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底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取白衫,家童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晴不宜服药,宜即弄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史部侍郎。其年,进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成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脏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隶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治第宅   第:住宅
B.称朕意焉   称:符合
C.故山殊可过  过:经过
D.寻蒙国恩   寻:不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临因是知名 不如因善遇之
B.以畴昔相委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然为国之要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D.止欲自为身计     能为公已乱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县有轻囚十数B.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C.有风飒然至者D.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名,指美好的名声,其中“令”指美好的;“令”还可以作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堂。
B.永徽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
C.古代“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或十七,“朔”指农历每月月末。
D.居士,既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信佛的人的泛称;亦指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隐士;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土的自称。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
(2)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
(3)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3 11:08: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注)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是指公元前544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③子泄:人名。④边阃,指边关。⑤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阴阳/仁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作“表字”。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他人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还寻阳。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颒:huì,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B.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C.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D.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之后取字,二者常有某种联系,人们常称呼字以表示礼貌。
B.诗书,文中指诗作和书法。文中的“通诗书”指李白善于写诗,书法亦有较深的造诣。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D.赦,指减轻或免除刑罚。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受到赞赏。苏颋为益州长史时,看到李白,认为他是不同一般的人;李白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B.李白慷慨豪爽。他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客居任城时,同孔巢父等五人居于徂徕山,整天酣饮,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C.李白放荡不羁。他陪玄宗饮酒,喝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他曾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石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D.李白才华横溢。李白与玄宗在沉香亭饮酒,玄宗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李白酒醉稍醒后,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余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2)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昧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搏击:督察举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腰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朕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是表示召入朝廷任职,与“出”相对,“出”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连坐”指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
D.“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迸言劝诫,很受器重。
B.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D.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小题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B.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C.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D.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D.高祖、炀帝均为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新唐书·杜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飨,意思是奉献祭品,祭祀;庙,即宗庙,供祀祖宗的地方;飨庙,指帝王祭祀祖庙。
B.集贤院,官署名。大型学术文化机构,置集贤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等官。
C.行在,即“行所在”,简称“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D.号,指人除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世号”和“号”一样一般是使用者本人起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富有才能。唐玄宗看了他的赋颂后,感到惊异,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忠诚不二。安史之乱时,玄宗外逃,杜甫避乱于外,不幸被俘获,但心中一直想着皇上,想尽办法,最后终于投奔玄宗。
C.杜甫狂诞不羁。在成都受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褊狭,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他。
D.杜甫受到赞誉。他逝世后受到时人的好评,特别是他的诗歌,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元稹和韩愈对杜甫的诗歌创作评价非常高。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2)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