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洞仙歌
北宋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①。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注]①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先以“雪云散”“放晓晴”写冬尽春归的季候转换,然后写早春梅柳的独有风姿。
B.下片“一年”三句,写“小艳疏香”胜过浓芳,体现了词人对春光美景独特的审美眼光。
C.“到清明”四句写清明暮春时节百紫千红,虽一片烂漫,但“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
D.词末三句借景抒情,表达伤春之意,赏花不怕春寒,大不了喝酒自暖,也要早占韶光。
【小题2】诗人提出“探春及早”的观点,下列诗句所写的景致,不符合作者的审美情趣的两项是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北宋•苏轼《赠刘景文》)
D.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北宋•蔡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E.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南宋•朱熹《春日》)
【小题3】作者在序中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请对上片中所写的梅柳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04 10:0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待王昭君谢汉帝疏①    北宋 柳开
①臣妾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敢谢陛下以言,用明臣妾之心无怨愤也。
②臣妾少奉明选,得列嫔御;虽年华代谢,芳时易失,未尝敢尤怨于天人;纵绝幸于明主,虚老于深宫,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虑烦师征,用竭民力;征前帝之事,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②,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臣妾安敢不行矣。况臣妾一妇人,不能违陛下之命也。
③(甲)今所以谢陛下者,以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是大臣之事也。(乙)今用臣妾以和于戎,朝廷息轸顾之忧,疆场无侵之患③,尽系于臣妾也。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移于臣妾之身矣。(丙)臣妾始以幽闭为心,宠幸是望,今反有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戎,静边戍之名,垂于万代,是臣妾何有于怨愤也。(丁)愿陛下宫闱中复有如妾者,臣妾身死之后,用妻于单于,则国安危之事,复何足虑于陛下之心乎!
④陛下以此安危系于臣妾一妇人,臣妾敢无辞以谢陛下也!”
(注)①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和亲。 ②掖垣:指皇宫。  ③轸顾:深切顾念;侵渔:即侵夺。
【小题1】“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我们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学过与本文问题相同的课文是《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的句子插入文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处最恰当。
食陛下之重禄,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
【小题3】对第②段画线句的写作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代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背景。
B.突出当时汉胡战事正酣,君王迫不得已派昭君出塞。
C.陈述常年战争耗尽民力,显示出塞和亲的重大意义。
D.描写匈奴南侵势不可挡,表明昭君出塞是为君分忧。
【小题4】(小题4)全文代拟王昭君口吻上疏汉文帝,其写作用意是
【小题5】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______》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2)“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
(3)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4)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哉!

——节选自马存《赠盖邦士序》

【小题1】第(1)自然段的空白处是子长的代表作,请填入其作品集名称。
【小题2】文章第(3)段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请从句式角度加以赏析。
【小题3】作者的主张恰好呼应了“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请写出这句话所在文章的篇名。
【小题4】本文是一篇节选文章,请根据已有内容,推测下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