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宁,卫州人。世儒家,而独喜纵横事,因落魄,客剑南。宝应初,蜀乱,山贼乘险,道不通。严武白宁为利州刺史,既至,贼遁去,由是知名。及武为剑南节度使,过州,心欲与俱西,而利非所属,使宁自为计。宁曰:“节度使张献诚见疑,难辄去。然献诚嗜利,若厚赂之,宁可以从大夫矣。”武以奇锦珍贝求宁,献诚果喜,令自移疾去。武遂奏为汉州刺史。吐蕃引杂羌破柘、静等州,有诏收复。于是武遣宁将而西,既薄贼城,城皆累石,不得攻,惟东南不合者丈许,谍知之,乃为地道,再宿而拔,拓地数百里。

永泰元年,武卒。宁与其军请大将王崇俊为节度使,奏至,而朝廷既用郭英乂矣。英乂恨之,始署事即诬杀崇俊,又遣使召宁。宁托拒吐蕃,不还。英乂怒,因出兵,会天大雪,马多冻死,士心离。宁闻英乂损裁将卒,下皆恨怒,又毁玄宗冶金像,乃令军中曰:“英乂反,辄居先帝旧宫。”乃进薄成都。英乂阵城西,与宁战,不胜,走灵池。

大历三年来朝。朱泚乱,帝出居奉天,宁后数日至,帝喜甚。宁谓所亲曰:“上聪明,从善如转规,但为卢杞所惑至此尔。”杞闻之,思构宁于帝。王翃与宁有隙,杞微闻,与谋。时朔方掌书记康湛为厔尉,翃逼湛诈作宁遗泚书献之,杞遂奏:“宁初无效顺心,向闻与贼盟,今果得所与贼书,反状明甚。”因俯伏歔欷曰:“臣备位宰相,危不能持,颠不能扶,罪当死。”帝命左右扶起之,乃召宁至朝堂,云使宣慰江淮。俄而中人引宁幕后,使二力士縊杀之,年六十一。

初命陆贽草制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杞复云书已亡宁死籍其家中外冤之帝乃赦宁亲属而归其资云

(选自《新唐书·崔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命陆贽草制/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杞/复云/书已亡宁死/籍其家/中外冤之/帝乃赦宁亲属/而归其资云
B.初/命陆贽草制/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杞复云/书已亡/宁死/籍其家/中外冤之/帝乃赦宁/亲属而归其资云
C.初/命陆贽草制/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杞复云/书已亡/宁死/籍其家/中外冤之/帝乃赦宁亲属/而归其资云
D.初/命陆贽草制/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杞复云/书已亡/宁死/籍其家/中外冤之/帝乃赦宁亲属/而归其资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疾,也称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这里指崔宁调动官职。
B.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和唐朝联系密切,有交流,也有争端。
C.玄宗,这里指唐玄宗李隆基。“玄宗”是谥号,除谥号外古代皇帝还可以称庙号或年号。
D.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总揽政务官员的通称或俗称,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宁出身儒家而喜纵横,初入仕途即有名声。宝应初年,蜀地动乱,严武奏请让他担任利州刺史,崔宁赴任,山贼闻风而逃。
B.崔宁任职汉州刺史,展现优异才能。崔宁奉命率军收复失地,靠近敌城后,堆叠石块作为战备,又用挖地道进攻的战法获得胜利。
C.崔宁富有谋略,在与郭英乂的斗争中获胜。王崇俊被杀后,崔宁识破了郭英乂的图谋,拒不奉命赴召;后抓住有利时机,以平叛之名攻打郭英乂。
D.崔宁遭人陷害,含冤被杀。朱泚作乱,王翃逼迫康湛伪造崔宁给朱泚的信件,卢杞据此上奏皇帝崔宁谋反,又假装自责博得皇帝信任,崔宁被缢死。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节度使张献诚见疑,难辄去。然献诚嗜利,若厚赂之,宁可以从大夫矣。
(2)杞闻之,思构宁于帝。王翃与宁有隙,杞微闻,与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7 10:4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绘庙及郊,甫要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时,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若令扶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是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农交,琯时拜陈涛斜,又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教得止。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忠云。
《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B.时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C.时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D.时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颂,文中指两种文体,其中赋常用于写景叙事,如苏轼的《赤壁赋》。
B.六经,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C.行在,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指皇帝行幸所至的地方。
D.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合称.历代构成与职能各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颇有才学,献文获赏。杜甫乘皇上举办典礼时进献了三篇赋文,皇上读了大为惊奇,并命令宰相考查他的文章.让他担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自恃才高,炫耀文彩。杜甫多次向皇上进献文章,还常自己夸耀自己,说自己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光大《六经》,但还是可以比得上扬雄、枚皋的。
C.杜甫为了交情,仗义执言,杜甫和房琬曾是贫贱之交,房琯被罢免了宰相后,杜甫上奏章为房琯说情,惹得皇上大怒,皇上让三司会审他。
D.杜甫不拘礼节,险遭祸患。严武任剑南节度使时,杜甫行为放诞,曾经喝醉酒登上严武的坐床被严武当场训斥;后严武又想杀害杜甫,被他母亲阻止才作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昭度,字正纪,京兆人。擢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僖宗西狩,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从。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京,授司空。再狩山南,还次凤翔,李昌符乱兴苍卒,昭度质家族于禁军,誓共讨贼,士感动,乃平昌符。迁太保,兼侍中。昭宗即位,守中书令,封岐国公。阆州刺史王建攻陈敬瑄于成都,以昭度为西川节度使。敬瑄不内,诏东川顾彦朗与建合兵以讨,拜昭度兼行营招抚使。乃建幢节行城下,谕其众曰:“毋久闭垒。”敬瑄遣人詈曰:“铁券,先帝所命,若何违之?”淹半岁,始拔汉州。建绐昭度曰公暴师远出事蛮夷地方山东兵连祸结朝廷不能治腹心疾也宜亟还定之敬瑄小丑当责建等可办昭度信之请还未半道,建以重兵守剑门,急攻成都,囚敬瑄,自称留后。罢昭度为东都留守。杜让能既被害,以司徒、门下侍郎复为平章事,进太傅。王行瑜求为尚书令,昭度建言:“太宗由是即位,后人臣无复拜者。郭子仪有大功,尝授之,固辞免,况行瑜乎?”乃更号尚父。行瑜怨。会用李磎辅政,而崔昭纬密语行瑜曰:“前公已为尚书令,昭度持不可。今又引磎叶力,此奸人务立党与,惑上听,恐事复有如杜太尉时。”行瑜乃与李茂贞数上书讥诋朝政。昭度惧,称疾,罢为太傅,致仕。行瑜、茂贞、韩建联兵至阙下,言昭度伐蜀失谋,请贬之。未及报,而行瑜收昭度于都亭驿杀之。天子不得已,下诏暴其罪。行瑜诛,乃追复官爵。许其家收葬,赠太尉。

(节选自《新唐书·韦昭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绐昭度曰/公暴师远出/事蛮夷地方/山东兵连祸结/朝廷不能治/腹心疾也/宜亟还定之/敬瑄小丑/当责建等可办/昭度信之/请还/
B.建绐昭度曰/公暴师远出/事蛮夷地/方山东兵连祸结/朝廷不能治/腹心疾也/宜亟还定之/敬瑄小丑当责/建等可办/昭度信之/请还/
C.建绐昭度曰/公暴师远出/事蛮夷地/方山东兵连祸结/朝廷不能治/腹心疾也/宜亟还定之/敬瑄小丑/当责建等可办/昭度信之/请还/
D.建绐昭度曰/公暴师远出/事蛮夷地方/山东兵连祸结/朝廷不能治/腹心疾也/宜亟还定之/敬瑄小丑当责/建等可办/昭度信之/请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军,古代直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和皇宫、京城警备任务的军队,也称御林军。
B.国公,封爵名,被封者一般都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国公”前所冠是封邑或封号。
C.铁券,皇帝赐给功臣的信物和凭证,允许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除死罪,也叫免死券。
D.致仕,交还官职,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与致事、致政、休致、乞骸骨等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昭度颇有才干,位高权重。他考中进士后,官职多次升迁,历任中书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太保等职;昭宗即位,被封岐国公,死后追赠太尉。
B.韦昭度忠心耿耿,勇于担当。僖宗从山南返回至凤翔时,李昌符发动兵变,韦昭度将李昌符家眷留作人质,发誓讨伐叛乱,让士卒深受感动,最终平定了叛乱。
C.韦昭度轻信王建,伐蜀失谋。韦昭度受命征讨陈敬瑄,但过了半年都还没有成功,后来轻信王建的谎言离蜀,致使王建很快攻下成都,如愿控制了蜀地。
D.韦昭度为官刚正,惹祸丧身。王行瑜请求担任尚书令,韦昭度向唐昭宗建言,据理反对,让王行瑜愿望落空,招其怨恨,后来被王行瑜杀死在都亭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奸人务立党与,惑上听,恐事复有如杜太尉时。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B.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C.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D.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第,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文中杜甫在天宝初年考进士没有考中;后来泛指未被选中或成绩不及格,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同学一百余人,我在其中,不过是没有落第。"
B.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后来逐渐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庐,指草庐。杜甫在成都浣花里结草庐而居,后来演变为著名的4A旅游景区——杜甫草堂。
D.岳庙,多称为岳王庙,位于太湖湖畔,明朝天顺年间改为"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以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淹字执礼,材辩多闻,有美名。隋开皇中,与其友韦福嗣谋曰:“上好用隐民,苏威以隐者召,得美官。”乃共入太白山,为不仕者。文帝恶之,谪戍江表。赦还,高孝基为雍州司马,荐授承奉郎,擢累御史中丞。王世充僭号,署少吏部,颇亲近用事。洛阳平,不得调,欲往事隐太子。时封伦领选,以谂房玄龄,玄龄恐失之,白秦王,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尝侍宴,赋诗尤工,赐银钟。庆州总管杨文干反,辞连太子,归罪淹及王珪、韦挺,并流越巂,王知其诬,饷黄金三百两。
践祚,召为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食四百户。淹建言诸司文案稽期,请以御史检促。太宗以问仆射封伦,伦曰:“设官各以其事治,御史劾不法,而索案求疪,是太苛,且侵官。”淹嘿然。帝曰:“何不申执?”对曰:“伦所引国大体,臣伏其议,又何言?”帝悦,以资博练,帝敕东宫仪典簿悉听淹裁订。
俄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所荐赢四十人,后皆知名。尝白郅怀道可用,帝问状,淹曰:“怀道及隋时位吏部主事,方炀帝江都,群臣迎阿,独怀道执不可。”帝曰:“卿时何云?”曰:“臣与众。”帝折曰:“事君有犯无隐,卿直怀道者,何不谠言?”谢曰:“臣位下,又顾谏不从,徒死无益。”帝曰:“内以君不足谏,尚何仕?食隋粟忘隋事,忠乎?”因顾群臣:“公等谓何?”王珪曰:“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僻禄重责深从古则然。”帝笑曰:“卿在隋不谏,宜置。世充亲任,胡不言?”对曰:“固尝言,不见用。”帝曰:“世充愎谏饰非,卿若何而免?”淹辞穷不得对。帝勉曰:“今任卿已,可有谏未?”答曰:“愿死无隐。”
贞观二年疾,帝为临问。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襄。始,淹典二职,贵重于朝矣,而亡清白名,获讥当世
(选自《新唐书·杜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僻/禄重责深/从古则然/
B.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僻/禄重责深/从古则然/
C.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僻/禄重责深从/古则然/
D.比干谏/而死孔子称/仁泄冶谏亦死/则曰/民之多僻/无自立僻/禄重责深从/古则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B.践祚,古代皇帝即位、登基,其中“祚”指皇位;“祚”还有福分之意,如《陈情表》中“门衰祚薄”。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如《陈情表》中“当侍东宫”,汉代时期又指太后所居住的宫殿。
D.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方,也指宠爱妃嫔,本文中是第一个意思,后者如《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淹淡泊名利。隋朝开皇年间,他和朋友韦福嗣一起进太白山隐居,不愿做官,隋文帝很反感,贬谪了他们。
B.杜淹才学兼备。隋朝时被高孝基推荐,官至御史中丞;王世充时代,受到重用;因工于写诗,被赐予银钟。
C.杜淹明理敢谏。唐太宗时,他建议派御史检查督促各部门工作,虽然被指责,但他立足大局不为自己申辩。
D.杜淹慧眼识才。担任检校吏部尚书时,他推荐的四十人,后来都很知名;因郅怀道刚正不阿,杜淹力荐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淹典二职,贵重于朝矣,而亡清白名,获讥当世。
(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
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tǎng,府库)无寸金,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特进、中书侍郎,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六部还包括吏、礼、兵、刑、工。
C.“拜、迁、进阶、兼”这几个词都表示官职的提升。
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
B.杜让能有谦逊精神。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C.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
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诫官员时,让能坚决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
(2)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
(3)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