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洞仙歌
北宋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①。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注]①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先以“雪云散”“放晓晴”写冬尽春归的季候转换,然后写早春梅柳的独有风姿。
B.下片“一年”三句,写“小艳疏香”胜过浓芳,体现了词人对春光美景独特的审美眼光。
C.“到清明”四句写清明暮春时节百紫千红,虽一片烂漫,但“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
D.词末三句借景抒情,表达伤春之意,赏花不怕春寒,大不了喝酒自暖,也要早占韶光。
【小题2】诗人提出“探春及早”的观点,下列诗句所写的景致,不符合作者的审美情趣的两项是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北宋•苏轼《赠刘景文》)
D.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北宋•蔡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E.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南宋•朱熹《春日》)
【小题3】作者在序中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请对上片中所写的梅柳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04 10:0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菜园院佛殿记 曾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 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 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 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 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 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①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 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 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 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 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 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菜园有籍于尚书 籍:户籍
B.而即其处立寝庐 即:靠近
C.期月而用以足 期:整、满(年、月)
D.则未尝有勤行之意 则:表转折,却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
C.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
D.作者写这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
(2)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
【小题4】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游牛山登山而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E. “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情,与南唐·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的感情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