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旬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认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活捉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旬余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在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司空。

(注)①五原:地名。辖区在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②泾州:地名。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月不  解:解围B.昌密遣曾神表潜僧惠 说:劝说
C.励士卒  躬:亲自D.其要冲 遏:制止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救军至,贼宵溃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希烈率五万众阵城下 其身也,则耻师焉
C.扼弹筝峡口 作《师说》贻之
D.旬余毕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曙希烈/退保蔡州
B.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C.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D.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宋州被围数月,危在旦夕,他提出以酒曲充饥的建议,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并主动要求守卫东南角。
B.刘昌御敌有方,率部以少胜多,他率三千人抵御李希烈的五万大军,对外据天堑防守,对内激励士气,军队坚持四十五日,终于打败敌军。
C.刘昌尽职尽责,戍边不辱使命。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士兵耕作,保障了军粮的供应;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刘昌有情有义,善待阵亡官兵。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他身穿素服到场祭奠。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
(2)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
(3)举例说明“之”的三种用法。(易混易错题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6 09:49: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
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
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沙阤逼京师,僖宗苍黄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扞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无寸金,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服阙,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
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很大的影响。
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杜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
B.杜让能有谦逊精神。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杜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C.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杜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
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戒官员时,杜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
(2)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后形成制度,之后历代皇帝都有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D.“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本文中李白就是被永王李璘在节度东南时聘为军中幕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菩,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肌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 “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注:①问遗:慰劳馈赠   ②竖:家童,童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穆宗政     僻:荒僻
B.公权忠言益 匡:纠正
C.时丁、袁五学士皆继 属:接连
D.缄如故     縢:绳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佛寺见卿笔迹 乃令公权题殿壁
B.此浣濯三矣  不得公权手笔
C.卿言事有诤臣风采    谏议知制诰
D.勋戚家碑板  多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他珍视的只有笔砚和书画,都亲自锁起来
A.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B.皆别署货贝,日此购柳书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
C.帝独讽公权两句文宗只讽谏柳公权的两句诗
D.所宝唯笔观图画,自扃鐍之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柳公权为人正直敢言,趁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加以讽谏,穆宗因此改过。
B.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声名远播,达官贵人甚至外夷都热衷于求得其作品。
C.文宗喜爱柳公权的人品、文采,更欣赏他的书法造诣,叹其可与书圣媲美。
D.柳公权醉心于书法,不看重财物珍宝得失,对家奴的盗窃行为也并不深究。
【小题5】文言文中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说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文中内容,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不少于200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行冲,河南人,后魏常山王素连之后也。少孤,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所养。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纳言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九迁至陕州刺史,兼陇右、关内两道按察使,未行,拜太常少卿。 
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
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庶兄李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俄又固辞刑狱之官,求为散职。七年,复转左散骑常侍。九迁国子祭酒,月余,拜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累封常山郡公。
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奏请行用魏征所注《类礼》,上遽令行冲集学者撰《义疏》,将立学官。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检讨刊削,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尚书左丞相张说驳奏曰:“今行冲等解征所注,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第乖,章句隔绝,若欲行用,窃恐未可。”上然其奏,于是赐行冲等绢二百匹,留其书贮于内府,竟不得立于学官。行冲恚诸儒排己,退而著论以自释,名曰《释疑》。
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B.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C.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D.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文中的“出”“迁”“转”都表示官职变动, “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原来官位。
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谥,指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由朝廷按照他一生的功德或行迹而赐予的用于书写主牌的名。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等表示官员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元行冲博学多识,品行耿直不阿。他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
B.元行冲在史学上有一定的成就。他深入探究,认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后来改姓司马,是为了应合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的瑞石上牛跟在马后面的图像。
C.元行冲为官公正无私。当时李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并有十多人受牵连。元行冲查明事实,了解案情,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D.元行冲为学著述颇有成就。他接受帝命为魏征所注的《类礼》撰写《义疏》,但《义疏》却因张说的反对而未能被颁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2)行冲恚诸儒排己,退而著论以自释,名曰《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