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寇彦卿,字俊臣,开封人也,事宣武军为牙将。太祖初镇,以为通引官,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诛牙军,太祖遣彦卿之魏计事,彦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君。
彦卿身长八尺,隆准方面,语音如钟,工骑射,好书史,善伺太祖意,动作皆如旨。太祖尝曰:“敬翔、刘捏、寇彦卿,皆天为我生之。”其爱之如此。赐以所乘爱马“一丈乌”。太祖围凤翔,以彦卿为都排阵使,彦卿乘乌驰突阵前,太祖目之曰:“真神将也!”
初,太祖与崔胤谋,欲迁都洛阳,而昭宗不许。其后昭宗奔于凤翔,太祖以兵围之,昭宗既出,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表迫请迁都。彦卿因悉驱徙长安居人以东,皆拆屋为筏,浮渭而下,道路号哭,仰天大骂曰:”国贼崔胤、朱温使我至此!”昭宗亦顾瞻陵庙,傍徨不忍去,谓其左右为俚语云:“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相与泣下沾襟。昭宗行至华州,遣人告太祖以何皇后有娠,愿留华州待冬而行。太祖大怒,顾彦卿曰:“汝往趋官家来,不可一日留也。”彦卿复驰至华,即日迫昭宗上道。
太祖即位,拜彦卿感化军节度使。岁余,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金吾街仗使。彦卿晨朝至天津桥,民梁现不避道,前驱捽现投桥上石栏以死。彦卿见太祖自首,太祖惜之,诏彦卿以钱偿现家以赎罪。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请论如法,太祖不得已,责授彦卿左卫中郎将。复拜相州防御使,迁河阳节度使。
太祖遇弑,彦卿出太祖画像事之如生,尝对客语先朝,必涕泗交下。末帝即位,徙镇威胜。彦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宠作威,好诛杀,多猜忌。卒于镇,年五十七。
(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卿身长八尺,隆准方面 准:鼻子
B.前驱捽现投桥上石栏以死 捽:揪住
C.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请论如法    论:按照
D.彦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宠作威 怙:依仗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彦卿是开封人,后梁太祖朱温曾派遣他到魏地去谋划事务,寇彦卿暗中为罗绍威谋划,于是全部诛杀了牙军。
B.后梁太祖朱温与崔胤谋划,想迫使唐昭宗迁都,昭宗不答应,但被迫东行。走到华州时,昭宗派人来说何皇后怀孕了,希望在华州过冬,但朱温仍不同意。
C.寇彦卿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后,有天早朝时走到桥边,有个叫梁现的人不肯躲避,寇彦卿的开路卫士便冲上前抓住梁现扔到天津桥的石栏上摔死了。
D.寇彦卿聪明敏感,善于待人接物,不过因为喜欢依仗后梁太祖朱温对自己的宠爱滥用权力,所以多受人猜忌。
【小题3】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表迫请迁都。
(2)太祖遇弑,彦卿出太祖画像事之如生,尝对客语先朝,必涕泗交下。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寇彦卿因梁现一事主动自首后的遭遇。(每点不超过10个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9 11:0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挺,京兆万年人。太子遇之厚,宫臣无与比。或言太子与宫臣谋逆,又庆州刺史杨文干坐大逆诛,辞连东宫,由是挺与王珪等皆越巂。贞观初,荐为尚书右丞。挺曰:“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愿后臣以劝立功者。”不听。初,挺为大夫时,马周为监察御史,挺不甚礼。及周为中书令,帝欲湔拭用之,周言挺很于自用,非宰相器,遂止。帝将讨辽东,择主饷运者。挺父故为营州总管,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帝悦曰:“自幽距辽无州县,吾军靡所仰食,卿为朕图之。”即诏挺节度,许以便宜。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泸转粮,自桑乾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以方苦寒,未可进,遂下米台侧,廥之,待冻泮乃运以为解。即上言:“度王师至,食且足。”帝不悦曰:“我明年师出,挺乃度它岁运,何哉?”即诏繁畤令韦怀质驰按。怀质还劾:“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栗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六师所须,恐不如陛下之素。”帝怒。敕治书侍御史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废为民,使白衣从。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常,以他事系,投缳死。索槖中得挺书,言所电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岁余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韦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B.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C.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D.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是洛阳的古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
B.“流”,即放逐、流放,是隋唐之时“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
C.“中书令”,文中指三省之一——中书省的长官,与司马迁所任中书令不同。
D.“驰传”,在文中意为“驾驭驿站的车马疾行”,在古代也指驿站的一种马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挺深受器重,多被委以重任。他被推荐为尚书右丞时,婉言拒绝,而未被皇帝采纳;当征讨辽东时,皇帝下诏让其指挥调度,并允许其见机行事。
B.韦挺为官忠诚于朝廷。他的父亲曾为营州总管,了解高丽的情况;后来皇上出兵辽东时,韦挺献上原来的信件,深得皇帝欢心。
C.韦挺审时度势,灵活治事。他接受向辽地运送军粮的任务后,先派遣王安德查看地势;后来行船遇阻,加之当时苦寒不利,因此停运待时。
D.韦挺因诬受责,被革职为民。他因转运粮食问题,受到韦怀质的不公对待,因而被皇帝责罚,后再贬为民,戴上刑具被押往洛阳,并一路由百姓跟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愿后臣以劝立功者。
(2)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①,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②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③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④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⑤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注】播越:流亡,逃亡。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张献甫对樊泽取代贾耽为帅之事上心存不服。贾耽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将其带走,使军中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当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贾耽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贾耽在年老之后,更加勤勉读书;四面八方甚至出使外族的人,都拜见贾耽,向他请教地理知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B.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谟,征五世孙,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征贤,诏访其后。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有诏改洪州别驾。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俄为起居舍人,帝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必有诲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擢谏议大夫,兼起居舍人,谟固让不见可,乃拜。

始谟之进,李珏、杨嗣复推引之。武宗立,谟坐二人党,出为汾州刺史。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发驸马都尉杜中立奸赃,权戚缩气。顷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言:“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且泣下,帝为感动。时帝春秋高,嫡嗣未辨,众臣归重。

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司徒。

(节选《新唐书·魏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B.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C.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D.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谟心系朝纲,秉公劝谏。对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龄一事,魏谟认为董昌龄杀害无辜的事实确凿,如果赦免他,会紊乱朝纲。
B.魏谟坚持原则,敢于直谏。皇帝偏袒一位乐工并授官扬州司马,宰相也授意谏官不要再言,虽劝谏失败,魏谟仍进言不已。
C.魏谟忠于职守,从不越职。他从谏官转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时,皇帝仍要求他评价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绝了该请求。
D.魏漠正气凛然,不畏权势。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发驸马都尉杜中立的贪赃行为,使皇亲国戚的骄横气焰得以收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既冠,见特进李峤,自言“读书未遍,愿一见秘书”。峤曰:“秘阁万卷,岂光阴能习邪?”邕固请,乃假直秘书。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璟劾张昌宗等反状,武后不应,邕立阶下大言曰:“璟所陈社稷大计,陛下当听。”后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五王诛,坐善张柬之,出为南和令,贬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弹任职,人颇惮之。谯王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捕支党,迁户部员外郎。岑羲、崔浞恶崔日用,而邕与之交。玄宗在东宫,邕被礼遇,羲等忌之,贬邕舍城丞。

封禅还,邕见帝汴州,诏献辞赋,帝悦。然矜肆,自谓且宰相。邕素轻张说,与相恶。会仇人告邑赃货枉法,下狱当死。后得减死,贬遵化尉。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刺史,熹兴利除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始,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间传其眉目瑰异,至阡陌聚观,后生视风内谒,门巷填隘中人临问,索所为文章,且进上。以谗媚不得留,出为汲郡、北海太守。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有罪下狱,邕尝遗勃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全国,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千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杜甫知邕负谤死,作《八哀诗》,读者伤之。邕资豪宕,不能治細行,所在贿谢,畋游自肆,终以败云。

选自《新唐书·李邕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B.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C.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D.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唐代为散官
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此处的“东宫”与《陈情表》中的不同
C.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一般在泰山举行,也有在其他山上举行的。
D.阡陌,田界,田地中纵横交错的小路;也指田野、垄亩。在文中代指路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邕方直敢言,尽职尽责。担任左拾遗时,即便武后发怒,仍为宋璟辩解;担任左台殿中侍御史时,弹劾在职官员,人们十分忌惮他。
B.李邕为人骄矜,仕途不顺。他自夸将要做宰相,还一向轻视张说;也曾因岑羲等人的忌恨,被贬为舍城丞,又因遭谗言而出京为官。
C.李邕博闻强志,文采出众。短期内遍读秘阁书文且应答如流;皇帝来到汴州,曾下诏令让他献上辞赋,他也因善写文章被称为“李北海”。
D.李邕风采卓异,天性豪宕。他眉眼俊异,年轻人为一睹其风采前去拜谒,以至门庭里卷拥挤;他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最终败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2)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