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江南岸
[北宋]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词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词人即景抒怀,感慨多端,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E. 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小题2】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02 04:2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农桑也,实仓廪也,备灾害也,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有其本,不患其无用。

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不能自修,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其终,或安于积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论而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

臣观朝廷每有善政,鲜克坚守,或行之而天下不从,请举近年一二事以明之。朝廷以今之任人未尝选择,一用荐举之定式,患所举不得其人也,故诏以之,非不丁宁,然而当其任者如弗闻也。陛下以为自后所举果得其人乎?曾少异于旧乎?又以守令数易之害治也,诏廉察之官举其有善政者俾之再任,于今未闻有应诏者。岂天下守令无一人有善政邪?苟陛下之志先立,奋其英断以必行之,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莫敢违也,况郡县之吏乎?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陈,法先王之治,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

若曰人君所为,不可以易,易而或失,其害则大,臣以为不然。稽古而行,非为易也,历观前史,自古以来,岂有法先王,稽训典,将大有为而致败乱者乎?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事据昭然,无可疑。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取材于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桑也 劝:鼓励
B.或始锐而不其终 克:攻破
C.故诏以之     饬:告诫
D.经典之训     稽:考察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犹未知本也 吾还也
B.不狃滞近规   师不必贤弟子
C.不能自修     欲速不达
D.救天下深沉固结弊 今者有小人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
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
B.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
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治理好呢
C.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
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
D.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
②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议论国事的人没有认识到“立志”“责任”和“求贤”的重要性。
B.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是因为被方方面面的议论所迷惑。
C.很多君主都想治理好天下,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理想。
D.君主取法古代改革时弊是恰当的举措,不会导致社会混乱。
【小题6】作者为什么希望君王要以立志为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