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赠王介甫①
欧阳修
翰林②风月三千首,吏部③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④尘埃试拂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尊酒盍留连。
【注】①王介甫:王安石。欧阳修当时是文坛领袖,大力提倡诗文革新,继承唐代古文运动,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②翰林:李白曾官居翰林学士,借指李白。③吏部:韩愈曾做吏部侍郎,借指韩愈。④绿绮:古琴名。传说汉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赠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该诗虽为赠诗,但并非一般应酬之作,诗中包含着诗人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B.首联使用借代手法,诗人将王安石比之为历史上的诗文大家李白和韩愈,从中可见对其诗文才华的欣赏。
C.颔联中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老,但也要与王安石争锋,因为后世之人难以与王再争髙低。
D.尾联表现了诗人欲相邀结识王安石之意,这从“闻名”“相逢”“尊酒”等词可以看出。
E. 本诗以反诘句收尾,强调自己要与王安石流连于杯酒之间,及时行乐,忘掉忧愁。
【小题2】本诗的颈联“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常被后人称道,请从表达技巧角度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27 11:07: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垣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养子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稍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自归。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先此,河阳李茺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及纳清,希颢大怒,急攻郑。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诏授清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澄始封陇西公后及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四。

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卒婴城,将乱。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诏以贾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

(选自《新唐书•李澄》,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勉”的“走”,其实是“逃跑”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走”有差别。
B.“希烈不能”,“诘”就是追问,此处引申为“追究、问罪”之意。
C.“表”是臣子给君主的奏章,“澄滑州刺史”“奉诣行在”两处都是此意。
D.“持至”和“燔贼旗”中的“节”都是“符节”,在古代是可以做证明的凭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养子六百戍之 ②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澄舍浚仪    ②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①澄丧,克宁秘不发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D.①加卒婴城,将乱 ②慎勿妇死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游鯈亭记

欧阳修

①禹之所治大水,岷山导江,其一也。江出荆州,合沅、湘,合汉、沔,以输之海,其为汪洋诞漫,蛟龙水物之所凭,风涛晦冥之变怪,壮哉,是为勇者之观也。

②吾兄晦叔为人慷慨,喜义勇而有大志,能读前史,识其盛衰之迹,听其言,豁如也。困于位卑,无所用以老,然其胸中亦已壮矣。

③夫壮者之乐,非登崇高之丘,临万里之流,不足以为适。今吾兄家荆州,临大江,舍汪洋诞漫壮哉勇者之所观,而方规地为池,方不数丈,治亭其上,反以为乐,何哉?盖其击壶而歌,解衣而饮,陶乎不以汪洋为大,不以方丈为局,则其心岂不浩然哉!夫视富贵而不动,处卑困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然则水波之涟漪、游鱼之上下,其为适也,与夫庄周所谓惠施游于濠梁之乐,何以异?乌用蛟鱼变怪之为壮哉!故名其亭曰:“游鯈亭”。

注 ①游鯈(tiáo):游动的白色小鱼,语出《庄子》濠梁论辩故事,此处寓自得其乐意。②诞漫:广阔无垠。③击壶而歌:语出《世说新语》:“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小题1】第①段“其为汪洋诞漫”中的“其”指________。(用现代汉语回答)
【小题2】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根据上下文和相关注释,推测第③段吾兄欧阳晦叔“击壶而歌”的原因。
【小题4】联系全文,对第③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首强调,在一般人意识里,“壮者”不必登上高山临近大河,就能体会山水之乐。
B.欧阳晦叔家居荆州,“临大江”,却“规地为池,方不数丈”,这种选择,令人赞叹。
C.本段突显“壮”“勇”“乐”“适”等关键字眼,运用对照手法,文气流畅,脉络清晰。
D.作者认为欧阳晦叔与享受濠梁之乐的庄周的人生旨趣相通,故名其亭曰“游鯈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于世。世之人徒知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岈然洼然 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B.为人之 佐:辅佐的官员
C.不求苟于世 说:说服
D.荐之清庙 庙:宗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有荐于上者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B.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故为之文
C.世之人徒知诗而已 爱子,择师而教之
D.虽知深,亦不果荐也   哀吾生须臾
【小题3】下列四个选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辄抑于有司D.望西山,始指异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游西山、叹西山,文章用衬托的手法描写西山之高,山川壮丽无人喜爱,如同士人怀才无人赏识,将山水赋予了人的情志。
B.欧阳修创作序文,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对好友梅尧臣怀才不遇的惋惜和遗憾,满腹才情的梅尧臣却因无人赏识其作,无人推荐其能,最终不得朝廷重用。
C.作为诗集的序文,像一般序文一样,欧阳修在文末说明了编者成书等基本情况,也交代了自己写作诗集序文的基本原因。
D.柳宗元受贬至永州,创作“永州八记”,成就了文学史上的经典。这也可以印证欧阳修所说的“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穷而后工”的文学创作观点。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奈 何 使 其 老 不 得 志 而 为 穷 者 之 诗 乃 徒 发 于 虫 鱼 物 类 羁 愁 感 叹 之 言 世 徒 喜 其 工 不 知 其 穷 之 久 而 将 老 也 可 不 惜 哉 !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讷,字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早,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后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俄迁幽州都督、安东都护。改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讷久处边,有战功。开元初,玄宗讲武新丰,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念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诏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与讷帅众二万出檀州。宾客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讷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饷,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师至滦河,与贼遇,诸将不如约,为虏覆,尽亡其军。讷脱身走,而罪宣道及大将李思敬等八人,有诏斩以徇,独宾客免,尽夺讷官爵。俄而吐蕃大酋坌达延、乞力徐等众十万寇临洮,入兰州,剽牧马,诏讷白衣摄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王睃击之。追及贼,战武阶驿,掎角劫之,破其众;尾北至洮水,又战长城堡,杀卤数万,禽其酋六指乡弥洪,悉收所掠及仗械不赀。时帝欲自将北伐,及讷大克,乃止行。命紫微舍人倪若水即军陟功状,拜讷左羽林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以子畅为朝散大夫。又授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俄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久之,以老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曰昭定。讷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

(节选自《新唐书·薛讷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左威卫将军  摄:代理
B.士负戈粮深讨  赢:担负
C.及讷大 克:战胜
D.即军功状 陟:处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礼成/尤见慰劳/
B.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
C.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
D.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释褐”意义接近,都可指某人首次为官。
B.讲武,指讲习武事。西周有“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的说法,古时讲武多在冬季。
C.白衣,古时未做官的人穿着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
D.致仕,古时候指官员退休,即把俸禄和官职还给君主之意,也称作致事、乞骸骨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讷心怀百姓,正直敢言。来俊臣受贿,打算用义仓粮食去偿债,因薛讷上书而获罪。
B.薛讷出身将门,深受重用。在代理左威卫将军后,又历任幽州都督、检校左卫大将军等职。
C.薛讷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新丰讲武之时,其部井然,即使皇帝派人前去传召,也难入其军门。
D.薛讷久戍边疆,颇有战功。虽曾败于契丹、奚、突厥联军,但后来大胜侵扰临洮的吐蕃。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2)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
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以事陛下。”帝乃止。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既任职久,赉锡丰饶,皆令弟文昭主之。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累卿,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帝愍其意,召文昭让敕,卒无过。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B.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C.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D.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车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社会安定、国力渐强,史称“贞观之治”。
B.中书省,封建政权行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之一)。
C.兼摄,是指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文言文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还有守、领、行、署、权、判等。
D.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的指称,因方位而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就要立刻确定的法定继承人,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文本性格沉稳,聪敏过人。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决议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敏捷程度超过了颜师古。于是让他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
B.岑文本仪表美好,擅写文章。唐太宗行藉田礼及元日召见群臣后,文本上奏两篇文章,文辞华美情致丰富,加上有李靖举荐,他开始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C.岑文本工作尽贵,鞠躬尽瘁。做中书令时,跟随唐太宗征伐辽东,唐太宗对其委以重任,文本尽心尽力,最终心力交瘁而病死,太宗对此很伤心。
D.岑文本官居高位,清俭自律,待人以礼,不接受俸禄之外的其他财物。他的弟弟岑文昭多结识品行不端之人,文本亲自劝诫,文昭也最终改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合台嗟赏,遂得直。
(2)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