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于志宁,雍州高陵人。大业末为冠氏县长,时山东群盗起,乃弃官归乡里。高祖将入关,率群从于长春宫迎接,高祖以其有名于时,甚加礼遇,授银青光禄大夫。太宗为 渭北道行军元帅,召补记室,与殷开山等参赞军谋。及太宗为秦王、天策上将,志宁累授天策府从事中郎,每侍从征伐,兼文学馆学士。贞观三年,累迁中书侍郎。太宗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志宁,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志宁非三品,所以不来。”太宗特令预宴,即加授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累封黎阳县公。时议者欲立七庙,以凉武昭王为始祖,房玄龄等皆以为然。志宁独建议以为武昭远祖,非王业所因,不可为始祖。太宗又以功臣为代袭刺史,志宁以今古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争之。皆从志宁所议。太宗因谓志宁曰:“古者太子既生,士负之,即置辅弼。昔成王幼小,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皇太子既幼少,卿当辅之以正道,无使邪僻开其心。勉之无怠,当称所委,官赏可不次而得也。”志宁以承乾数亏礼度,志在匡救,撰《谏苑》二十卷 讽之。十四年,兼太子詹事。明年,以母忧解。寻起复本官,屡表请终丧礼,太宗遣中 书侍郎岑文本就宅敦谕之曰:“忠孝不并,我儿须人辅弼,卿宜抑割,不可徇以私情。”志宁遂起就职。显庆元年,迁太子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蒙赐地,志宁奏曰:“臣居关右代袭箕裘周魏以来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尚少田园于臣有余乞 申私让。”帝嘉其意,乃分赐行成及季辅。高宗之将废王庶人也。长孙无忌、褚遂良执 正不从,而李勣、许敬宗密申劝请,志宁独无言以持两端。及许敬宗推鞫长孙无忌,因诬构志宁党附无忌,坐是免职。寻降授荣州刺史,累转华州刺史,年老请致仕,许之。 二年,卒于家,年七十八。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志宁雅爱宾客,接引忘倦,后进文笔 之士,无不影附,然亦不能有所荐达,议者以此少之。前后预撰格式律令、《五经义疏》 及修礼、修史等功,赏赐不可胜计。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 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B.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 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C.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D. 臣居关右/ 代袭箕裘/ 周魏以来/ 基址不坠/行成等新营/庄宅尚少/田园 于臣有余/乞申私让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是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B. 行,这里指“代理官职”,与“假吏常惠”(《汉书•苏武传》)中的“假”意思相近。
C. 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
D. 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志宁坚持己见,不盲从。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只有于志宁提出反对意见。
B. 于志宁秉性刚直,敢于直谏。太宗准备以功臣为代袭刺史,于志宁上疏力谏,认为这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
C. 于志宁知识渊博,有文才。在太宗时担任文学馆学士,曾为朝廷撰令律,修礼典,编史志等,得到朝廷很多赏赐。
D. 于志宁喜欢结交宾客。虽然当时有很多后辈都喜欢追随他,但他并不因私情举荐他们,所以常为时人所轻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勉之无怠,当称所委,官赏可不次而得也。
(2)及许敬宗推鞫长孙无忌,因诬构志宁党附无忌,坐是免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8 12:15: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珏,唐宰相綮之诸孙也。其父徽,为河南尹张全义判官。珏少依全义居河南,举进士数不中,全义以珏属有司,乃得及第。昭宗时,为监察御史。梁太祖即位,拜左补阙。梁诸大臣以全义故数荐之,累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末帝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庄宗自郓州入汴,末帝闻唐兵且至,惶恐不知所为,与李振、敬翔等相持恸哭,因召珏问计安出,珏曰:“臣有一策,不知陛下能行否?”末帝问其策如何,珏曰:“愿得陛下传国宝驰入唐军,以缓其行,而待救兵之至。”帝曰:“事急矣,宝固不足惜,顾卿之行,能了事否?”珏俯首徐思曰:“但恐不易了。”于是左右皆大笑。

庄宗入汴,珏率百官迎谒道左。贬莱州司户参军,量移曹州司马。张全义为言于郭崇韬,复召为太子宾客。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明宗汴州,六军家属自洛迁汴,而明宗又欲幸邺都,军士愁怨,大臣颇以为言。明宗不省,上下汹汹,转相动摇,独珏称赞,以为当行。赵凤极言于安重诲,重诲惊惧,入见明宗切谏,乃诏罢其行。而珏又称赞之,以为宜罢。珏在相位既碌碌无所为,又病聋,孔循罢枢密使,珏不自安,亟以疾求去职。明宗数留之,珏章四上,乃拜左仆射致仕,赐郑州庄一区。,赠司空。

(《新五代史·卷五十四杂传第四十二》)

(注)①五代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B.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C.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D.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古代臣子上奏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殿前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B.幸,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叫做“幸”,臣子受到皇帝的宠信也叫“幸”,妃、嫔等受皇帝宠爱也叫“得幸”。
C.卒,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称死;后来,“卒”成为死亡的通称。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交还官职叫作“致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郑珏的仕途之路与张全义有极大的关系。梁时他考取进士,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都因张全义的举荐帮助,到唐时“复召为太子宾客”、任平章事也是张全义举荐的。
B.郑珏是个政治小丑。唐军到来时,梁末帝束手无策,诏郑珏献策,郑珏说计策时表现得信心十足,然而面对皇帝有多大把握的追问,却说“但恐不易了”,说了等于白说,只能让人笑话而已。
C.在唐军到来时,梁末帝早已丧失人心。从“闻唐兵且至”时的“君臣恸哭”到郑珏说了“但恐不易了”,后“左右皆笑”,可以看出左右大臣只不过“助哭”而已,并非为梁的江山社稷而哭。
D.郑珏是个不问是否曲折只知点头称是的“点头虫”。皇帝要幸邺都,虽然大家反对,但他站在皇帝一边,说皇帝的做法好;但安重诲反对幸邺都进谏成功后,他又说安重诲做得好。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不省,上下汹汹,转相动摇,独珏称赞,以为当行。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欧阳修)
(二)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B.以一少牢告庙    牢:祭祀用的牲畜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本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抑本其成败之迹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游目骋怀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D.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述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
C.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D.“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表现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同类题3

阅读书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雄,徐州人,系寒,不知其先所来。少为牙校,敢毅善战,气盖军中。王智兴讨李同捷,收棣州,使雄先驱度河,鼓行无不前。初,徐军恶智兴苛酷,谋逐之而立雄。智兴惧变,因立功奏除州刺史,诏以为壁州刺史。智兴由是杀雄素所善百余人,诬雄阴结士摇乱,请以军法论。文宗素知其能,不杀,流白州。徙为陈州长史。党项扰河西,召雄隶振武刘沔军,破羌有劳,帝难智兴,久不擢。
会昌初,回鹘入,连年掠云、朔,牙①五原塞下。诏雄为天德防御副使,兼朔州刺史,佐刘沔屯云州。沔召雄谋曰:“虏离散,当扫除久矣。国家以公主故,不欲亟攻。我若径趋其牙,彼不及备,必弃公主走,我当迎主归。有如不捷,吾死之。”雄曰:“诺。”即选沙陀李国昌及契菇、拓拔杂虏三千骑,夜发马邑,旦登振武城望之,见厕车十余乘,从者朱碧衣,谍者曰:“公主帐也。”雄潜使喻之曰:“天子取公主,兵合,第无动。”雄城夜出纵牛马鼓噪直捣乌介帐可汗大骇单骑走追至杀胡山斩首万级获马牛羊不赀迎公主还进丰州防御使。
武宁李彦佐讨刘稹,逗留,以雄为晋绛行营诸军副使,助彦佐。是时,王宰屯万善,刘沔屯石会关,顾望莫先进。雄受命,即勒兵越乌岭,破贼五壁,斩获千计,贼大震。雄临财廉,每朝廷赐与,辄置军门,自取一匹缣,余悉分士伍,由是众感发无不奋。武宗喜日:“今将帅义勇罕雄比者。”就拜行营节度使,代彦佐。徙河中。稹危蹙,其大将郭谊密献款,请斩稹首自归。众疑其诈,雄大言曰:“稹之叛,谊为谋主。今欲杀稹,乃谊自谋,又何疑?”雄以七千人径潞,受谊降。进检校兵部尚书,徙河阳。初,雄讨稹,水次见白鹭,谓众曰:“使吾射中目,当成功。”一发如言。帝闻,下诏褒美。
宣宗立,徙镇凤翔。雄素李德裕识拔。王宰者,智兴子,于雄故有隙。潞之役,雄功最多,宰恶久,数欲沮陷。会德裕罢宰相,因代归。白敏中猥曰:“黑山、天井功,所酬已。”拜神武统军。失势,怏怏卒。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注)①牙:牙帐。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回鹘入 寇:侵犯
B.雄城夜出 穴:打洞
C.雄以七千人径潞 薄:逼近
D.黑山、天井功,所酬已   厌:厌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将帅义勇罕雄比者   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使吾射中目,当成功   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C.有如不捷,吾死之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雄素李德裕识拔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打败入侵的回鹘,石雄挑选了三千骑兵从马邑出发到达振武城。趁夜晚出兵袭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B.石雄廉洁不贪,把自己所得财物绝大部分分给士兵,增强了士兵打仗的勇气,为他打胜仗奠定了基础。
C.在王智兴父子手下当差打仗时,石雄在战争中多次立大功,但都遭到他们父子的压制和诬陷,未得到升迁。
D.郭谊想杀掉刘稹而向石雄投降这件事只有石雄相信,可以看出石雄是一个善分析、有主见的出色将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注),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失,裂裳濡血。以策说浑城,召置幕府。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从珹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谴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有删改)

(注)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B.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C.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D.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幕府,军中将帅处理事务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员称为幕僚。
C.明经,原义是通晓经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经义。
D.服除,服指丧服,古人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守丧期满后脱掉丧服称为服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隋为人至孝,对父感情很深。他的父亲路泌跟随浑瑊在平凉会盟,被吐蕃人扣留后死在那里,路隋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一生都没有再照镜子。
B.路隋坚守气节,不畏上官困辱。他在担任润州参军事时,受到了上司李锜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安然坐在肆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锜屈服。
C.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他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时,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赠为由拒绝了。
D.路隋实事求是,修史态度严谨。他监修国史时,有人提出《顺宗实录》内容不实,他一方面为作者韩愈辩护,一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并进行了修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2)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事南唐。李璟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遣李榖攻自寿春,璟遣将刘彦贞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榖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彦贞果败正阳。

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又决其水砦入于淝河。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炮舟竹龙皆飘南岸,为璟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都招讨使。璟亦遣其元帅齐王璟达等列砦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城中。而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璟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

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砦,坏其夹道,璟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而璟之守将,或走或降,皆不能守,虽璟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璟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之,仁赡子崇谏幸其父病,谋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

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

世宗遣使吊祭,追封彭城郡王。李璟闻仁赡卒,亦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选自《新五代史•死节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璟遣将刘彦贞周兵 拒:抵御。
B.为夹道以城中   属:交付。
C.世宗使璟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之  示:告知。
D.李璟闻仁赡卒,亦太师    赠:追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彦贞果败正阳 冰,水为之,而寒
B.谋诸将出降 彼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叹嗟久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世宗其难克,遂徙城下蔡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仁赡的“忠诚节操”的一组是
①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②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③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④仁赡独坚守,不可下⑤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⑥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世宗攻打寿州时,虽采用了“炮舟”“竹龙”等新颖的战法,但由于刘仁赡指挥军队誓死守城,加之天气炎热,连日多雨,河水暴涨,最终只得奔赴濠梁。
B.李重进和张永德两军互相猜疑,不和,正是彻底打败周的军队的有利时机,但李璟达一再不许出战,致使南唐错失了良机,刘仁赡因愤恨而生病。
C.“世乱识忠臣”,刘仁赡能杀子明“节”,就绝不可能临死变节,所以他的副使孙羽伪造他的信件投降,李璟不但不信,还给予了他“抗节无亏”的好评。
D.刘仁赡虽是南唐之臣,但他坚守节操为国而死,也赢得了周世宗的敬重。周世宗不仅派人吊祭他,还追封他为彭城郡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
(2)璟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
(3)吾以旌仁赡之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