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播字明扬。贞元中与弟炎、起皆有名,并擢进士。以善治狱,御史中丞李汶荐为监察御史。云阳丞源咸季坐赇免,赂有司复得调,播劾解其官。历侍御史。李实为京兆尹,与播遇诸衢。故事,尹当避道揖,实不肯。播移文诋之。实大怒,表播为三原令,将折之。播受命,府谢如礼。邑中豪强犯法,未尝辄贷,岁终最。实重其才,更荐之,德宗将擢以要近,会母丧解。还,除驾部员外郎。长安令于奴客与民盗马,吏系民而纵奴。播捕取,均其罚。关中饥,诸镇或闭籴,播以为言,三辅不乏。
李巽领盐铁,奏以副己。擢御史中丞,岁终,改京兆尹。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是时,天下多故,大理议谳,科条丛繁,播悉置格律坐隅,商处重轻,剖决如流,吏不能窜其私。帝讨淮西也,切于馈饷,播引程异自副,异尤通万货盈虚,使驰传江淮,裒财用以给军兴,兵得无乏。帝嘉其功,超拜礼部尚书。
播荐皇甫镈,及镈用事,更忌播,而以异代使。播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穆宗立,逐镈,播求还。长庆初,召为刑部尚书,复领盐铁。时权幸竞进,播专务将迎,居位无所裨益。是时,南方旱歉,人相食,播掊敛不少衰,民皆怨之。然浚七里港以便漕引,后赖其利。
播少孤贫,自刻苦至成立,居官以强济称。天性勤吏职,每视簿领纷积于前,人所不堪者,播反用为乐。所署吏,苟无大罪,以岁劳增秩而已,卒不易所职。雅善占奏,虽数十事,未尝书于笏。再领盐铁,嗜权利,不复初操。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B.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C.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D.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是帝王年号,在文中用于纪年。古代的纪年方法主要有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和帝王庙号纪年等。
B.“趋”指礼貌性小步快走,表示尊敬。《论语》中有孔子之子伯鱼“趋而过庭”受到孔子诗、礼教诲之事的记载。
C.“课”即考课,是古代的一种官吏考核制度,它按照一定标准,对在职官吏的官德、政绩等进行考核并评定优劣等级。
D.“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播早期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他弹劾犯有贿赂罪的云阳丞源咸季,要求罢免源咸季的官职;他抓捕并处罚了犯有盗窃罪的长安令的奴仆。
B.王播执法严明,卓有政绩。担任三原令时,邑中豪强犯法,他不予宽宥,年终政绩考核为优秀,以至于和他有矛盾的李实也推荐他。
C.王播勤于吏职,能力突出。面对繁重的任务,别人不堪忍受,他却反以为乐;他精通财物盈虚之理,解决了皇帝讨伐淮西时的粮饷问题。
D.王播受到排挤,作风有变。他受权贵忌恨而离开京城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后来回到京城,以奉迎权贵为务;南方发生旱灾时,他依然大肆敛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实为京兆尹,与播遇诸衢。故事,尹当避道揖,实不肯。播移文诋之。
(2)所署吏,苟无大罪,以岁劳增秩而已,卒不易所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9 05:03: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勃往省,道出钟陵,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酒酣辞别,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七。勃属文,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为僚吏共嫉。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B.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C.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D.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冠”,即“弱冠”,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C.“教授”,古时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有时也尊称私塾先生,与现在的“教授”含义不同。
D.“初唐四杰”,即“王杨卢骆”,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著名诗人,《咏鹅》一诗即为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所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将王勃赶出沛王府是由于当时诸王斗鸡,他写了篇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
B.都督阎公为了表示客气让大家写,大家知道这是虚让,都不肯动笔。只有王勃拿起笔来就写,就是现在传诵的《滕王阁序》。
C.王勃在虢州做参军时,当时的同僚都嫉恨他,是因为他倚仗有才而凌侮作践别人。
D.王勃写诗著文时必先酣饮,诗文顷刻而就,一个字都不修改,但是构思不够精巧,可见褒中有贬。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2)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②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③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④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贯之做事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而他也因此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2)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 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 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 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小题1】下列对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拜:授予官职
B.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适逢
C.帝乃解。甫,且称   谢:辞谢
D.甫家寓鄜,弥年艰   窭:贫穷
【小题2】下列各项加下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数上赋颂,高自称道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文章显中宗时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往依   积土成山,风雨兴
D.严挺之有此儿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A.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B.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C.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D.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小题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以飞鸟作比,远离故乡的鸟儿尚鸣叫不止,豆蔻年华的少女在悲笳声中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B.颔联“青冢”代指崇徽公主埋身之地。诗人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C.“玉颜”反为“身累”,“肉食”却不与“国谋”,颈联中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对仗工整,议论深切痛快。
D.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是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
E.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慨叹。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方其系燕父子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士卒离散,君臣相,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乙庄宗既好俳优,又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仇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正,然当为我屈意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①格:纠正,匡正。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B.君臣相,不知所归   顾:看
C.又音,能度曲 知:通晓
D.然当为我屈意之 行:走路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未及见贼士卒离散 ②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B.①嬖伶周匝梁人所得 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深惜者也
C.①愿乞二州报此两人 ②使其中坦然,不物伤性
D.①公言正 ②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B.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C.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D.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将庄宗兴衰境况对比后,得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B.乙文中,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C.甲乙两段文字的立足点是一致的,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在于人事。
D.甲文的语言议论性强,逻辑严密;而乙文则史学味浓,故事性强。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