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挽毂,指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
B.制科,即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C.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D.赠,即赠言。古代的一种政治行为,由朝廷对功臣或功臣的先人授予爵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年少被杜佑器重,应举时拜见许孟容,又受到孟容的赏识,后来成为权德舆的门生。
B.沈传师善治史书,多任史职。他早年研究《春秋》,入仕曾担任直史馆、史馆修撰,任地方官仍接受命令完成史稿。
C.沈传师平和纯正,不事钻营。他任地方官多年,没有向豪门贵族请托;宰相想安排姻亲去他的幕府,他也严词拒绝。
D.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陸。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子孙和自己下属没有亲疏之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
(2)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5 08:0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项王瞋目而叱之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心识其所以然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官知止而神欲行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小题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呜呼”起笔,提出中心论点,并以庄宗得天下又失天下为例,引发对历史的追问和感慨,奠定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
B.第二段以晋王三矢的传说,叙述了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与首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C.第三段引《尚书》中的话作答,并顺势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D.这篇史论观点明确,用平实的语言进行叙事说理,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小题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同类题2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 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 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 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 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 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 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 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 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生四岁而孤.(   )   (2)尝夜烛.治官书(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吾之始归.也(   )
A 归依    B.归还    C.归属    D.出嫁
(2)屡废.而叹(   )
A.废除    B.停止    C.废黜    D.衰败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毋以是为我累 / 成以其小,劣之
B.吾于汝父 / 于其身也,则耻师之
C.吾之始归也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修泣而志之 /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小题4】把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 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小题5】“使其言然”之“然”具体是指□□□□。
【小题6】根据欧阳修父亲的主要品格,概述文中的相关事迹,完成表格。
欧阳修父亲的品质   相关事迹
居家廉洁   
俸亲至孝   
居官仁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此皆非也。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中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于出奇,然后能胜。然非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道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

(选自《王彦章画像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有善善恶之志    恶:贬低
B.欲自经于帝前 自经:自杀
C.以三日破敌 期:希望
D.然非于为计者不能出奇 审:周详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彦章在梁朝时以有勇有谋闻名。梁朝末,大臣老将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梁大势已去,王彦章也内心悲观,也有不少委屈和懈怠。
B.王公没文化,说话很质朴,他的义勇忠信大概是出于天性。欧阳修读完他的传记,深为他的经历感愤叹息,可惜旧五代史残缺简略,不能详细记载他的事迹。
C.四十年没打仗,若元昊反叛,却仍未制定出攻守的策略。作者认为,出奇才能制胜,所以他坚持以出奇制胜来反制元昊,但也感叹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
D.两年后,欧阳修又来到滑州做通判。在铁枪寺看到了王彦章的画像。当时画像损毁严重,他赶紧安排工匠进行修复,因担心画像失真,而没有在上面增加内容。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志虽不就,卒死以忠。
(2)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
(3)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
【小题4】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王彦章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

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夭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上皇(玄宗)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

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贞元五年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傅。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六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B.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C.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D.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是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文中指唐朝的都城长安。
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还以黔首、白丁、氓隶、闾左、黎庶等称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西汉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也用“东宫”称皇太后。
D.侯,是一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古代按照等级位列依次有王、公、伯、侯、子、男六种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泌才华横溢,深得玄宗喜爱。他年少时用棋局的“方圆动静”来比喻行仁义、用智慧、施展才能和功成名就,被赞为奇童,玄宗说他拥有超过了身份的神采气质。
B.李泌正直清醒,博得张九龄青睐。他在张九龄派人去请萧诚时不假思索地劝张九龄,作为耿直的宰相不要喜欢献媚的人,张九龄听后马上改容,昵称他为“小友”。
C.李泌淡泊名利,以国事为重。他在肃宗即位时主动来拜见,陈述治理天下所以有成有败的道理。肃宗听后很喜欢,想给他官做,他坚决推辞,只愿以宾客身份相随。
D.李泌远见卓识,说服了肃宗。他在肃宗打算掘墓焚尸以泄对李林甫的怨恨时,劝肃宗要向天下显示自己的气量宽宏,不要让玄宗心生惭愧,此言令肃宗感激涕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
(2)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 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 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少延一旬, 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 重城破之进 爵 为 公 子 及 兄 子 授 上 柱 国 者 三 人 州 党 荣 之 号 所 居 为 乐 城 乡 三 柱 里 。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 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觞”是古代一种盛酒器。除此之外,表示盛酒、饮酒器具的词还有“尊”“爵”“觥” “卮”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