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宗元诗集》序

(北宋)黄庭坚

①士有抱青云之器,而陆沉①林皋之下,与麋鹿同群,与草木共尽。独托于无用之空言,以为千岁不朽之计。谓其怨邪?则其言仁义之泽也;谓其不怨邪?则又伤已不见其人。然则,其言不怨之怨也。

②夫寒暑相推,草木与荣衰□,庆荣而吊衰,其鸣皆若有谓,候虫是也;不得其平,则声若雷霆,涧水是也;寂寞无声以宫商考之,则动而中律,金石丝竹是也。维金石丝竹之声,《国风》《雅》《颂》之言似之;涧水之声,楚人之言似之;至于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③今夫诗人之玩于词,以文物为工,终日不休;若舞②世之不知者,以待世之知者然。然其喜也,无所于逢;其怨也,无所于伐。能春能秋,能雨能旸,发于心之工伎而好其音,造物者不能加焉。故余无以命之,而寄于候虫焉。

④清江胡宗元,自结发迄于白首,未尝废书,其胸次所藏,未肯下一世之士也。前莫挽,后莫推,是以穷于丘壑。然以其耆老于翰墨,故后生晚出,无不读书而好文。其卒也,子弟门人,次其诗为若干卷。宗元之子遵道,尝与予为僚,故持其诗来求序于篇。自观宗元之诗,好贤而乐善,安土而俟时,寡怨之言也。可以追次其平生,见其少长不倦,忠信之士也。至于遇变而出奇,因难而见巧,则又似予所论诗人之态也。其兴托高远,则附于《国风》;其 忿世疾邪,则附于《楚辞》。后之观宗元诗者,亦以是求之。故书而归之胡氏。

(注释)①陆沉:无水而沉,喻隐居。②舞:玩弄,戏侮。
【小题1】对第①段中的“不怨之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既要表现才华无所用的悲哀,又要表现隐逸山林的快乐。
B.放弃建功立业的雄心,只能借助诗文实现生命不朽的无奈。
C.即使抒发个人壮志难酬的愁怨也要保持平心静气的超然。
D.才德之士选择隐居的行为本身就是对生不逢时的无声控诉。
【小题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也B.耳C.矣D.焉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4】对第③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胡宗元的“喜”“怨”无人应和,与下文写胡宗元的创作经历相呼应。
B.承接上文,进一步解说“候虫之声”的创作特点,凸显文章的中心观点。
C.借题发挥,针砭时弊,批评当下诗人只知玩文词之工,却无兴发感人之意。
D.以“候虫之声”喻指胡宗元的诗风,为其“世无知者”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小题5】请分条概述作者借本文表达的诗歌创作理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1 10:0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黄绶②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为低级官吏所佩戴。
③湔祓:语出《战国策·楚策》,意为洗刷污浊,引申为荐拔。
④割鸡:语出《论语·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作县宰的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用典故与对比,写了老友虽才华横溢,却不被当权者赏识的现实。
B.“何意陆沈黄绶间”,这一句以疑问形式出之,它是慨叹,也是责问,表现出对执政者的无可奈何之情。
C.诗人一反律诗中间二联装点景物的传统,额联以“头白眼花”对“儿婚女嫁”;在上下相对中,每句又自成对偶,有着往复回环的效果。
D.本诗步步曲折,首联将高才与不遇相对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有转折跌宕之势;颈联抒发了豪兴犹在、盛年不再的感慨,又是一个转跌,在豪放旷达中含无限感慨。
E.王文通是一位才华横溢、贫贱自守、远离官场、愤世嫉俗之人,诗人与他遭际相似,品格相类,他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2)诗人通过王文通这一形象,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