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②。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③,木犀花。
(注)①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②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茶戏。③酝藉宽和有涵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病起”,说明词人曾经长期卧床不起,“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首句体弱、空老之悲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基调。
B.“卧看”句写看月,写的是赏月;“豆蔻”句写煎药,写的是乐事。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清香,一闲静气氛。
C.“枕上”两句中的“好”与“佳”二字,点出了赏景是养病词人最好的精神享受,也衬托出词人淡泊名利、道求善美的情操。
D.木犀花即桂花,花小淡黄,芬芳徐吐,香气含蓄,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
E.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小题2】词的末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从手法的角度对末句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16 03:35: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醉花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长昼难挨,于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B.“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重阳节是团聚之节,团聚之节偏不团聚,于是孤单寂寞之感油然而生。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写词人因天气寒冷而难以入眠的情景,“凉”字主要是点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融情于景,集中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摊破浣溪沙 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
①
,大
②
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 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②大:一作“太”。
【小题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
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D.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E. 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小题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nuó):揉搓。
(1)词人的“赏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分别加以概括。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句,本词也有“看取晚来风势”句。“晚风”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同类题4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 )
①千秋绝唱消魂句 一卷高歌漱玉词
②东南形胜填词去 岸柳月残煮酒来
③锦书难托钗头凤 青渡再遇蝶恋花
④闺中苏辛传孤本 词里红瘦咏海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①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
②
,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禊”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驱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时。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小题1】词的上片“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两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北宋
李清照(1084-1155)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