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 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已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檄,书简和檄文,指军队和官府中的文书。“建安七子”中陈琳、阮瑀以书檄擅名当时。
B.顿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D.正寝,古代帝王诸侯治事的宫室,泛指房屋的正厅或正屋;也指老死在家里,故有“寿终正寝”之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勣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B.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早听从他的建议,就不会死于此祸事。
D.魏征执法公允。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7 03:02: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改封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
(《旧唐书•刘德威传》)
【小题1】对下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左:淮河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B.礼部:六部之一,掌管考试、学校教育、礼乐、祭祀、宴会食品、铸造印符、册封,全国的佛、道教事务, 少数民族的册封、招待以及全国的工程、工 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宣传部、文化部、民委、食品监督部门、新 闻出版总署、宗教局、等部门的综合。
C.丁忧:源于汉代,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母死,为母守丧称“丁母忧”。
D.判:高位兼低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小题2】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B.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C.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
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比较宽松。
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2)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乂,字德源。史官吴兢之外孙,以外舍富坟史,幼便记览不倦。弱冠博通群籍,而史才尤长。其父在集贤时,以兵乱之后,图籍溷杂,乃白执政,请携乂入院,令整比之。乂编次逾年,于乱中勒成部帙,得二万余卷,再迁王屋尉,充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转右拾遗,充史馆修撰。十三年,以故河中节度使张茂昭弟光禄少卿同正茂宗尚义章公主,茂宗方居母丧,有诏起复云麾将军成礼。诏下,乂上疏谏曰:“从古已来,未有驸马起复尚主者。既乖典礼,且违人情,切恐不可。”上令中使宣谕云: “茂宗母临亡有请,重违其心。”乂又拜疏,辞逾激切。俄而韦彤、裴堪谏疏继入,上不悦,促令奉行前诏,然上心颇重乂。上尝登凌烟阁,见左壁颓剥,文字残缺,命录之以问宰臣。宰臣遽受宣,无以对;即令召乂至,对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 即于御前口诵,不失一字。上叹曰:“虞世南暗写《列女传》,无以加也。”时集贤学士甚众,会诏问神策军建置之由。相府讨求,不知所出,乃访于乂。乂征引根源,事甚详悉,宰臣高郢、郑珣瑜相对曰:“集贤有人矣!”翌日,诏兼判集贤院事。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本名武,因宪宗召对,奏曰,“陛下已诛群寇,偃武修文,臣名于义未允,请改名乂。”时帝方用兵两河,乂亦因此讽谕耳。乂居史任二十年,所著《大唐宰辅录》七十卷、《凌烟阁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史臣》等传四十卷。长庆元年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谥曰懿。
(选自《旧唐书·蒋乂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B.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C.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D.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坦
A.集贤:文中指集贤殿书院,官署名。唐开元年间由丽正修书院改名而来.掌刊辑经籍、征求隐逸等事。
B.右拾遗:唐代史官名。武则天在位时,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主管记载皇帝言行。
C.赠:指古代皇帝賜给去世官员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另外,还有賜予官员亲属、祖先以爵位名号的。
D.礼部尚书:礼部的长官。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法度、学校、科挙、接待外宾等事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乂熟读典籍,他小时候在外祖父家读了很多古籍,长大后又跟随父亲进人藏书丰富的集贤院学习。
B.蒋乂敢于直言。皇帝要正居丧的张茂宗与义章公主成婚.他两次上书反对,言辞激烈。
C.蒋乂学识渊博。集贤院人才济济,却没有人能说出神策军建置的由来.而蒋乂却能详细地说出来。
D.蒋乂关心国事。他长期担任史职,借自己改名的机会,委婉地劝诫皇帝偃武修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乂编次逾年,于乱中勒成部帙,得二万余卷。
(2)从古已来,未有驸马起复尚主者。既乖典礼,且违人情,切恐不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后形成制度,之后历代皇帝都有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D.“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本文中李白就是被永王李璘在节度东南时聘为军中幕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翃,太原晋阳人也。自折冲授辰州刺史,迁朗州,有威望智术,所莅立名。大历五年迁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自安史之乱,前后经略使陈仁琇、李抗、元结、长孙全绪等,虽容州刺史,皆寄理藤州,或寄梧州。及翃至藤州,言于众曰:“吾为容州刺史,安得寄理他邑!”乃出私财募将健,许奏以好爵,以是人各尽力。不数月,斩贼魁欧阳珪。驰于广州,见节度使李勉,求兵为援。勉曰:“容州陷贼已久,群獠方强,卒难图也。若务速攻,只自败耳,郡不可复也。”翃请曰:“大夫如未暇出师,但请移牒诸州,扬言出千兵援助,冀藉声势,成万一之功。”勉然之。翃乃以手札告谕义州刺史陈仁璀、藤州刺史李晓庭等,盟约讨贼。翃复募三千余人同力战,日数合。节度使牒止翃用兵。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翃发使以闻,奏置顺州,以遏余寇。前后大小百余战,生擒贼帅上献者七十余人。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充招讨处置使。
翃又令其将张利用、李实等分兵讨袭西原。遂收复郁林诸州。后因哥舒晃杀节度使吕崇贵,岭南复乱。翃遣大将李实悉所管兵赴援广州。西原贼率覃问复招合夷獠曰:“容州兵马尽赴广州,郡可图也。”于是悉众来袭。翃知其来,伏兵御之,生擒覃问,其众大败。代宗闻而壮之,遣中使慰劳,加金紫光禄大夫。
历汾州刺史、京兆尹。属发泾原兵讨李希烈,军次浐水,翃备供顿,肉败粮臭,众怒以叛。翃奔至奉天,加御史大夫,改将作监,从幸山南。车驾还京,改大理卿。出为福州刺史、福建观察使,入为太子宾客。
贞元十二年,检校礼部尚书,代董晋为东都留守。十八年卒,时七十余,赠礼部尚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
B.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
C.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
D.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牒:又称移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即上级向下级发的公文。
B.太子: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为继承君位的人,一般由嫡长子继承,但也有例外。
C.贞元: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一般会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D.礼部尚书:礼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管礼制以及学校、科考、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翃无法容忍刺史寄理他邑的局面。大历五年任容州刺史,他想改变自安史之乱以来容州官署在异地办公的局面,就奋力收复了容州。
B.王翃善于谋划。他到广州节度使李勉那里请求救兵,李勉不愿出兵,他就请求李勉扬言出兵,借以虚张声势,李勉同意了他的请求。
C.王翃有军事才干。王翃故意派遣大将李实赶赴广州,诱使西原贼军统帅覃问来偷袭容州,并设伏兵活捉了覃问。
D.王翃非常受器重,多次加官晋爵。打败西原贼军后,代宗大加赞赏并慰问犒赏,跟随皇帝到山南之后,更是受到了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容州陷贼已久,群獠方强,卒难图也。
(2)属发泾原兵讨李希烈,军次浐水,翃备供顿,肉败粮臭,众怒以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从愿,相州临漳人,后魏度支尚书昶六代孙也。自范阳徙家焉,世为山东著姓。弱冠明经举,授绛州夏县尉,又应制举,拜右拾遗。俄迁右肃政监察御史,充山南道黜陟巡抚使,奉使称旨,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中书舍人。睿宗践祚,拜吏部侍郎。
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大称平允。其有冒名伪选及虚增功状之类,皆能擿发其事。典选六年,前后无及之者。上嘉之,特与一子太子通事舍人。从愿上疏乞回恩赠父,乃赠其父吉阳丞敬一为郑州长史。
初,高宗时裴行俭、马载为吏部,最为称职。及是,从愿与李朝隐同时典选,亦有美誉。时人称曰:吏部前有马、裴,后有卢、李。
开元四年,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融颇以为恨,密奏从愿广占良田,至有百余顷。其后,上尝择堪为宰相者,或荐从愿,上曰:“从愿广占田园,是不廉也。”遂止不用。从愿又因早朝,途中为人所射,中其从者,捕贼竟不获。时议从愿久在选司,为被抑者所仇。
十六年,东都留守。时坐子起居郎论粜米入官有剩利,为宪司所纠,出为绛州刺史,再迁太子宾客。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
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B.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C.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D.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制举,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
C.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退休后被朝廷重新征召做官的一种专有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从愿出身名门,才干出众。卢从愿是范阳卢姓名门望族的裔孙,任山南道黜陟巡抚使时,处理政务符合皇上心意,屡受皇上提拔。
B.卢从愿整顿朝纲,成绩斐然。中宗时朝中选拔官员的纲纪失常,乱象丛生,不一而足,卢从愿大刀阔斧地加以整顿,使之有条有理。
C.卢从愿不畏权贵,受人敌视。卢从愿长期在吏部任职,坚持原则,为此受人忌恨,宇文融就秘奏从愿广占良田,更有甚者冷箭暗算。
D.卢从愿治政有功,却不廉洁。卢从愿广占良田,被皇上否决了任职宰相;后私自给官府卖米获利被宪司揭发获罪,被贬为绛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尝择堪为宰相者,或荐从愿,上曰:“从愿广占田园,是不廉也。”
(2)从愿又因早朝,途中为人所射,中其从者,捕贼竟不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