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旅匕箸者,即斩以。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有折旅匕箸者    逆:背叛
B.即斩以徇   徇:示众
C.会雨不攻 克:能够
D.其将李文悦兵三千自归 以:率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礼》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现为里巷、邻里之意。古时把贵族称为“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
B.开元、贞元:属于古代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了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D.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小题4】结合文意,概括高崇文的形象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6 03:15: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石,字中玉,陇西人,元和十三年进士擢第。石机辩有方略,尤精吏术,籓府称之。自李听征伐,常司留使务,事无不办。太和三年,为郑滑行军司马。时听握兵河北,上令石入朝奏事,占对明辩,文宗目而嘉之
十二月,中使田全操、刘行深巡边回,从者讹言兵至,百官朝退,仓惶骇散。市人叫噪,尘坌四起。郑覃曰:“耳目颇异,且宜出去。”石曰:“事势不可知,但宜坚坐镇之,冀将宁息。若宰相亦走,则中外乱矣。任重官崇,人心所属,不可忽也。”石视簿书,沛然自若。晡晚方定。  
开成元年,石放京畿一年租税。及正、至、端午进奉,并停三年,其钱代充百姓嫁娶钱。诸道除药物、口味、茶果外,不得进献。诸司宣索制造,并停三年。赦后,紫宸宣对。上曰:“朕务行其实,不欲崇长空文。”石以从前德音虽降,人君不能守,奸吏从而违之,故有内置之奏以讽之。
寻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领盐铁转运使。上御紫宸论政曰:“为国之道, 致治甚难。”石对曰:“朝廷法令行则易。臣闻文王陟降在上,陛下推赤诚,上达于天,何忧不治?”上又曰:“治乱由人邪正,由时运耶?” 石曰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帝曰:“卿言是也。”
三年正月五日,石自亲仁里将曙入朝,盗发于郭尚父宅;引弓追及,矢才破肤,马逸而回。盗已伏坊门,挥刀斫石,断马尾,竟以马逸得还私第。上闻之骇愕, 遣中使抚问,赐金疮药,因差六军兵士三十人卫从宰相。
(节选自《旧唐书·李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B.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C.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D.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则是由人/而前代帝王甚有德者/当乱离无奈何之际/又安得不推运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第,即登第、及第,指封建时代在科举考试中中选。
B.宰相,泛指高级执政者或特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C.朕,原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加,文中指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头衔,等同于“领”“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石善于治理政事。李听征战讨伐之后,李石经常主持后方事务,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B.李石深受皇帝信任。皇上经常让李石就朝廷之事进行奏对,兼任盐铁转运使时,李石的对答得到了皇上的肯定。
C.李石忠于职守。朝廷高官听说敌兵来了,四处逃散,郑覃劝说李石一起逃走,但李石执意不从,坚守岗位。
D.李石关心百姓生活。开成元年,李石决定减轻各地百姓的负担,将他们的租税和各个时节的进奉都免收三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听握兵河北,上令石入朝奏事,占对明辩,文宗目而嘉之。
(2) 盗已伏坊门,挥刀斫石,断马尾,竟以马逸得还私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第五琦,字禹珪,京兆长安人。少以吏干进,颇能言强国富民术。……肃宗驻彭原,进明遣琦奏事,既谒见,即陈:“今之急在兵,兵强弱在赋,赋所出以江淮为渊。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宝赀,飞饷函、洛,惟陛下命。”帝悦,拜监察御史。……进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当军兴,随事趣办,人不益赋而用以饶,于是迁户部侍郎。

初,琦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代十。既当国,又铸重规,一代五十,会物价腾踊,饿馑相望,议者以为非是,诏贬忠州长史,会有告琦纳金者,遣御史驰按,琦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夷州。

复以户部待郎兼京兆尹。坐与鱼朝恩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七十一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臣一职 假;投予B.请东南宝费 悉:尽;
C.随事办   趣:催促D.人不赋而用以饶  益:增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坐与鱼朝恩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七十一/赠太子少保/
B.坐与鱼朝恩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七一/赠太子少保/
C.坐与鱼朝思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十一/赠太子少保/
D.坐与鱼朝思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十一/赠太子少保/
【小题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听致仕,表示朝廷同意,批准退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嶲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小题1】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B.太子詹事,中国古代内侍职官之一,秦朝起设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
C.再迁,再提升。古代升官职称为“迁”,“左迁”才指贬官。
D.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也指中书省或秘书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皇上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C.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2)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藩,字叔翰,其先赵州人。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藩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顗望, 藩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藩撼其军,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藩曰:“殆然。”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藩,藩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藩。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藩名,强致之。仲舒等为俳说庾语相狎昵,藩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郎中。裴垍白宪宗,谓藩有宰相器。会郑絪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藩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尝问祈禳之数,藩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祷。汉文帝每祭,敕有司敬而不祈。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则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且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帝悦曰:“当与公等上下相勖,以保此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藩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 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藩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 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注①顗(yǐ)望:静候接任的企图。②祈禳ráng:祈祷上天降福,消除灾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B.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C.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D.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节度府,指被节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这是沿袭汉代的用人制度。
B.德宗是唐朝皇帝李适的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高祖、太宗、高宗、玄宗、肃宗等。
C.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下机密圣旨,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D.赠户部尚书持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在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藩入仕以后,刚直不阿。节度使张建封死时,刺史杜兼顗望节度使位置而前来奔丧,李藩义正词严地指责他擅离职守,并声言若不速回濠州职任上将依法弹劾他。
B.李藩在朝为官,交往谨慎。在朝担任秘书郎时,同僚王仲舒等同仰慕他的名节而强行邀请他赴宴,宴会上王仲舒等说玩笑话和隐语,此后李藩就不再和他们往来了。
C.李藩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节度使王锷贿赂皇帝身边人寻求兼任宰相,宪宗皇帝下密诏同意兼任,他看到密诏时立即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舆大惊失色。
D.李藩尽职尽责,死而后已。李藩最终官至华州刺史,然而不到一年,便死于任上,享年五十八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未之信,亟追藩。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
(2)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则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也。弱冠,进士攫第,授江都尉。上元初,累补监察御史。会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讨之,师德抗表请为猛士。高宗大悦,特假朝散大夫,众军西讨,频有战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天授初,累授左金吾将军,兼检校丰州都督,仍依旧知营田事。则天降书劳曰:“卿素积忠勤,兼怀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总司军任,往还灵、夏,检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积。不烦和籴之费,无复转输之艰,两军及北镇兵数年咸得支给。勤劳之诚,久而弥著,览以嘉尚,欣悦良深。”
长寿元年,召拜夏官侍郎、判尚书事。明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谓师德曰:“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又以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检校营田大使。稍迁秋官尚书。证圣元年,吐蕃寇洮州,令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讨之,与吐蕃大将论饮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师德贬授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入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岁,兼检校右肃政御史大夫,仍知左肃政台事,以与王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诸州。神功元年,拜纳言,累封谯县子。寻诏师德充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事。圣历二年,突厥入寇,复令检校并州长史,仍充天兵军大总管。是岁九月卒,赠凉州都督,谥曰贞。
初,狄仁杰未入相时,师德尝荐之,及为宰相,不知师德荐已,数排师德,令充外使。则天尝出师德旧表示之,仁杰大惭,谓人曰:“吾为娄公所含如此,方知不逮娄公远矣。”师德颇有学涉,器量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自专综边任,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
B.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
C.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
D.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吐蕃是活跃在蒙古高原对我国隋唐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的少数民族部落联盟。
B.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表示已经成人,并给自己起字。
C.进士是通过会试之后取得的身份,第一名为状元。
D.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的品行和功绩给予的一种评价性称号,比如汉武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娄师德一生抗击吐蕃建功无数,未尝败绩,深得历朝皇帝器重。
B.狄仁杰多次排挤娄师德,则天皇帝看不过去,让狄仁杰当众道歉。
C.圣历二年,突厥入侵,娄师德临危受命,任天兵军大总管,九月战死沙场。
D.娄师德心胸宽广,狄仁杰排挤他,他做到了犯而不校,赢得了美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素积忠勤,兼怀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
(2)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