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务挺以功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
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
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B.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C.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D.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赋税、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官员任免的大臣。
B.行军总管,古代隋及唐初于各州设置的官职名,是出征时军队的主帅。
C.迁、拜,是古代授予或调动官职的专词,此外还有除、擢、封等。
D.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思为“广大之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务挺平定叛乱,屡立战功。突厥史伏念和城平县人白铁余先后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率兵讨伐皆取得胜利,自己也因功升职。
B.程务挺治军有方,威震突厥。他善于安抚统治部下,部下作战尽心尽力,突厥人对他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逃走,不敢进犯边境。
C.程务挺遭人诬陷,被人处死。有人诬告他与裴炎、徐敬业暗中勾结,武则天派遣裴绍业将他斩杀于军营中,并处死其全家。
D.程务挺参与废帝,受到重赏。他接受了武则天的密令,带兵进宫,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临朝听政时,他和家人都受到了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
(2)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6 08:2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D.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2)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帝恶其专,亦赐士干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充宋、亳、颍节度使 充:担任
B.其后杀帅长,大钞劫 钞:钞票
C.常月织纯一端 端:布帛的长度单位
D.遣奴持刀绐为吊     绐:假装、欺骗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_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帝恶其专,亦赐士干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 “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D.“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乂,字德源。史官吴兢之外孙,以外舍富坟史,幼便记览不倦。弱冠博通群籍,而史才尤长。其父在集贤时,以兵乱之后,图籍溷杂,乃白执政,请携乂入院,令整比之。乂编次逾年,于乱中勒成部帙,得二万余卷,再迁王屋尉,充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转右拾遗,充史馆修撰。十三年,以故河中节度使张茂昭弟光禄少卿同正茂宗尚义章公主,茂宗方居母丧,有诏起复云麾将军成礼。诏下,乂上疏谏曰:“从古已来,未有驸马起复尚主者。既乖典礼,且违人情,切恐不可。”上令中使宣谕云: “茂宗母临亡有请,重违其心。”乂又拜疏,辞逾激切。俄而韦彤、裴堪谏疏继入,上不悦,促令奉行前诏,然上心颇重乂。上尝登凌烟阁,见左壁颓剥,文字残缺,命录之以问宰臣。宰臣遽受宣,无以对;即令召乂至,对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 即于御前口诵,不失一字。上叹曰:“虞世南暗写《列女传》,无以加也。”时集贤学士甚众,会诏问神策军建置之由。相府讨求,不知所出,乃访于乂。乂征引根源,事甚详悉,宰臣高郢、郑珣瑜相对曰:“集贤有人矣!”翌日,诏兼判集贤院事。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本名武,因宪宗召对,奏曰,“陛下已诛群寇,偃武修文,臣名于义未允,请改名乂。”时帝方用兵两河,乂亦因此讽谕耳。乂居史任二十年,所著《大唐宰辅录》七十卷、《凌烟阁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史臣》等传四十卷。长庆元年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谥曰懿。
(选自《旧唐书·蒋乂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B.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C.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D.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坦
A.集贤:文中指集贤殿书院,官署名。唐开元年间由丽正修书院改名而来.掌刊辑经籍、征求隐逸等事。
B.右拾遗:唐代史官名。武则天在位时,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主管记载皇帝言行。
C.赠:指古代皇帝賜给去世官员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另外,还有賜予官员亲属、祖先以爵位名号的。
D.礼部尚书:礼部的长官。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法度、学校、科挙、接待外宾等事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乂熟读典籍,他小时候在外祖父家读了很多古籍,长大后又跟随父亲进人藏书丰富的集贤院学习。
B.蒋乂敢于直言。皇帝要正居丧的张茂宗与义章公主成婚.他两次上书反对,言辞激烈。
C.蒋乂学识渊博。集贤院人才济济,却没有人能说出神策军建置的由来.而蒋乂却能详细地说出来。
D.蒋乂关心国事。他长期担任史职,借自己改名的机会,委婉地劝诫皇帝偃武修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乂编次逾年,于乱中勒成部帙,得二万余卷。
(2)从古已来,未有驸马起复尚主者。既乖典礼,且违人情,切恐不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C.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