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B.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C.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D.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平叛后朝廷授予他官职。
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皇帝很信任他。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裴谞做事机警变通,智保郭子仪。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对上解除德宗对尚父的猜疑,使皇帝安心;对下维护了大臣的安全。
D.裴谞反对集中办案,建议取消击登闻鼓。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为了一些小事都来惊动皇帝,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8 10:3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煦,涿州归义人也。煦为人美风仪,为定州王处直观察推官。明宗时,累迁兵部侍郎居职。明宗素重煦而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废帝入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初,废帝入,问三司使王玫:“帑①廪之数几何?”玫言:“其数百万。”及责以赏军而无十一,废帝大怒,罢玫,命煦兼判三司。煦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煦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②除之。往时吏幸积年之负盖而不发,因以把持州县求贿赂,及煦一切躅除,民间欢然以为德,而三司吏皆沮怨。先是,冯道与煦为姻家而同为相,道罢,李愚代之。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煦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相府史吏恶此两人刚直,因共扬言,其事闻,废帝并罢之,以煦为右仆射。是时,三司诸吏提印聚立月华门外,闻宣诏罢煦相,皆欢呼相贺曰:“自此我曹快活矣!”
煦在相位,不习典故。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冯道改居俭秘书监,居俭快快失职。中书舍人李详为居俭诰词,有“闻名心惧”之语,煦辄易日“有耻且格”。居俭诉日:“名讳有令式,予何罪也?”当时闻者皆传以为笑。及为仆射,入朝遇雨,移班廊下,御史台吏引仆射立中丞御史下,煦诘吏以故事,自宰相至台省皆不能知。及道为司空,问有司班次,亦皆不能知,由是不入朝堂,俟台官、两省入而后入,宰相出则随而出。至煦为仆射,自以由宰相罢,与道同,乃随道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以目疾罢为太保,是岁卒,年六十。
(摘编自《新五代史·刘煦传》,有删节)
【注】①帑:读“tāng”,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2蠲,读“juān”,除去,免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煦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
B.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煦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
C.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煦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
D.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煦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古代掌管编纂撰述的官称,按不同职称冠予头衔,如侍读学士,翰林院学士等。
B.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之一。隋代开始设六部,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C.讳,又称避讳,意思是封建君主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D.崩,又称驾崩,指古代皇帝或皇太后的去世。诸侯去世称为“薨”,士大夫去世称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煦受到唐明宗的赏识与重用。唐明宗一向敬重刘煦其人,喜欢他的风度和韵致,亲自提拔他担任兵部侍郎,使他升为端明殿学士。
B.刘煦敢于改革弊政。他兼管三司后,痛恨三司严重侵吞官银的弊病,在账簿上一一查看计算,核对虚实,并采取了一系列除弊措施。
C.刘煦因刚直遭罢相。相府的官吏忌恨他和李愚刚直,宣扬他们二人的不合,唐废帝得知后,罢免了二人的宰相,任命刘煦为右仆射。
D.刘煦不习典章掌故。他在担任宰相时,改动中书舍人李详为崔居俭的事起草的朝廷文告;进入朝堂时,不能确定正确的顺序,一时被传为笑谈。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煦一切蠲除,民间欢然以为德,而三司吏皆沮怨。
(2)乃随道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

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馀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图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馀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登,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馀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馀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馀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 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 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

选自《新五代史十品,测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都将成/辄有大风用水暴至/以坏之
B.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提/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C.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D.六月/兵图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领:在文中指暂时代理官职,还有其他如“行”“摄”均表示代理官职。
C.清泰: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D.废帝:指当上皇帝后又被废的皇帝。这样的皇帝通常无庙号、谥号等。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敬达善于骑射,受到重用。年少时,敬达凭骑射被后唐庄宗任命对厅直军使,明宗即位之后他更加受到重用。
B.张敏达深受信任,讨伐逆贼。契丹侵犯边境时,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满皇帝的安排而造反,张敬达受命讨伐石敬瑭。
C.张敬达误中敌计,顽强抗敌,张敬达被契丹军队包围,契丹军队包围敬达,废帝派遗赵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
D.张敬达忠贞为国,拒绝投降,张敬达没听副招讨使杨光远的劝谏而被杀,耶律德光哀怜他是忠臣,派人安葬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
(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冕,字章甫,河中河东人,本冠族仕家,以荫再调渭南尉。王鉷为京畿采访使,表署判官,历殿中侍御史。冕少学术,然明锐,果于事,众呈称职,鉷雅任之。及鉷得罪,有诏廷辨,冕位甚下,而抗言其诬。鉷死,独冕为敛葬,由是浸知名。

玄宗入蜀,诏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拜冕御史中丞兼左庶子副之。裴冕与杜鸿渐、崔漪同辞进曰:“主上厌于勤,且南狩蜀,宗社神器,要须有归。今天意人事,属在殿下,宜正位号。有如逡巡,失亿兆心。”太子曰:“我平寇逆,奉迎乘舆还京师,退居凉贰,公等何言之过!”对曰殿下所从将士皆关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太子固让,凡五请,卒见听。太子即位,进冕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肃宗至凤翔,罢冕政事,拜尚书右仆射。两京平,封冀国公,实封五百户,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复为右仆射,待制集贤院。俄充山陵使。于是,中书舍人刘烜为李辅国所昵,冕表为判官。烜抵法,坐降施州刺史,徙澧州。

大历中,郭子仪言于代宗曰:“冕首佐先帝,驰驱灵武,有社稷勋,程元振忌其贤,遂加诬构,海内冤之。陛下宜还冕于朝,复俾辅相,必能致治成化。”时元载秉政,冕早所甄引,载德之,又贪其衰瘵,且下己,遂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见,拜不能兴,载自扶之,代为赞谢。俄兼河南江淮副元帅、东都留守。不逾月卒,有诏赠太尉。

始,肃宗庙惟苗晋卿配享,冕卒后二十馀年,有苏正元者奏言:“肃宗为元帅时,师才一旅,冕于草创中,甄大义以劝进,收募骁勇几十馀万。既逾月,房琯来;又一年,而晋卿至。今晋卿从祀,而冕乃不与。”有诏冕配享肃宗庙。

(节选自《新唐书·裴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殿下所从将士皆关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
B.对曰/殿下所从将士皆关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
C.对曰/殿下所从将士皆关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
D.对曰/殿下所从将士皆关辅人/日夜思归/大众一骚/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就大功/臣等昧死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族,古代称显贵的豪门世族。晋书《张方传》中有“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
B.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汉代潘勗《册魏公九锡文》中有“遂建许都,造我京畿”。
C.殿下,对帝后、帝妃及太子、公主、诸亲王、大臣的敬称。晋王羲之《与会稽王笺》中有“殿下德冠宇内”。
D.实封,唐朝食邑制度封户有虚实之别,一般封国无疆土,封户是虚名,加实封者,方得封户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冕仗义执言,知恩图报。王鉷曾经推荐过装冕,王获罪,裴冕参与延辩,直言申明王的冤屈;王死时,惟独裴冕为王鉷入殓下葬。
B.裴冕彰明大义,拥立新君。安史之乱时,玄宗避难西南,太子受命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裴冕等人建议太子登基,以安抚军心,凝聚民心。
C.裴冕遭人诬陷,终平冤屈。程元振嫉妒裴冕的贤能,加以诬陷,海内为他喊冤;后来郭子仪建议代宗恢裴冕的职位,裴冕得以起用。
D.裴冕功劳显著,配享肃宗。唐肃宗创立大业的过程中裴冕竭力辅佐,他帮助肃宗招募骁勇将士几十万,死后就获得了配享肃宗庙庭的荣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冕少学术,然明锐,果于事,众呈称职,鉷雅任之。
(2)于是,中书舍人刘烜为李辅国所昵,冕表为判官。

同类题4

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从兄忠,为中常侍,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名势,不与忠交通。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抗厉威严,名振边俗。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
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殡敛母毕,自上归葬。灵帝遣策吊慰,封娄侯。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呕血而死。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东汉时多由宦者担任。
B.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清时也代称举人。
C.寇钞:寇为动词,劫掠的意思;钞为名词,指钱财,这里泛指财物。
D.无状:谓行为失检,没有礼貌,谓所行丑恶无善状。亦多作自谦之辞。
【小题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苞为官有能声,因治理广陵政教清明,由郡举荐升迁做了辽西太守。
B.赵苞的母亲和妻子、儿女在他前去迎接途中不幸被鲜卑人劫持,成了人质。
C.当儿子处在两难时,赵苞的母亲慷慨陈词,劝说儿子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D.灵帝知悉此事,赠他母亲随葬品,并给他封侯之赏,侯爵是五等爵位之一。
【小题3】翻译课内文言文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文:抄写文章。B.践祚:帝王即位。
C.励精:振作精神。D.荡覆:动荡倾覆。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时,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亲自到他家表示慰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