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襜,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也就是人们说的“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B.弱冠:古人对年龄的一种称法。古代男子18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8岁左右的年纪。
C.开成:年号。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后多以年号纪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是年号纪年法。
D.迁: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文中“左迁”是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绘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时令孤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6 07:01: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璹字令璋,少孤,抚昆媦友爱。力学,才辩掞迈。永徽中,举明经第,补太子宫门郎。武后时,擢夏官侍郎。坐从弟敬节叛,贬桂州长史。后方以符瑞自神,璹取山川草树名有“武”字者,以为上应国姓,类以闻。后大悦,耀文昌左丞。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璹以帝王谟训不可阙纪,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授史官。从之。时政有记自璹始。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璹曰:“王敦犯顺,导典枢机;嵇康被戮,绍以忠死。是能为累乎?”后曰:“此朕意,卿无恤浮言。”证圣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琦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况明堂布政之宫,非宗庙,不宜避正殿,贬常礼。”则天乃依璹奏。后封嵩山,诏璹总知仪注,为封禅副使。时九鼎成,后欲用黄金涂之。璹奏:“鼎者,神器,贵质朴,不待外饰,岂待涂金为符曜耶?”后乃止。契丹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坐累,下迁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璹瓋发之,无所容贷。后闻,降玺诏慰劳,因谓左右曰:“为二千石清其身者易,使吏尽清者难,唯琦为兼之。”新都丞朱待辟坐赃应死,待辟所厚浮屠理中谋杀璹,据剑南。有密告后者,诏璹穷按。璹深探其狱,迹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监察御史袁恕己动奏璹狱不平,有诏勿治。久之,致仕。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赠越州都督,谥曰成。

(节选自《新唐书·姚瑞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B.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C.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D.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
B.宗庙:即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C.封禅:“封”为祭地,“禅”为祭天,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这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D.九鼎:象征九州,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亦曾屡次重铸九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璹处事圆滑,善于讨好逢迎。担任夏官侍郎期间,为免受堂弟案子的牵连,他迎合武后心意,寻找“吉兆”来神话武后,博得了武后的好感。
B.姚璹重视史料,建言记载时政。他首创《时政记》,作为实录类史学体裁,这有益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后世史学发展有很大影响。
C.姚璹敢于进言,屡次劝谏成功。九鼎铸成以后,武后想用黄金涂饰,姚璹指出鼎贵在质朴,无需黄金修饰,阻止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D.姚璹律己律人,赢得武后称赞。在任益州长史期间,他严厉揭发当地官吏贪婪残暴,武后不仅下诏书慰劳,还对着身边的人夸他实在难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
(2)契丹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坐累,下迁益州长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一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皆同正。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上元初,京师旱,米斗直数千,死者甚多。皋度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无几,摄行州事。岁俭,州有官粟数十万斛,皋欲行赈救,掾史叩头乞候上旨,皋曰: “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于是开仓尽散之,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之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 ”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兆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皋曰:“‘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坐小法,贬潮州刺史。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直,乃为相,复拜衡州。
初,皋为御史覆讯① ,惧贻太妃忧,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及为潮州,诡词谓迁,至是复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米斗数千    直:通“值”,价值
B.请外官 亟:屡次
C.乃故微法    抵:抵制
D.小法,贬潮州刺使    坐:犯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天子闻嘉之     有如此之势,为秦人之所劫
B.奉太妃郑氏孝闻 还矢先王,而告成功
C.俱以文艺登科,名重时   赵尝五战
D.以擅贷罪,飞章自劾 臣辛苦,非独蜀之人士…明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皋多智谋,上元年初京师干旱,他因供奉不足,申请调任外官,朝廷未准,后来他通过被贬职温州,达到调任外官的目的。
B.李皋代理温州知州时,为赈救灾民,不听下属官吏劝告,私放官米,先行后奏,但皇上不仅没有批评,还嘉奖他的做法,并加授少府监之衔。
C.李皋是个孝子,他不仅孝敬自己的母亲太妃郑氏,而且对那些不孝敬母亲的人极为痛恨,李钧、李锷两个为人所不齿的逆子就是被李皋弹劾,贬为处州别驾后,才有所悔改的。
D.李皋被征召到京师,没有被召见,就上书论述为政之道,于是被授予衡州刺史。后因触犯小法被贬到潮洲任刺史,多亏后来当了宰相的杨炎知道他的情况,又把他调到衡州。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
(2)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翃,字宏肱,并州晋阳人。少治兵家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翃至,言于众曰:“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必得容乃止。”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祗自败耳。”翃曰:“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勉许诺。翃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翃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翃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翃。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入拜京兆尹。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翃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王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B.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C.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D.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浐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家”指军事学著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天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以后,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翃为官一处,奋发有为。赴容州任职时,王翃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次战斗就一举收复容州。
B.王翃屡经战阵,功勋卓著。王翃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翃为人机智,执法严明。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翃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翃忠于朝廷,忠于职守。泾原兵作乱时王翃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守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新唐书•王翃传》)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凭,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凭重交游,尚气节然诺,与穆质、许孟容、李庸相友善,一时歆慕,号“杨穆许李”。
历事节度府,召为监察御史,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与御史中丞李夷简素有隙,因劾凭江西奸赃及它不法,诏刑部尚书李庸、大理卿赵昌即台参讯。于时凭治第永宁里,功役丛烦,又幽妓妾于永乐别舍,谤议颇多,故夷简藉之痛擿发,欲抵以死。既置对,未得状,即逮捕故官属推蹑,簿凭家赀。翰林学士李绛奏言:“凭所坐赃,不当同逆人法。”乃止。宪宗以凭治京兆有绩,但贬临贺尉。始,德宗时,假借方镇,习为僭儗事,夷简首按凭,时以为宜,而缘私怨,论者亦不与。俄徙杭州长史。以太子詹事卒。
凭所善客徐晦者,字大章,第进士、贤良方正,擢栎阳尉。凭得罪,姻友惮累,无往候者,独晦至蓝田慰饯。宰相权德舆谓曰:“君送临贺诚厚,无乃为累乎?”晦曰:“方布衣时,临贺知我,今忍遽弃邪?有如公异时为奸邪谮斥,又可尔乎?”德舆叹其直,称之朝。李夷简遽表为监察御史,晦过谢,问所以举之之由。夷简曰:“君不负杨临贺,肯负国乎?”后历中书舍人,强直守正,不沈浮于时。嗜酒丧明,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五杨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B.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C.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D.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进士第”“擢栎阳尉”,“擢”意义相同,类似有“迁、徙、拜、除”等。
B.监察御史,隋始设;唐属御史台分三院的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后世因之。
C.方镇,即藩镇,掌握财政军政大权的节度使,独霸一方,不受节制,父死子袭。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等。徐晦退休时是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凭善于文辞,重视友情气节。他少时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兄弟三人皆中进士。与穆质、许孟容、李庸成为好友,人们号为“杨穆许李”。
B.杨凭为官侈忲,且又待人轻慢。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他在任江西观察使时不法受贿,虽然最终得以查清,但是翰林学士李绛却因之被贬为临贺尉。
C.杨凭喜好交友,获得真正友情。身为平民时把徐晦当作自己的好友,两人成为知己;获罪后连亲友都疏远他,徐晦却不怕受累而去蓝田为之送别。
D.杨凭宦海沉浮,做出一定成绩。他历事节度府、监察御史、湖南江西观察使、杭州长史、太子詹事等职。皇帝认为他在担任京兆尹期间拥有政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
(2)凭得罪,姻友惮累,无往候者,独晦至蓝田慰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故其僚佐如李景让、萧置、杜牧,极当时选云。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B.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C.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D.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挽毂,指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
B.丈人,古代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对妻子的父亲的简称、丈夫等,文中指岳父。
C.制科,封建时期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应试者由大臣推荐,考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
D.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年少被杜佑器重,应举时拜见许孟容,又受到孟容的赏识,后来成为权德舆的门生。
B.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陸。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子孙和自己下属没有亲疏之别。
C.沈传师平和纯正,不事钻营。他任地方官多年,没有向豪门贵族请托;宰相想安排姻亲去他的幕府,他也严词拒绝。
D.沈传师善治史书,多任史职。他早年研究《春秋》,入仕曾担任直史馆、史馆修撰,任地方官仍接受命令完成史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2)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