等就狱,俄诏原之。敕二张诣璟谢,璟不见。曰:“公事公言之,若私见,法无私也。”顾左右叹曰:“吾悔不先碎竖子首,而令乱国经。”
尝宴朝堂,二张列卿三品,璟阶六品,居下座。易之谄事璟,虚位揖曰:“公第一人,何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卿谓第一何邪?”是时,朝廷以易之等内宠,不名其官,呼易之五郎,昌宗六郎。郑善果谓璟曰:“公奈何谓五郎为卿?”璟曰:“以官正当为卿,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玄宗开元初,以雍州为京兆府,复为尹。进御史大夫,坐小累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广人以竹茅茨屋,多火。璟教之陶瓦筑堵,列邸肆,越俗始知栋宇利而无患灾。
召拜刑部尚书。四年,迁吏部兼侍中。帝幸东都,次崤谷,驰道隘,稽拥车骑,帝命黜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等官。璟曰:“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①此相饬②后有受其蔽者。”帝遽命舍之。璟谢曰:“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帝善之。
累封广平郡公。广人为璟立遗爱颂,璟上言:“颂所以传德载功也。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欲厘正之,请自臣始。”有诏许停。
(节选自《新唐书·宋璟传》有删改)
[注]①繇:通“由”。 ②饬:通“敕”,告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后高其才 高:推崇
B.璟请穷治 穷:极力
C.后不怿,姚墙遽传诏令出  择:高兴
D.坐小累为睦州刺史 坐:因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B.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C.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D.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这些词语体现了古代官职变动的情况。如:拜。授子官职;型,革职免官;迁、徙,均为调动改派官职,且在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B.进士,唐朝首开“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唐代“进士科”是最受重视的科举科目。明、清两代始以殿试及第者称之,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监察御史,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始设。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但权限广。
D.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等,通常,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文中的“玄宗开元初”即为年号纪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璟为人正直,坚守法度,对张昌宗引相工观凶吉之事,他要求朝廷把张昌宗交给官吏以正国法;张易之、张昌宗两人奉武后圣旨前来谢罪,他却避而不见。
B.宋璟忠于君王,爱护同僚。在玄宗准备赦免李朝隐等人时,他忙谢罪,不归恩于已,归过于上;在魏元忠被张易之诬陷时,他拿“名义“劝张说,终使魏元忠免死。
C.宋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担任广州都督期间,教广州人烧瓦筑墙建房子,改变广州人以竹茅建屋的习俗,减少了火灾,因而,广州人要为他立“遗爱颂”碑。
D.宋严以律已,不事权贵。他认为广州人因自己掌权,所以写溢美之辞,希望朝廷为之厘正;在朝宴上,他不呼张易之“五郎”,张昌宗“六郎”,而呼张易之为卿。
【小题5】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谪,芬香多矣。
(2)顾左右叹曰:“吾悔不先碎竖子首而令乱国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驲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鉅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祗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鉅鹿县男,属男爵,是古代爵位的最末等。秦以后,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在面见君王时,行顿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六部。
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为加官,唐以后为散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极具才华,通贯书术。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促召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但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的部下李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李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敢于直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李建成的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依据实情处理问题,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
(2)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祗取空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嵩,貌伟秀,美须髯。神龙元年,始调洺州参军事。桓彦范为刺史,待以异礼。河北黜陟使姜师度表为判官。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致。历宋州刺史,迁尚书左丞。

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执刺史田元献;回纥又杀凉州守将,河、陇大震。帝择堪任边者,徒嵩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封兰陵县子。嵩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完树陴坞,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会鄯州都督张志亮破贼青海西,高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端,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露布至,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官一子,恩顾第一。

十七年,进兼中书令。自张说罢宰相,令缺四年,嵩得之,然常遥领河西节度。在公慎密,人莫见其际。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俄封徐国公。

初,裴光庭与嵩数不协,光庭卒,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联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案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乃授尚书右丞相,与休皆罢。是日,荆州进黄甘,帝以紫帉包赐之。擢子华给事中。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赠开府仪同三司。

(《新唐书·列传二十六·萧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伏日/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B.嵩伏日/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C.嵩伏口/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D.嵩伏日/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在古代指淮河以北的地区;古人以淮河为分界线划分南北,“河”则指淮河。
B.兵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考核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C.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
D.吐蕃,是古国名,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遣使到长安请婚,文成公主人藏和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嵩相貌英俊,并非人人赏识。他相貌俊秀,长有漂亮的胡须,虽然崔琳,正丘,齐游等人嫌弃他学问不深,但他还是受到了姚崇等人的赏识。
B.萧嵩擅长谋略,成功离间敌人。萧嵩看到悉诺逻恭禄战斗力强,就想除掉他,采取反间计,在吐蕃内部制造疑端,最后赞普把悉诺逻恭禄杀掉。
C.萧嵩通晓军事,不断立下军功。他让张守珪担任瓜州刺史,通过修建护城河而安抚边民,派遣杜宾客车领优秀弓箭手跟吐蕃激烈战斗而获胜。
D.萧嵩仕途颇顺,备受皇帝恩宠。他在边疆作战立功受到皇帝的奖赏,还担任过中书令等要职,儿子娶了公主,妻子也受到了皇帝的召见。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
(2)初,裴光庭与嵩数不协,光庭卒,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感寤,为均爱。进士,累调双流令,政为二川最。承庆解凤阁舍人,武后召嗣立谓曰:“尔父尝称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称职,如而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拜凤阁舍人。

时学校废,刑滥及善人,乃上书极陈:“永淳后,庠序隳散,胄子衰缺,儒学之官轻,章句之选弛。贵阀后生以侥幸升,寒族平流以替业去。垂拱间,仕入弥多,公行私谒,选补逾滥;经术不闻,猛暴相夸。陛下诚下明诏,追三馆生徒,敕王公以下子弟一入太学,尊尚师儒,发扬劝奖,海内知响。然后审慎铨选,各呈所能,以之临人,则官无旷,民乐业矣。”

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州县非其人,后以为忧。李峤、唐休璟曰:“今朝廷重内官,轻外职,每除牧守,皆诉不行,非过累不得遣。请选台阁贤者分典大州,自近臣始。”后曰:“谁为朕行?”嗣立曰:“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后悦,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由是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人悉补外。

嗣立与韦后属疏,帝特诏附属籍,顾待甚渥。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韦后败,几死于乱,宁王为赦免。出为许州刺史,以定策立睿宗,赐封百户,徙汝州。开元中卒,年六十六,赠兵部尚书,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韦嗣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B.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C.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D.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没考中称为落第。第进士,即考中进士。
B.牧守,守护,治理。后用来指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C.经术,指经学,是解释儒家经典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嗣立请求外调,为朝廷分忧。很多人都不愿出京做官,皇帝心忧,韦嗣立以才能有限不堪执内为由,与十八京官主动请求外调。
B.韦嗣立政绩卓著,受武后赏识。韦嗣立任双流令,政绩在二川地区最为优秀;武则天赞扬了嗣立的能力,让他接替兄长的官职。
C.韦嗣立针砭时弊,提倡尊师重教。当时教育废弛,士子求官公然请托,韦嗣立谏言令王公以下的子弟全都进入太学,提佰重视儒学。
D.韦嗣立心地善良,替承庆受罚。韦嗣立与韦承庆是同父异母兄弟,嗣立生母常责罚韦承庆,嗣立请求代承庆受罚,终于感化母亲。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新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尚书,是古代三省之一,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的。
D.迁,即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比如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B.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C.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D.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劝谏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自己救灾不利因而内心恐惧,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