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敬播,蒲州河东人也。贞观初,举进士。俄有诏诣秘书内省佐颜师古、孔颖达修《隋史》,寻授太子校书。史成,迁著作郎,兼修国史。与给事中许敬宗撰《高祖》《太宗实录》,自创业至于贞观十四年,凡四十卷。奏之,赐物五百段。太宗之破高丽,名所战六山为驻跸,播谓人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德,山名驻跸,此盖以銮舆不复更东矣。”卒如所言。
时梁国公房玄龄深称播有良史之才,曰:“陈寿之流也。”玄龄以颜师古所注《汉书》,文繁难省,令播撮其机要,撰成四十卷,传于代。寻以撰实录功,迁太子司议郎。时初置此官,极为清望。中书令马周叹曰:“所恨资品妄高,不获历居此职。”参撰《晋书》,播与令狐德棻、阳仁卿、李严等四人总其类。
  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播议曰:“昆季孔怀,天伦虽重,比于父子,性理已殊。生有异室之文,死有别宗之义。今有高官重爵,本廕唯逮子孙;祚土锡珪, 余光不及昆季。岂有不沾其廕,辄受其辜,背礼违情,殊为太甚!必期反兹春令,踵彼秋荼,创次骨于道德之辰,建深文于措刑之日,臣将以为不可。”诏从之。
永徽初,拜著作郎。与许敬宗等撰《西域图》。后历谏议大夫、给事中,并依旧兼修国史。又撰《太宗实录》,从贞观十五年至二十三年,为二十卷。奏之,赐帛三百段。后坐事出为越州都督府长史。龙朔三年,卒官。播又著《隋略》二十卷。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B.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C.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D.会刑部奏/言准律谋反/大逆父子/皆坐死/兄弟处流此/则轻而不惩/望请改从重法/制遣百僚详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均发生于此。
B.高丽,又称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都城在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
C.《汉书》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与《隋史》《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著作郎,官名,在东汉时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至唐代,主管秘书省属下之著作局,高宗龙朔间曾改称司文郎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播富有文学才华。他不仅辅佐颜师古、孔颖达修撰《隋史》,而且和给事中许敬宗一起撰写共四十卷的《高祖》《太宗实录》,并得到皇帝奖赏。
B.敬播深受他人赏识。梁国公房玄龄极赞敬播有良史的才能,认为他有“陈寿之流的史才”, 不久因撰写实录有功,升任极负清高名望的太子司议郎。
C.敬播敢于提出异议。面对刑部上奏,他觉得高官重爵的后代应当沾荫庇之惠,而非受牵累获罪,否则会背礼违情,最终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敬播仕途一帆风顺。无论是最初的太子校书,还是后来的著作郎、谏议大夫、给事中以及越州都督府长史,可谓平步青云,最后他逝世于任所。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繁难省,令播撮其机要,撰成四十卷,传于代。
(2)昆季孔怀,天伦虽重,比于父子,性理已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5 05:06: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抱真,字太玄,沈虑而断。怀恩反,代宗召抱真问状,答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如抱真策。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策山东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来战余之地,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既不禀于官,而府库实。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其为诸军冠。建中中,田悦反,诏抱真与河东马燧合神策兵救之,败悦于双冈。会硃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截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硃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合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即以数骑驰入见武俊,曰:“希烈争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肆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世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退卧帐中,甘寝久之。武俊感其不疑,乃益恭。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贞元初,朝京师,诏还所镇。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新塘书•李抱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B.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C.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D.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是决策机构,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合从,战国时六国南北分布,联合拒秦,故称合从,文中指联合。
D.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 “足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抱真洞察形势,识破奸计。怀恩谋反,欺骗部署说他们原来拥戴的郭子仪已被杀。李抱真建议朝廷启用郭子仪,挫败了怀恩的阴谋。
B.李抱真做事未雨绸缪。他在山东地区挑选有才能气力的男丁,让他们在农事闲暇时竞赛射击,三年之后这些男丁都善于射击,可以参与作战。
C.李抱真忠诚卫国,勇拒叛军。田悦谋反,他与马燧合兵打败了田悦;硃滔、王武俊、李希烈、李纳等相继谋反,他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叛贼。
D.李抱真沉稳勇毅,待人坦诚。他只带几名骑兵去见王武俊,剖析时局指明利害并动之以情,后来安睡在王武俊的营帐里,最终感动了王武俊。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2)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③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B.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C.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D.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古代男子在20岁时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叫作冠,又称“弱冠”。
B.阙下,指帝王宫阙之下,也指京城,“望长安于日下”中“日下”也有“京城”之意。
C.剑南,唐道名,以位居剑阁之南得名。陆游作品集《剑南诗稿》中“剑南”即指此处。
D.更衣,指换衣服或换衣休息之处;也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文中是指都督起身换衣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年幼时就很有才华,后来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授予官职。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后来在他因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时,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恃才不羁,在众位客人因顾及都督私心而推辞为集会写序的情况下,他毫不推辞,写就了一篇传唱千古的美文。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尚书》续篇中的残缺内容补出25篇。此外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作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憎苍蝇赋

欧阳修

苍蝇,苍蝇,吾嗟尔之为生!既无蜂蚕之毒尾,又无蚊虻之利嘴。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至眇尔欲易盈杯盂残迈砧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若何求丙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若乃华榱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燠,夏日之长,神昏气蹙,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眊两目其茫洋。惟高枕之一觉,烦歊之暂忘。念尔而何负,乃于吾而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而复警,臂已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公于仿佛,庄生安得蝴蝶而飞扬?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此其为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余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屯几格。或醉醇酎,因之没溺;或投热羹,遂丧其魄。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

又如醯醢之品,酱臡之制,及时月而收藏,谨瓶罂固济,乃众力攻钻,极百端而窥觊。至于大胾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隙,守者或时而假寐,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臧获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

是皆大者,余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选自《欧阳修集》)

(注)①烦歆(xiāo):炎热。歊:气上升的样子。②景迹:宋元时为盗贼所立的特殊户籍,即今所云有过前科被记录在案者的档案。凡案籍人,其居处门首立红泥粉壁,并具姓名、犯事情由,每月分上、下半月,面见官府接受督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烦歊之暂忘   冀:希望
B.沽酒脯 市:买
C.虽死而不悔   谅:料想
D.淋漓败坏 淋漓:沾湿滴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念尔而何负   齐人勿附
B.庄生安得蝴蝶而飞扬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谨瓶罂固济   鹏徙于南冥也
D.乃众力攻钻   斧斤时入山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苍蝇这种小物,一天到晩到处钻营,追逐气味寻觅芳香,片刻就能集结成群,互相通报信息。
B.华屋广厦,嘉宾满堂,苍蝇摇头晃脑,鼓动羽翼,时聚时散,忽东忽西,来来往往,连王衍和贾谊面对它们也会感到困扰。
C.欧阳修将不讨喜的苍蝇比作是谗言误国的小人,表达了对小人的厌恶和无奈,及其对当时朝廷现实状况的不满。
D.全文语言风趣幽默,展现了欧阳修散文平易自然、委婉曲折的风格和骈散兼行的语言模式。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尔 形 至 眇 尔 欲 易 盈 杯 盂 残 沥 砧 几 余 腥 所 希 杪 忽 过 则 难 胜 若 何 求 而 不 足 乃终 日 而 营 营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威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
(2)是皆大者,余悉难名。
(3)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仁师,定州安喜人。武德初擢制举,调管州录事参军。陈叔达荐仁师才任史官,迁右武卫录事参军,与修梁、魏史。贞观初,改殿中侍御史。时青州有男子谋逆,有司捕支党,累系填狱,诏仁师按覆。始至,悉去囚械,为具食,以情讯之,坐止魁恶十余人,它悉原纵。大理少卿孙伏伽谓曰:“雪者众,谁肯让死?就决而事变,奈何?”仁师曰:“治狱主仁怒,使吾以一介易十囚命,固吾愿也!”及敕使覆讯,诸囚咸叩头曰:“崔公仁怒,必无枉者。”举无异辞。由是知名。迁度支郎中。尝口陈移用费数千名,太宗怪之,诏黄门侍郎杜正伦持薄,使仁师对唱,无一谬。帝奇之。时校书郎王玄度注《尚书》、《毛诗》,抵孔、郑旧学,请遂废。招诸儒大议,博士以下不能话。河间王孝恭请与孔、郑并行,仁师以玄度不经,条不合大义者奏之。玄度报罢。迁给事中。时有司以律“反逆者缘坐兄弟没官”为轻,诏八坐议。咸言汉、魏、晋谋反夷三族,请改从死。仁师曰:“父子天属,足累其心,此而不恤,何爱兄弟?”遂不改。后密请魏王为太子,失帝旨,左迁鸿护少卿。稍进民部侍郎。及征辽东,副韦挺知海运,又别知河南漕事。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帝还至中山,起为中书舍人、检校刑部侍郎。幸翠微宫,上《清暑赋》以讽。帝称善,赐帛五十段。二十二年,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被遇尤渥。中书令褚遂良忌之,会有伏閤诉者,仁师不时上,帝大怒,流连州。永徽初,授简州刺史,卒。

(节选自《新唐书·崔仁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师以漕运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B.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C.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D.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唐代科举制度之一。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也称“制举科”或“制科”。
B.八坐,封建时代八种高级官员。唐以六部尚书及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为八坐。
C.民部,即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唐朝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D.漕事,和潜运有关的事项。遭运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经水路运送军粮的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仁师才学出众,颇受重用。经人推荐,他参与梁、魏史的修撰;贞观初年,他改任殿中侍御史,皇帝下诏书让他前往审查核实谋逆案件。
B.崔仁师精于事务,记忆过人。担任度支郎中时,他曾经口述支出费用数千项;太宗责怪他,下诏让人拿账册提问,他的回答没有一处错误。
C.崔仁师治狱宽仁,敢于担当。处理青州谋逆事件时,他秉持仁恕原则,立场鲜明;有人担心判决时事情有变,他情愿用自己的性命来承担责任。
D.崔仁师得遇恩宠,遭人忌恨。贞观二十二年,他升任中书侍郎,参与主持机要事务,得到太宗优厚的恩宠礼遇,引起中书令褚遂良的嫉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至,悉去囚械,为具食,以情讯之,坐止魁恶十余人,它悉原纵。
(2)河间王孝恭请与孔、郑并行,仁师以玄度不经,条不合大义者奏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 ②秦王:李世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钜鹿县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在面见君王时,行顿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勣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2)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