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谢明远

楚树芊绵,江云芜漫。晓风吹堕梅千片。惊禽飞去响春空,平沙月落光零乱。

人意伤离,物华惊换。武夷此去如天远。临分为我少留连,柳条独在江南岸。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以楚树、江云发端,通过形象的描绘,营造了荒凉感伤的离别氛围。
B.“晓风吹堕梅千片”一句既点明分别的季节、时间,也照应标题的“行”。
C.只有孤独的柳树站立在江南岸边,词尾以景结情,增添了作品的含蓄意味。
D.词人表达了对分别的感伤,对旅途的畏惧,对年华消逝的感叹,情感丰富。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惊禽飞去响春空,平沙月落光零乱”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30 04:4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水阁
(宋)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用”照应“九日”。
B.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尾联的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E.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小题2】(小题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D.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得含蓄隽永。
E.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小题3】【小题4】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