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武皇之讨王行瑜,帝时年十一,从行。初令入觐献捷,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曰:“此儿有奇表。”因赐鸂鶒酒卮、翡翠盘。贼平,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晋二郡,皆遥领之。庄宗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武皇起义云中,部下皆北边劲兵,及破贼迎銮,功居第一。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武皇缓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从容启于武皇,武皇依违之。及安塞不利之后,时事多难,梁将氏叔琮、康怀英频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门之外,鞠为战场,武皇忧形于色。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以臣观之,殆其极矣。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及沧州刘守文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师,武皇恨其翻覆,不时许之。帝白曰:“此吾复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怀。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赵、魏、中山在他庑下,贼所惮者,惟我与仁恭尔;我之兴衰,系此一举,不可失也。”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会果以城来降。天佑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谓曰:“吾常爱此子志气远大,可付后事,惟卿等所教。”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
(选自《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B.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C.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D.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对君主、长辈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死后名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授:授职、任命,古时表任命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谪”等。
C.迎銮:迎,迎接,对着;銮,銮驾,皇帝的车驾;迎銮就指迎接皇帝。
D.厌代:特指帝王逝世,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唐改“世”为“代”,后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多才多艺,能文能武。十一岁随父出征受到昭宗夸奖赏赐,十三岁学习《春秋》即略通大义,他精通音律,能射箭骑马。
B.庄宗不平则鸣,善于劝谏。武皇部下居功自傲,行为放纵,武皇没有禁止,庄宗感到不平,遂启奏武皇严惩,武皇依从了他。
C.庄宗明察秋毫,目光长远。安塞一战失利后,时事多艰,武皇忧心忡忡,他冷静分析利害关系,劝父亲韬光养晦,不用沮丧。
D.庄宗长于谋略,善抓机遇。刘仁恭因其子受困遣使来求救,武皇起初不同意,庄宗认为是他们重新振兴的机会,劝武皇出兵。
【小题4】将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2)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27 08: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善属文。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媪叹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有删改)
时钱尚父镇东南。隐进谒,投素作。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镠爱其才,未几,奏授著作郎。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及朱温篡唐,隐说鏐举兵伐梁。曰:“虽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奈何交臂事贼,为千古羞?”鏐始以隐不遇于唐,必有怨心,及闻其言,虽不能用,心甚义之,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又以诗寿鏐有曰:“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则知隐虽在吴越,心实在唐,惓惓不忘也。
(节选自《咸淳临安志·人物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 恃:拥有
B.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  吾子:您
C.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辟:征召
D.表奏,将鹰犬我矣    鹰犬:把……当成鹰犬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得已始往问 积土成山,风雨兴.   (《劝学》)
B.隐貌陋,恐为相术所弃  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
C.尤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 故之文以志   (《始得西山宴游记》)
D.不如急取富贵,老婆之愿也 于其身也,耻师焉   (《师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尊师精通看相的方术,认为罗隐即使在科举考试中力压群英,也只不过做个主簿和县尉这样的小官,不如东投地方势力,可以求得富贵。
B.邻居卖饭老太早就知道罗隐内心的痛苦,她开导罗隐,天下没有谁不知他的名声,不要过于迷恋科举考试,并诚恳地劝他尽早求取富贵。
C.罗隐为钱鏐改写奏表,显示了他的才华。他获得女性的仰慕,宰相之女为他神魂颠倒,但见到他之后,大失所望,从此不再吟咏他的诗。
D.罗隐虽然投靠了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鏐并得到其的赏识,但始终心在唐王朝。劝钱鏐举兵伐梁和为钱鏐祝寿而写的诗句显露了他的心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不能用,心甚义之,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勅鸟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重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李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皇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旧五代史·唐书八、十》,有改动)
【小题1】(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B.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C.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D.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坊,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俗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B.刺史,古代职官,初为监察官,后变成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相当于太守、知州等。
C.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农历每月初一,引申为“初生”“开头”等。
D.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B.李存勖勇武善战。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
C.李存勖寄信伶宦。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劝阻,最终他还是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
D.李存勖疏忌功臣。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疑忌,最终走投无路被逼造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
(2)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侯,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获马万余蹄。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翼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B.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C.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D.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节,既指主动屈己敬人,又指改变平日的志节行为,文中该词意思是后者。
B.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受封者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C.晷,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移晷,指过了一段时间。
D.太傅,“三公”之一,为辅弼天子之任。历代多有延置,后多用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敬多谋善虑,屡立战功。他跟随太祖征讨敌军,多次在急迫情形下,显示出奇谋,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勋。
B.张存敬不惧危险,骁勇善战。太祖向东征讨徐州、兖州,他常有杀敌的功劳。箭矢滚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
C.张存敬才干出众,攻取多州。他在镇州善理政务,不久又担任宋州刺史;他曾几十天内连续攻下瀛、莫、祁、景四州。
D.张存敬屡获升迁,深受太祖赏识。他多次因军功被提拔;病逝后,太祖哀痛惋惜,先后追赠他为太保、太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2)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专美,字翊商,京兆万年人也。远祖出姑臧大房,不以才行相尚,不以轩冕为贵,虽布衣徒步,视公卿蔑如也。少笃学,重节耿拗,以父枢唐昭宗时常应进士举,为覆试所落,不许再入,专美心愧之,由是不游文场。伪梁贞明中,河南尹张全义以专美名族之后,奏为陆浑尉,秩满,改舞阳令。后唐天成中,安邑榷盐使李肃辟为推官,时唐末帝镇河中,见其醇雅,心重之。末帝一日曾宴于衙署,专美亦预坐,末帝曰:“某夜来梦主上召去,何也?”客无对者,专美屏人谓曰:“将来必为嗣主。”由是愈重焉。末帝留守长安,奏为从事,及移镇凤翔,迁为记室。末帝即位,除尚书库部郎中,赐金紫,充枢密院直学士。初,末帝起自凤翔,大许诸军厚赏。洎至洛阳,阅内库金帛不过二三万,寻又配率京城户民,虽行捶楚,亦所获无几,末帝忧之。会专美宿于禁中,召而让之曰:“卿士人子弟,常言有才术,今致我至此,不能度运以济时事,留才术何施也!”专美梗言奏曰:“臣才力驽劣,属当兴运,陛下猥垂录任,无以裨益圣朝,然府藏空竭,军赏不给,非臣之罪也。臣思明宗弃代之际,是时府库滥赏已竭,继以鄂王临朝,纪纲大坏,纵有无限之财赋,不能满骄军溪壑之心。国之存亡不专于赏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则理道也若不改覆车之辙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今宜取见在财赋以给,不必践前言而希苟悦之。”末帝然之。及其行赏,虽不惬于军士,然洛阳户民获免鞭笞之苦。寻迁兵部侍郎、端明殿学士。高祖入洛,以例除名。三年,复授卫尉少卿,继迁鸿胪、大理卿。开运中,以病卒,时年六十二。

(节选自《旧时代·李专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之存亡/不专于赏/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则理道也/若不改覆车之辙/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B.国之存亡/不专于赏/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则理道也/若不改覆车之辙/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C.国之存亡/不专于赏/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则理道也/若不改覆车之辙/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D.国之存亡/不专于赏/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则理道也/若不改覆车之辙/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覆试”,古代考生应试中,有的考试分二场,第一场叫初试,第二场叫做覆试。
B.“榷盐使”,唐官名,因政府对食盐垄断,特置榷盐使,掌池盐专卖及查禁私盐。
C.“金紫”本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后也指金鱼袋及紫衣,用来指代贵官。
D.“迁”一般跟“转迁、迁调、右迁、迁除”一样指调职,“左迁、迁谪”指降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专美出身高贵,视权力如粪土。虽出自姑臧大房,他却从不把自己的才华和令品行当成荣耀,不把做高官当作尊贵,认为王公贵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B.李专美性情耿直,重视名声节操。他因为父亲李枢在唐昭宗时曾经考进土,在覆试落第,不能够第二次参加考试,心里十分愧恨,于是不再进入考场。
C.李专美奏对得宜,受到末帝器重。末帝在一次筵席上间众宾客某夜的梦做何解时,只有李专美给了末帝满意的解释。末帝即位后,让他进枢密院任职。
D.李专美熟知国事,敢于抗言直谏。专美对末帝表明国库空虚,军队赏赐不能供给,非自己的罪过,纵然国家财力无限,也不能满足骄横军队的贪欲之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而让之曰:“卿今致我至此,不能度势以济时事,留才术何施也!
(2)今宜取见在财赋以给,不必践前言而苟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