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书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雄,徐州人,系寒,不知其先所来。少为牙校,敢毅善战,气盖军中。王智兴讨李同捷,收棣州,使雄先驱度河,鼓行无不前。初,徐军恶智兴苛酷,谋逐之而立雄。智兴惧变,因立功奏除州刺史,诏以为壁州刺史。智兴由是杀雄素所善百余人,诬雄阴结士摇乱,请以军法论。文宗素知其能,不杀,流白州。徙为陈州长史。党项扰河西,召雄隶振武刘沔军,破羌有劳,帝难智兴,久不擢。
会昌初,回鹘入,连年掠云、朔,牙①五原塞下。诏雄为天德防御副使,兼朔州刺史,佐刘沔屯云州。沔召雄谋曰:“虏离散,当扫除久矣。国家以公主故,不欲亟攻。我若径趋其牙,彼不及备,必弃公主走,我当迎主归。有如不捷,吾死之。”雄曰:“诺。”即选沙陀李国昌及契菇、拓拔杂虏三千骑,夜发马邑,旦登振武城望之,见厕车十余乘,从者朱碧衣,谍者曰:“公主帐也。”雄潜使喻之曰:“天子取公主,兵合,第无动。”雄城夜出纵牛马鼓噪直捣乌介帐可汗大骇单骑走追至杀胡山斩首万级获马牛羊不赀迎公主还进丰州防御使。
武宁李彦佐讨刘稹,逗留,以雄为晋绛行营诸军副使,助彦佐。是时,王宰屯万善,刘沔屯石会关,顾望莫先进。雄受命,即勒兵越乌岭,破贼五壁,斩获千计,贼大震。雄临财廉,每朝廷赐与,辄置军门,自取一匹缣,余悉分士伍,由是众感发无不奋。武宗喜日:“今将帅义勇罕雄比者。”就拜行营节度使,代彦佐。徙河中。稹危蹙,其大将郭谊密献款,请斩稹首自归。众疑其诈,雄大言曰:“稹之叛,谊为谋主。今欲杀稹,乃谊自谋,又何疑?”雄以七千人径潞,受谊降。进检校兵部尚书,徙河阳。初,雄讨稹,水次见白鹭,谓众曰:“使吾射中目,当成功。”一发如言。帝闻,下诏褒美。
宣宗立,徙镇凤翔。雄素李德裕识拔。王宰者,智兴子,于雄故有隙。潞之役,雄功最多,宰恶久,数欲沮陷。会德裕罢宰相,因代归。白敏中猥曰:“黑山、天井功,所酬已。”拜神武统军。失势,怏怏卒。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注)①牙:牙帐。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回鹘入 寇:侵犯
B.雄城夜出 穴:打洞
C.雄以七千人径潞 薄:逼近
D.黑山、天井功,所酬已   厌:厌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将帅义勇罕雄比者   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使吾射中目,当成功   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C.有如不捷,吾死之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雄素李德裕识拔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打败入侵的回鹘,石雄挑选了三千骑兵从马邑出发到达振武城。趁夜晚出兵袭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B.石雄廉洁不贪,把自己所得财物绝大部分分给士兵,增强了士兵打仗的勇气,为他打胜仗奠定了基础。
C.在王智兴父子手下当差打仗时,石雄在战争中多次立大功,但都遭到他们父子的压制和诬陷,未得到升迁。
D.郭谊想杀掉刘稹而向石雄投降这件事只有石雄相信,可以看出石雄是一个善分析、有主见的出色将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19 09:46: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谤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牺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选自《新唐书·列传》)

(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B.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C.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D.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众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表,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文中的表是上表的意思.
D.赠,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栖筠喜欢读书,交友慎重,不但受到族内子弟的赞誉,在当地读书人当中也很有威望。
B.在任职期间,李栖筠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结果吸引了很多人来拜他为师。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任御史大夫方正刚直,虽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其亲信徐浩、杜济、薛邕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
(2)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欧阳修)
(二)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B.又知音,能度曲 度:谱写
C.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犹豫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抑本其成败之迹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D.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述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
C.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D.“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表现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
【小题5】请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故农者,天下之本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吏者不然,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夫三代之为国,公卿士庶之禄廪,兵甲车牛之材用,山川宗庙鬼神之供给,未尝阙也,是皆出于农,而民之所耕,不过今九州之地也。今固有向时之地,而制度无过于三代者。昔知务农又知节用,今以不勤之农赡无节之用。非徒不勤农,又为众弊以耗之。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古者计口而受田,家给而人足。井田既坏,而兼并乃兴。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夫此数十家者,素非富而积之家也,其春秋神社、婚姻死葬之具,又不幸遇凶荒与公家之事,当乏时,尝举债于主人,而后偿之,息不两倍则三倍。尽其成也,出种与税而后分之,偿三倍之息,尽其所得或不能足。

民有幸而不役于人,能有田而自耕者,下自二顷至一顷,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多者为大役,少者为小役,至不,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夫井田什一之法,不可复用于今。为计者莫若就民而为之制,要在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

(取材于欧阳修《原弊》)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 鄙:轻视
B.上下相移用以 济:帮助
C.素非富而积之家也 畜:同“蓄”,积聚、储藏
D.至不,则贱卖其田 胜:能承担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今之吏者不然 招之去禁兵
B.督之必其所任 今固有向时之地
C.皆出间而常有余        当乏时
D.昔知务农又知节用 上量民而用有节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天的用度,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来节制花销
B.耕者不复督其力
种田的人不再用完他全部的力量
C.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
其余的(因租种土地)需交付租金且从外地迁移来的人叫浮客
D.皆以等书于籍
都按等级登记在官府的簿籍中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②农隙则教之以战。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子认为粮仓充实才能顾及礼节,由此可见农业为立国之本。
B.古时候每年的耕种均有盈余,三年就能够积存出一年的储备。
C.土地和各项制度不变却费用短缺,由于为政者治理方法不当。
D.作者肯定井田制的作用,认为解决现今多种问题唯有恢复它。
【小题6】文中“为众弊以耗之”意思是农民被多种弊端所害,请概括说明后文写到了哪些害农之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宙,京兆万年人,初推荫累调河南府司录参军,李珏表河阳幕府。父丹尝守江西,有大功,德被八州,既殁,老幼思之不忘。宣宗诏观察使上功状,命勒功于碑。谓宰相曰;“丹有子否?”以宙对。曰:“与好官。”乃拜侍御史,三迁度支郎中。卢钧节度太原,表宙为副。是时,回鹘已破诸部,入塞下,剽杀吏民,钧欲得信重吏视边,宙请往。自定襄、雁门、五原,绝武州塞,略云中。遍见酋豪,镌谕之;视亭障守卒,增其禀;约吏不得擅以兵侵回鹘,犯者死。于是三部六蕃诸种皆信悦款附,召拜吏部郎中。出为永州刺史,州方灾歉,乃斥卖官下什用所以供刺史者,得九十余万钱,为市粮饷。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州负岭,转饷艰险,每饥,人辄莩死,宙乃筑常平仓,收谷之美余以待乏。罢冗役九百四十四员。县旧置吏督赋,宙俾民自输,家十相保,常先期。湘源生零陵香,岁市上供,人苦之,宙为奏罢。民贫无牛,以力耕,宙为置社,二十家月会钱若干,探名得者先市牛,以是为准,久之,牛不乏。立学官,取仕家子弟十五人充之。初,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至淫奔者。宙条约,使略知礼,俗遂改。邑中少年,常以七月击鼓,群入民家,号“行盗”,民须迎为办具,每喧呼疻斗。宙至,一切禁之。拜江西观察使,政简易。迁岭南节度使,南诏陷交趾,抚兵积备,以干闻。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通中卒。

(节选自《新唐书·循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B.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C.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D.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所以古代将军的府署称“幕府”,运筹帷幕之大将亦称“幕府”。后世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也称“幕府”。
B.回鹘,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与唐朝关系十分密切。
C.学官,古代本指学校的房舍,也指学校,后还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包括国子祭酒等。
D.循吏,古代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执法严格,理政、治民一概遵循上级指令而无主见的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宙承荫父辈,为政勤勉。他的父亲韦丹镇守江西,立有大功,皇帝为表褒奖,特意加封韦宙高职;韦宙在为官从政期间,他勤心尽职,屡有功绩。
B.韦宙以诚待人,稳定边境。巡视边境时,他对回鹘各部落的酋长好言抚慰,诚心劝导;还约束戌边兵士不能擅自侵犯,回鹘三部六蕃都诚心归附。
C.韦宙破除陋习,清正民风。永州婚嫁常大宴宾客,铺张浪费,韦宙订立条文约束,最终改掉这一习俗;他还禁止了当地年轻人“行盗”扰民、喧闹斗殴的行为。
D.韦宙心系百姓,关注民生。永州歉收,他下令卖掉州衙多余的杂器物品,用这笔钱为百姓买粮;还倡导百姓凑钱买耕牛,顺利解决了耕牛不足的问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宰相曰:“丹有子否?以宙对。曰:“与好官。”
(2)县旧置吏督赋,宙俾民自输,家十相保,常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