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从愿,相州临漳人,后魏度支尚书昶六代孙也。自范阳徙家焉,世为山东著姓。弱冠明经举,授绛州夏县尉,又应制举,拜右拾遗。俄迁右肃政监察御史,充山南道黜陟巡抚使,奉使称旨,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中书舍人。睿宗践祚,拜吏部侍郎。
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大称平允。其有冒名伪选及虚增功状之类,皆能擿发其事。典选六年,前后无及之者。上嘉之,特与一子太子通事舍人。从愿上疏乞回恩赠父,乃赠其父吉阳丞敬一为郑州长史。
初,高宗时裴行俭、马载为吏部,最为称职。及是,从愿与李朝隐同时典选,亦有美誉。时人称曰:吏部前有马、裴,后有卢、李。
开元四年,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融颇以为恨,密奏从愿广占良田,至有百余顷。其后,上尝择堪为宰相者,或荐从愿,上曰:“从愿广占田园,是不廉也。”遂止不用。从愿又因早朝,途中为人所射,中其从者,捕贼竟不获。时议从愿久在选司,为被抑者所仇。
十六年,东都留守。时坐子起居郎论粜米入官有剩利,为宪司所纠,出为绛州刺史,再迁太子宾客。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
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B.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C.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D.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制举,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
C.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退休后被朝廷重新征召做官的一种专有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从愿出身名门,才干出众。卢从愿是范阳卢姓名门望族的裔孙,任山南道黜陟巡抚使时,处理政务符合皇上心意,屡受皇上提拔。
B.卢从愿整顿朝纲,成绩斐然。中宗时朝中选拔官员的纲纪失常,乱象丛生,不一而足,卢从愿大刀阔斧地加以整顿,使之有条有理。
C.卢从愿不畏权贵,受人敌视。卢从愿长期在吏部任职,坚持原则,为此受人忌恨,宇文融就秘奏从愿广占良田,更有甚者冷箭暗算。
D.卢从愿治政有功,却不廉洁。卢从愿广占良田,被皇上否决了任职宰相;后私自给官府卖米获利被宪司揭发获罪,被贬为绛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尝择堪为宰相者,或荐从愿,上曰:“从愿广占田园,是不廉也。”
(2)从愿又因早朝,途中为人所射,中其从者,捕贼竟不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8 11:21: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王佐才也!”左仆射杨素拊其谓曰:“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为马邑丞。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

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从数轻骑道金州,会蛮贼邓世洛兵数万屯山谷间,庐江王瑗讨不胜,靖为瑗谋,击却之。进至峡州,阻铣兵不得前。靖遂陈图铣十策。有诏拜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军政一委焉。九月,舟师叩夷陵,铣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

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称。时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谕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帝将伐辽,召靖入,谓日:“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对曰:“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B.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C.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D.姿貌魁秀/通书史/尝谓所亲曰/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床,文中指坐具。在古代,床最初是供人坐卧的器具,《说文》:“床,安身之坐者。”
B.大业是隋炀帝年号;君主时代帝王以年号纪年,中国古代所有帝王皆有年号。
C.第,原指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来上等房屋也通称为“第”。
D.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称“薨”,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或封王贵族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志向远大,学深多才。他渴望建功立业取富贵;韩擒虎非常认可他的军事才能;牛弘、杨素都很欣赏他的政治才华。
B.李靖审时度势,懂得机变。秘密告发李渊失败后,面对将被李渊处斩的处境,又能以理相争;李世民求情得释,后被重用。
C.李靖精通兵法,擅长谋略。在夷陵之战中,统帅李孝恭急于集结兵马出击,李靖认为应等对方将士锐气衰竭后才可以进攻。
D.李靖年老病苦,不忘报国。皇帝想要派他攻打高丽,前去征求他的意见,他向皇帝表达了带病征战的决心,令皇帝感动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
(2)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益少,虽疾顿惫,犹力于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会马燧讨贼河北,久不决,请济师;李希烈寇襄城。诏问策安出,贽言:“劳于服远,莫若脩近;多方以救失,莫若改行。”又言:“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夫关中,王业根本在焉。豪杰之在关中者,与籍于营卫不殊;车乘之在关中者,与列于厩牧不殊;财用之在关中者,与贮于帑藏不殊。一朝有急,可取也。陛下幸听臣计。”帝不纳。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帝问贽事切于今者,贽劝帝:“群臣参日,使极言得失。若以军务对者,见不以时,听纳无倦。兼天下之智以为聪明。”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贽本畏慎,未尝通宾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始,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天子常以辈行呼而不名。在奉天,朝夕进见,然小心精洁,未尝有过。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所言皆剀拂帝短,恳到深切。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既放荒远,常阖户,人不识其面。又避谤不著书,地苦瘴疠,只为《今古集验方》五十篇示乡人云。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B.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C.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D.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宏辞,始于唐代,是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一种。
B.东宫,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常借指太子。
C.翰林学士,官名,始设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
D.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军礼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贽年轻有为,才思敏锐。十八岁中进士,为天子所倚重,处理政事,得心应手;对于国家治理,认为要兼采天下之智。
B.陆贽谨慎自守,刚直不阿。身居高位,不交接宾客;对于任用裴延龄坚决反对,也因此受到排挤,惹恼顺宗皇帝而被贬。
C.陆贽忠于朝廷,结局悲惨。早年被征召做翰林学士,尽忠职守,直言敢谏,但最终因为小人谗害,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
D.陆贽勤于政事,关注民生。尽心辅政,常在宫中参与谋划决策,号称“内相”;身处乡野,编辑医书,服务于当地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
(2)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专门用于官吏向上级或者帝王陈述请求或建议。
B.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C.践祚,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帝王即位。
D.古代对一些地位特殊的人的死有专用词来表示,如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
B.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邀请他。
C.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D.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
(2)司徒、临淮王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廷珪,河南济源人。第进士,补白水尉。累迁监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召见长生殿,赏慰良厚,因是罢役。张易之诛,议穷治党与。廷珪建言:“自古革命,务归人心,则以刑胜治。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中宗纳之。神龙初,诏白司马坂复营佛祠,廷珪方丰诏抵河北,道出其所,见营筑劳亟,怀不能已,上书切争,且言:“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愿罢之,以纾穷乏。”帝不省。寻为中书舍人。再迁礼部侍郎。玄宗开元初,大旱,关中饥,诏求直言。廷珪上疏曰:“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今受命伊始,华夷百姓清耳以听,刮目以视,冀有闻见,何遽孤其望哉?”再迁黄门侍郎。监察御史蒋挺坐法,诏决杖朝堂,廷珪执奏:“御史有谜,当杀杀之,不可辱也。”士大夫服其知体。王琚持节巡天兵诸军,方还,复诏行塞下,议者皆谓将袭回纥,廷珪陈五不可。又请复十道按察使,巡视州县,帝然纳之。坐漏禁内语,出为沔州刺史。频徙苏、宋、魏三州。初,景龙中,宗楚客、纪处讷等封户多在河南、河北,讽朝廷诏两道蚕产所宜,虽水旱得以蚕折租。廷珪谓:“两道倚大河,地雄奥,股肱走集,宜得其欢心,安可不恤其患而殚其力?愿依贞观、永徽故事,准令折免。”诏可。在官有威化。入为少府监,封范阳县男。以太子詹事致仕。卒,赠工部尚书,谥贞穆。
(节选自《新唐书·张廷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B.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C.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D.今唐历不移/天地复主/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趋附/奔走半天下/尽诛则已暴罚/一二则法不平/宜一切洗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一般指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可分为即位诏、遗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
B.夷是我国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民族部落集团的蔑称,在文中与“华”相对,可指各少数民族。
C.道在唐代原属于监察区名称,后成为地方行政单位,一般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
D.工部是古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财政赋税事项的机关,其长官为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廷珪把握时机,恳切进言。开元初年,天下大旱,关中发生饥荒,张廷珪趁着玄宗问政之机,联系古今向皇帝阐述了为君治国之道。
B.张廷珪知礼识体,令人佩服。在黄门侍郎任上,监察御史蒋挺触犯法律,下诏在朝廷上行杖刑,他认为处罚方式不妥,得到士大夫的一致称赞。
C.张廷珪不惧权贵,体恤百姓。景龙年间,宗楚客等权贵的封户多在河南、河北,他们不恤民情,压榨百姓,廷珪据理力争,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D.张廷珪仕宦多朝,历任多职。他在武则天、中宗、玄宗朝任过官职,仕途顺利;先后任过白水尉、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詹事等职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
(2)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愿罢之,以纾穷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

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

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

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 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B.尝获肥/ 鲜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C.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D.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 其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按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B.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
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来受到他母亲的激发勤奋苦学,最终考中进士,做了右台侍御史。
B.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很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情而得免。
C.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
D.姚崇做了宰相之后,很讨厌赵彦昭的为人,所以赵彦昭多次遭到贬谪,最后贬作江州别驾。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
⑵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