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中辛巳,余始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B.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C.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D.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
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学府及教育机构。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C.古时记月法中用到的“朔”“望”“晦”“既望”中的“既望”是指每个月十五后的某一天。
D.“质”有抵押的意思。相关的词语还有质库(当铺);质鬻(典押出卖);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
C.夫妇两人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
(2)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1 08:47: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B.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词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要求词形式上严守律,内容上主情致,风格上尚文雅,以达到严守诗词之别,维护词的本色的目的。
C.《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诗歌史上有“元白体”之说,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将白居易与元稹的诗体并称为“元白体”,苏东坡也曾将其二人相提并论,称为“元轻白俗”。白居易与元稹不但是诗歌创作上的同道,也是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D.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有《乐章集》。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