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chēng):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 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 贬谪。
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 现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 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 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 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 中,含蓄而深沉。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15 12:26: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洞仙歌
北宋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①。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注①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先以“雪云散”“放晓晴”写冬尽春归的季候转换,然后写早春梅柳的独有风姿。
B.下片“一年”三句,写“小艳疏香”胜过浓芳,体现了词人对春光美景独特的审美眼光。
C.“到清明”四句写清明暮春时节百紫千红,虽一片烂漫,但“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
D.词末三句借景抒情,表达伤春之意,赏花不怕春寒,大不了喝酒自暖,也要早占韶光。
【小题2】诗人提出“探春及早”的观点,下列诗句所写的景致,不符合作者的审美情趣的两项是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北宋•苏轼《赠刘景文》)
D.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北宋•蔡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E.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南宋•朱熹《春日》)
【小题3】作者在序中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请对上片中所写的梅柳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