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 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
①
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
②
、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 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②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词人离愁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
E.本词写词人于舟中凝伫时触景伤情,在羁旅失意时怀乡,心绪郁结。通过对游宦思归的描写,反映了作者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8-25 10:49: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迷神引
①
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
②
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①这首词作于柳永五十岁后。②旧赏:往日的赏心乐事。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约略透露出了旅途的劳顿。
B.上片写景,虚实结合,既有眼前所见所闻,也有想象中的景象。
C.上片写景使用了工笔手法,词人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D.下片中“帝城”指北宋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这些是词人青年时代困居京华、留连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
E. 柳永词善用铺叙手法。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意蕴隽永。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
同类题2
下列对柳永《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B.“都门”三句,离别时的场景描写,惜别之情真实可感。
C.“念去去”三句,则承上启下,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D.“今宵”三句实写别后的凄清画面,以景写情。
同类题3
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望海湖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请分析“怒涛卷霜雪”的写作手法。
(2)下片中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展现了怎样一幅场景?
同类题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永,字首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并给后代的词以相当大的影响。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本单元学习的两首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的作品,都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内心苦闷,阐发了他的人生感悟。
C.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D.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指《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罗密欧·朱丽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2】《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北宋
柳永(约971-1053)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