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词紧扣“超然”二字,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本诗豪放的风格。
B.上片后三句是说作者登临超然台远眺,从登超然台望见春水、春花、春雨等美丽春景,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内心的喜悦。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E. 全词意境清丽,韵律和谐,语言质朴无华,堪称佳作。
【小题2】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13 11:20: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帝太息曰:“天下名言也。”遂以右正言知制告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疏,辄以问公。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衰也。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帝知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既罢,入朝,未对。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湖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今上即位,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御史论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有一矣。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姿雄爽 度:气度
B.虽中主可以  济:成功
C.又以飞语    中:内心
D.治边然 凛:严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在天下广招奇才,滕元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神宗召见。
B.滕公以蔓草和松柏喻结党小人和无党君子,认为朝廷有朋党,即使圣人也无法治理。
C.滕公妻族有人犯大逆不道之罪,小人借机诽谤,皇帝知滕元发无罪,仍提拔重用他。
D.滕公治理西北时很有威望,宦官却诬陷他不称职,御史向朝廷陈述了他守边的实情。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
(2)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
【小题4】滕公“性疏达不疑”在文章第二段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
D.选文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小题2】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流露出怎样的心情?
【小题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愀然: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
③缪:___________________
④酾酒:___________________
⑤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
⑥遗响:___________________
⑦盈虚:___________________盈,___________________虚,___________________
⑧造物者:___________________
⑨无尽藏:___________________
⑩适:___________________
⑪狼籍:___________________
⑫枕籍:___________________
⑬既白: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