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李泌,字长源,其先辽东襄平人。少聪敏,博涉经史,精究《易象》,善属文,尤工于诗,以王佐自负。泌操尚不羁,耻随常格仕进。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当世务,玄宗召见,令侍诏翰林,仍东宫供奉,杨国忠忌其才辩,秦泌尝为《感遇诗》,讽刺时政,诏于蕲春郡安置,乃潜遁名山,天宝末,禄山构难,肃宗北巡,至灵武即位,遣使访召。会泌自嵩、颍间冒难奔赴行在,至彭原郡谒见,陈古今成败之机,甚称旨,延致卧内,动皆顾问。 数年,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颇承恩遇。及元载辅政,恶其异己,因江南道观察都团练使魏少游奏求参佐,称泌有才,拜检校秘书少监,充江南西道判官,幸其出也。寻改为检校郎中,依前判官。元载诛,乃驰传入谒,上见悦之。又为宰相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

兴元初,征赴行在,迁左散骑常侍。寻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崇文馆学士、修国史。初,张延赏大减官员,人情咨怨,泌请复之,以从人欲,上从之,人人以为便。顺宗在春宫,妃萧氏母郜国公主交通外人,上疑其有他,连坐贬黜者数人,皇储亦危。泌百端奏说,上意方解。德宗初即位,尤恶巫祝怪诞之士。泌颇有谠直之风,而谈神仙诡道,或云尝与赤松子、王乔、安期、羡门游处,故为代所轻,虽诡道求容,不为时君所重。及建中末,寇戎内梗,桑道茂有城奉天之说,上稍以时日禁忌为意雅闻泌长于鬼道,故自外征还,以至大用,时论不以为惬。年六十八薨,赠太子太傅,赙礼有加。泌放旷敏辩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终以言论纵横上悟圣主以跻相位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泌放旷敏辩/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终/以言论纵横/上悟圣主/以跻相位/有文集二十卷。
B.泌放旷敏辩/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终以言论纵横/上悟/圣主以跻相位/有文集二十卷。
C.泌放旷敏辩/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终/以言论纵横/上悟/圣主以跻相位/有文集二十卷。
D.泌放旷敏辩/好大言/自出入中禁/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终以言论纵横/上悟圣主/以跻相位/有文集二十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在该宫殿中的太子。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
B.行在,也叫“行在所”,是指皇帝登基之地,这里“赴行在”是指李泌听说肃宗在灵武即位,便冒着生命危险投奔。
C.时日禁忌,是指古人因迷信在某些时辰或日子禁止做某事。文中“以时日禁忌为意”是说德宗逐渐在意时日禁忌。
D.赙礼,指送给丧家的礼物。这里“赙礼有加”是说皇上赐给李家治丧的礼物很多,超过了朝廷规定的礼制规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泌博学不羁。他善写诗文,有抱负,又不愿意按常规去取得功名,正因为如此,他宁愿寄情山水,也不愿意去蕲春赴任。
B.李泌遭权臣排挤。他受到玄宗和代宗的重用,招来了权臣的打击排挤,前后两任宰相均将他赶出京城,让他去任地方官。
C.李泌敢于直言,张延赏裁减官员,他在皇上面前求情;太子受母亲牵连、地位危殆时,他百般劝谏,最终使皇上回心转意。
D.李泌长于鬼道。因为他喜欢谈论鬼神之事,且与一些术士交游,当时的人看不起他,德宗有段时间也不肯重用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古今成败之机,甚称旨,延至卧内,动皆顾问。
(2)雅闻泌长于鬼道,故自外征还,以至大用,时论不以为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4 03:0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小题1】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B.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C.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D.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举行成人冠礼后才起的。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顺序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
C.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D.门下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审查国家的重要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铣令略地岭表,得五十余城,未还而铣败,遂以所得城归国,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十三年,迁黄门侍郎。十七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寻除散骑常侍。洎性疏峻敢言。太宗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已上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皆奏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付法。”帝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太宗尝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欲闻己过,卿等须言朕愆失。”长孙无忌、李勣、杨师道等咸云:“陛下圣化致太平,臣等不见其失。”洎对曰:“陛下化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上书人不称旨者,或面加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之路。”太宗曰:“卿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太宗征辽,令洎与高士廉、马周留辅皇太子定州监国,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太宗谓洎曰:“我今远征,使卿辅翼太子,社稷安危之机,所寄尤重,卿宜深识我意。”洎进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太宗以其妄发,颇怪之,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十九年,太宗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洎与中书令马周入谒。洎、周出,遂良传问起居,洎泣曰:“圣体患痈,极可忧惧。”遂良诬奏之曰:“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太宗疾愈,诏问其故,洎以实对,又引马周以自明。太宗问周,周对与洎所陈不异。遂良又执证不已,乃赐洎自尽。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洎文集十卷,行于时。则天临朝,其子弘业上言洎被遂良谮而死,诏令复其官爵。
(选自《旧唐书》第七十四卷,有删节)
【小题1】给文中画双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B.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C.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D.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最初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男”是爵位名,唐朝有“开国县男”之爵,位列“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之前。
C.“玄武”“青龙”“白虎”“朱雀”本为中国古代的四种神兽,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而“玄武”对应北边,因此“玄武门”是唐代宫城的北正门。
D.“婕妤辞辇”,是说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认为天子出行应有贤臣在侧而不应有妃子形影相随,因此拒绝与皇帝同乘辇车,后世用“却辇之德”来形容女子贤德明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洎做过两次黄门侍郎,一次是在隋朝末年侍奉自称梁王的萧铣时被授予此职,一次是归唐后,被太宗授予此职。
B.唐太宗十分倚重刘洎,远征时令他辅佐太子,但又担心他粗疏直率的性格会使他遭遇不测,所以嘱咐他要谨慎小心。
C.褚遂良与马周诬陷刘洎在太宗重病时,想学伊尹、霍光独揽大权,甚至干涉新帝废立之事,诛杀意见不合的大臣,使得太宗赐洎自尽,他的冤屈一直到武则天当政时才得以洗雪。
D.刘洎文武双全,早在追随萧铣时就带兵攻城略地,取得岭外五十余城。他所著文集多达十卷,风行于当时。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中书舍人,本是国君、太子亲近属官,掌传宣诏命。隋唐时,掌管起草诏令,官位七品。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李景让,字后己,赠太尉憕孙也。性方毅有守。宝历初,迁右拾遗。淮南节度使王播以钱十万市朝廷欢,求领盐铁,景让诣延英亟论不可,遂知名。沈传师观察江西,表以自副。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刺史。
母郑,治家严,身训勒诸子。尝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讙,召景让廷责曰:“尔填抚方面而轻用刑,一夫不宁,岂特上负天子,亦使百岁母衔羞泉下!何面目见先大夫乎?”将鞭其背,吏大将再拜请,不许,皆泣谢,乃罢,一军遂定。
大中中,进御史大夫,甫视事,劾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威肃当朝。为大夫三月,蒋伸辅政,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群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祷宪宗神御前射取之,而景让名不得。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谓之“辱台”。景让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西川节度使。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以太子少保分司。卒,年七十二,赠太子太保,谥曰孝。
性奖士类,拔孤仄,如李蔚、杨知退皆所推引。始为左丞,蒋伸坐宴所,酌酒语客曰:“有孝于家、忠于国者饮此。”客肃然,景让起卒爵。伸曰:“无宜于公。”所善苏涤、裴夷直皆为李宗闵、杨嗣复所擢,故景让在会昌时,抑厌不迁。清素寡欲,门无杂宾。李琢罢浙西,以同里访之,避不见;及去,命贰其骗石焉。元和后,大臣有德望者,以居里显,景让宅东都乐和里,世称清德者,号“乐和李公”云。
《新唐书•列传一百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群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
(2)客肃然,景让起卒爵。伸曰:“无宜于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田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精宪使河东,事有来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迁兵部员补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负为详处,不闻南是无精牒。进中书含人。历果秦二州都甘、并州长史政以严拼,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负请置天兵军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童兵科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等罢,帝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其不裕秘书监姜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胶死。会广州都督装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胶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候。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乞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知有佳客乎? 若:如果
B.迁兵部员外郎  累:多次
C.臣恐言路 塞:阻塞
D.论者其不裕    恨:遗憾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三个义项,本文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咬施以廷杖:他对裴住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溢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