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淄青郓招讨使、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注:①狃,因袭,拘泥。②酰,同“耽”,沉溺,此处指毒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此处采用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C.“节度使”是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此处指宣武军节度使,广德之后改称汴宋节度使。
D.“谥”是对死去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此处“壮武”属贬斥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少不更事,因战成名。他少时不能事自立为业,捕捉盗贼,却犯了法;后因偷袭李灵耀叛军,夺取了宋州,建立功业。
B.刘玄佐多次平叛,晋升获宠。平定李纳叛乱,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平定李希烈叛乱,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功成名就,日益骄纵。他放纵部下,致使将帅被杀,财物被抢;他对待下官,不以礼相待,经过母亲教育才醒悟过来。
D.刘玄佐权术诡诈,死于非命。他借相国寺佛体流汗的流言,筹集军资;义子乐士朝与宠妾私通,最终事情败露,他被毒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18 02:04: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吾友张子野既亡之二年,其弟充以书来请曰:吾兄之丧,将以今年三月某日葬于开封,不可以不铭,铭之莫如子。”呜呼!予虽不能铭,然乐道天下之善以传焉,况若吾子野者,非独其善可铭,又有平生之旧、朋友之恩与其可哀者,皆宜见于予文,宜其来请于予也。

②初,天圣九年,予为西京留守推官,是时,陈郡谢希深、南阳张尧夫与吾子野,尚皆无恙。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而尧夫、子野退然其间,不动声气,众皆指为长者(注).予时尚少,心壮志得,以为洛阳东西之,贤豪所聚者多,为适然耳。其后去洛,来京师,南走夷陵,并江汉,其行万三四千里,山砠水厓,穷居独游,思从人,邈不可得。然虽洛人至今皆以谓无如向时之盛,然后知世之贤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难得为可惜也。初在洛时,已哭尧夫而铭之,其后六年,又哭希深而铭之;今又哭吾子野而铭。于是又知非徒相得之难,而善人君子欲使幸而久在于世,亦不可得,呜呼,可哀也已!……

③子野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志守端直,临事敢决。平居酒半,脱冠垂头,童然秃且白矣。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于此,岂其中亦有不自得者邪?

④铭曰:嗟夫子野,质厚材良。孰屯其亨?孰其长?岂其中有不自得,而外物有以戕?开封之原,新里之乡,三世于此,其归其藏。

(注)长者:重厚自尊,谓之长者。(语出《韩非子•诡使》)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铭之莫如子
②洛阳东西之
③思从
④孰其长
(2)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弟充书来请曰 君何知燕王(《廉蔺列传》) 
B.乐道天下之善传焉 忽魂悸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C.为笑乐 亦不复儿为念(《促织》)
D.而外物有戕     逞寡君之志(《崤之战》)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平居酒半,脱冠垂头,童然秃且白矣。
(4)分析文中作者两次提到张子野“岂其中有不自得”的表达效果。
(5)清代沈德潜评论本文“叙交游聚散死生,有山阳闻笛(即怀念故友)之感,子野可铭处自见”(《唐宋八大家古文》),结合这一评论,梳理第二段写作思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以张奭为第一。奭,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奭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间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改河东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既而乞骸骨,罢为太子太傅。未几,复拜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大行遗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閤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河东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
B.改河东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
C.改河东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
D.改河东郡/兼河东采访使/徙抚风郡/封高平县男/迁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召为宪部/兼左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古代官制中的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B.乞骸骨:指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也称“乞骸”。
C.不趋:趋,指急步而行。古时人臣入朝须急步以示恭敬,文中“不趋”指对君主不敬。
D.京兆:指京师所在地区,也指管理京师地区的衙门,还可指京兆尹,即京师的地方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晋卿选才怀私,有失公允。为讨好张倚,他在主持选拔时将张倚的儿子张奭定为第一,后来张奭出丑暴露实情,玄宗因此贬谪了三位大臣。
B.苗晋卿为避灾祸,辞任陕郡。杨国忠向来嫉妒他的声望,在安史之乱陕郡弃守之时心怀鬼胎借机推荐了他前去防守,他以年老为由,没有接受。
C.苗晋卿规劝君主,能识大体。在玄宗驾崩后,肃宗因太过悲伤不能理政,任命苗晋卿暂摄政事,他没有接受,而是劝肃宗遵遗诏,以国事为重。
D.苗晋卿年老体衰,受到优待。他因年老而请求隔天去一次政事堂,得到皇帝允准;代宗到小延英阁召他谈话,开了宰相在小延英阁对答的先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2)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同类题3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①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②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③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是指年幼丧父的孩子。而“鳏”是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寡”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
B.“穆宗”是唐朝皇帝李恒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C.户部是主管朝廷中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的部门,户部侍郎是户部的副职长官。
D.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李锜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锜书写始皇帝的奏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
C.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D.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到了先皇亲手封藏的一箱奏书才明白实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①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②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③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遑遑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④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注:子云:扬雄,西汉辞赋家;仲淹:王通,隋代人。
【小题1】根据第①段划线句,概括吴充的文章特点。(用自己的话)
【小题2】可填入第②段“□”中的虚词,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奚B.岂C.胡D.盖
【小题3】在第②段画线句中划出停顿处,用“/”标出。
【小题4】本文虽为书信,实际上是一篇观点鲜明的文论,请写出欧阳修的文学主张。(用文中的话)
【小题5】第③段划线句含有两种论证方法,请分别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