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17 09:36: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憾焉,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憾焉,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神庆传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时,累迁莱州刺史。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因谓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②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寻而兄神基下狱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准仪注: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重慎之极,防萌之虑。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则天甚然之。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神庆尝受诏张昌宗,而竟宽其罪。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  ②仪注:制度,仪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制于亿岁殿,奏事旨 称:符合
B.寻而兄神基下狱死  当:判处、判罪
C.此重慎之极,防萌之虑 诚:确实
D.神庆尝受诏张昌宗  推:推荐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彰和赏赐。
C.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其他的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2)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
【小题4】根据第⑤段,崔神庆对“征召太子上朝”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小题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名有字。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的。名与字之间有一定联系,韩愈的名和字之间是“意义相反”的关系。
B.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因此而知名于当世。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孟郊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珪,字叔玠。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
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珪亦以师自居。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与秦王有    隙:隔阂
B.古者,天子有臣七人 争:同“诤”,规劝
C.自古帝王纳谏难矣  固:本来
D.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 坐:因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以士为轻乎    路曼曼修远兮
B.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 今其智反不能及
C.朕夙夜庶几前圣    从径道亡,归璧
D.王问珪以为忠孝    徐公能及君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曾经是皇太子李建成的属官,因为不能化解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被李世民流放到巂州。李世民即位后,仍然起用王珪为谏议大夫。王珪很得李世民的信任。
B.太常少卿祖孝孙因为教宫女音乐不力,多次被皇帝责备。温彦博、王珪就同时向皇帝进谏,认为这是看轻士人。皇帝大怒,责备两人。温彦博就惶恐谢罪,而王珪拒绝谢罪。
C.对王珪等人的谴责,皇帝第二天也很后悔,他告诉房玄龄,自古帝王纳谏就困难,你们不要因为我谴责了王珪等人,就引起警戒不进谏了。
D.王珪贬官后不久就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时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他希望李泰记住汉代东平王刘苍“为善最乐”这句话,做一个忠孝兼备的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2)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3)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险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时禄山遣蒋钦凑、高邈率众五千守土门。钦凑军隶常山郡,高邈往幽州未还,杲卿遣吏召钦凑至郡计事。钦凑至,舍之于传舍。会饮既醉,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等杀钦凑。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是夜,稿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薄城,即令冯虔与安石往图之。诘朝,高邈之骑从数人至稿城驿,安石皆杀之。俄而邈至,安石绐之曰:“太守备酒乐于传舍。”邈方据厅之下马,冯虔等擒而絷之。是日,贼将何千年自东都来赵郡,冯虔又擒之。即日缚二贼将还郡。杲卿遣子安平尉泉明等,函钦凑之首,械二贼,送于京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城陷,杲卿、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安,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窍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乾元元年五月,诏曰:“颜杲卿任彼专城,志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愤群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遂擒元恶,成此茂勋。属胡虏凭陵,流毒方炽,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嘉其死节之诚,可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养死士,招怀豪右 阴:暗地里
B.任彼专城,志枭狂虏 枭:勇猛
C.钦凑至,舍之于传舍 舍:安排住宿
D.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    济:成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常山在其部内     ②其皆出于此乎
B.①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 ②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C.①太守备酒乐于传舍 ②急于星火
D.①负汝何事而背我耶 ②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杲卿代理常山郡太守时是安禄山的属下,安禄山发动叛乱后,颜杲卿感发忠诚报国之心,与堂弟颜真卿等人密谋共同对付安禄山。
B.颜杲卿据城抵御叛军,因寡不敌众且装备竭尽而被敌人所擒,面对安禄山的诘责他慷慨陈词,最终触怒安禄山而遭肢解酷刑,为国捐躯。
C.颜杲卿与属下用计策杀死蒋钦凑,并活捉了高邈、何千年两名叛军将领,然后与儿子颜泉明一起率人将钦凑之首和高、何二贼押送京城。
D.颜杲卿就义后,天子下诏评价他愤恨群凶而慷慨激昂,面临大节而奋发图谋,创建功勋,为表彰他守节而死的忠诚,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