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抱真,字太玄,沈虑而断。怀恩反,代宗召抱真问状,答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如抱真策。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策山东有变,泽潞兵所走集,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既不禀于官,而府库实。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其为诸军冠。
建中中,田悦反,诏抱真与河东马燧合神策兵救之,败悦于双冈。会朱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截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合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即以数骑驰入见武俊,曰:“希烈争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肆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退卧帐中,甘寝久之。武俊感其不疑,乃益恭。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
贞元初,朝京师,诏还所镇。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无可录,徐徐以礼谢。好方士,因饵丹而死。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李抱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B.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C.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D.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合从,战国时六国地处南北,联合据秦,故称合从,文中指联合。
D.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抱真洞察形势,识破奸计。怀恩谋反,欺骗部署说他们原来拥戴的郭子仪已被杀。李抱真建议朝廷启用郭子仪,挫败了怀恩的阴谋。
B.李抱真忠诚卫国,勇据叛军。田悦谋反,他与马燧合兵打败了田悦;朱滔、王武俊、李希烈、李纳等相继谋反,他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叛贼。
C.李抱真颇有将才,驯良精兵。他亲自征兵训练,用时不到三年,修治铠甲,磨砺兵器,充实府库,称雄于崤山以东地区,被称为“诸军冠”。
D.李抱真沉稳勇毅,待人坦诚。他只带几名骑兵去见王武俊,剖析时局指明利害并动之以情,后来安睡在王武俊的营帐里,让王武俊更加感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2)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1 06:3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时赐今名,字丰明。少沈毅,颇通书传。孝忠时,累擢检校工部尚书。孝忠卒,帝拜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以茂昭为留后,封延德郡王。后二年,为节度使。弟昇璘薄王武俊为人,座上嫚骂,武俊怒,袭义丰、安喜、无极,掠万馀人,茂昭婴城,遣人厚谢,乃止。久之,入朝,为帝从容言河朔事,帝竦听,曰:“恨见卿晚!”召宴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币优具,诏其子克礼尚晋康郡主。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顺宗立,进冋中书门下平章事,复遣之镇,赐女乐二人,固辞,车至第门,茂昭引诏使辞曰:“天子女乐,非臣下所宜见。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皆有大功,故当是赐。今下臣述职以朝,奈何滥赏?后日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之?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既还,王承宗叛,诏河东、河中、振武、义武合军为恒州北道招讨,茂昭治廪厩,列亭侯,平易道路,以待西军。承宗以骑二万逾木刀沟与王师薄战,茂昭躬擐甲为前锋,令其子克让、从子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绕贼,大败之,承宗几危。会有诏班师,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乃请举宗还朝,表数上,帝乃许。北镇遣客间说,皆不纳。诏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乘驿往代。茂昭奉两州符节、管钥、图籍归之。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未半道,迎拜兼中书令,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至京师,双日开延英,对五刻罢。又表迁坟墓于京兆,许之。明年,疽发于首卒,年五十,册赠太师,曰献武。帝思其忠,擢诸子皆要职,岁给绢二千匹。

(节选自《新唐书·张茂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B.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C.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D.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河朔,泛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武帝曾建立城池实施管理,名为朔方。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给予的称号,或褒或贬或同情,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茂昭沉稳刚毅,有礼有节。他的弟弟得罪了王武俊,招致王武俊发兵攻击,张茂昭环城固守,并派人用重礼谢罪,王武俊才停止进攻。
B.茂昭忠于朝廷,深受器重。唐德宗授任他检校工部尚书并升任为节度使;唐顺宗赐予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派他去节镇,赏赐女乐二人。
C.张茂昭驰骋疆场,身先士卒。在与王承宗的作战中,张茂昭亲自披甲作为前锋,命令儿子张克让、侄子张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包围贼兵,大败贼兵。
D.张茂昭镇守节镇,平叛有方。王承宗反叛,张茂昭修治粮仓马厩,建立驿亭候馆,平整道路,准备就绪后,张茂昭率军越过木刀沟,大败王承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2)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乂,字德源。史官吴兢之外孙,以外舍富坟史,幼便记览不倦。弱冠博通群籍,而史才尤长。其父在集贤时,以兵乱之后,图籍溷杂,乃白执政,请携乂入院,令整比之。乂编次逾年,于乱中勒成部帙,得二万余卷,再迁王屋尉,充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转右拾遗,充史馆修撰。十三年,以故河中节度使张茂昭弟光禄少卿同正茂宗尚义章公主,茂宗方居母丧,有诏起复云麾将军成礼。诏下,乂上疏谏曰:“从古已来,未有驸马起复尚主者。既乖典礼,且违人情,切恐不可。”上令中使宣谕云: “茂宗母临亡有请,重违其心。”乂又拜疏,辞逾激切。俄而韦彤、裴堪谏疏继入,上不悦,促令奉行前诏,然上心颇重乂。上尝登凌烟阁,见左壁颓剥,文字残缺,命录之以问宰臣。宰臣遽受宣,无以对;即令召乂至,对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 即于御前口诵,不失一字。上叹曰:“虞世南暗写《列女传》,无以加也。”时集贤学士甚众,会诏问神策军建置之由。相府讨求,不知所出,乃访于乂。乂征引根源,事甚详悉,宰臣高郢、郑珣瑜相对曰:“集贤有人矣!”翌日,诏兼判集贤院事。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本名武,因宪宗召对,奏曰,“陛下已诛群寇,偃武修文,臣名于义未允,请改名乂。”时帝方用兵两河,乂亦因此讽谕耳。乂居史任二十年,所著《大唐宰辅录》七十卷、《凌烟阁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史臣》等传四十卷。长庆元年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谥曰懿。
(选自《旧唐书·蒋乂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B.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C.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D.乂性朴直,不能事人/或遇权臣专政/辄数岁不迁官/而好学不倦/老而弥笃/旁通百家尤精/历代沿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坦
A.集贤:文中指集贤殿书院,官署名。唐开元年间由丽正修书院改名而来.掌刊辑经籍、征求隐逸等事。
B.右拾遗:唐代史官名。武则天在位时,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主管记载皇帝言行。
C.赠:指古代皇帝賜给去世官员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另外,还有賜予官员亲属、祖先以爵位名号的。
D.礼部尚书:礼部的长官。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法度、学校、科挙、接待外宾等事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乂熟读典籍,他小时候在外祖父家读了很多古籍,长大后又跟随父亲进人藏书丰富的集贤院学习。
B.蒋乂敢于直言。皇帝要正居丧的张茂宗与义章公主成婚.他两次上书反对,言辞激烈。
C.蒋乂学识渊博。集贤院人才济济,却没有人能说出神策军建置的由来.而蒋乂却能详细地说出来。
D.蒋乂关心国事。他长期担任史职,借自己改名的机会,委婉地劝诫皇帝偃武修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乂编次逾年,于乱中勒成部帙,得二万余卷。
(2)从古已来,未有驸马起复尚主者。既乖典礼,且违人情,切恐不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新唐书·卷一五八·列传第八十三·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C.“表”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与用来弹劾的“章”一样,都是一种文体。
D.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C.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①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

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乃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臣谓按甲存信便。”帝曰:“善。”然卒取突厥。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于是遂定。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因秘不发丧,请还宫。

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

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后数月,无忌投缳卒。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

(选自《新唐书•长孙无忌传》,有删改)

(注)①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擢:提拔,提升
B.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   阴:暗地里
C.然卒取突厥 卒:士卒
D.上元元年,追复官爵 复:恢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B.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C.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D.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无忌做事果断,敢作敢为。皇太子建成加害秦王李世民,他就和尉迟敬德、侯君集一起平定了太子,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他权力支持,晋王得以成为太子。
B.长孙无忌辅佐皇帝,备受重用。他辅佐李世民做太子,李世民登上帝位后,授予他左庶子,进封齐国公。李世民病危,他和褚遂良一起受诏。
C.长孙无忌坚持己见,结局悲惨。对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始终反对,即使皇帝示以恩宠,他也不让步;最终被许敬宗构陷,以致上吊自尽。
D.长孙无忌有功于朝廷,终被昭雪。上元元年时,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其孙元翼袭封;文宗也曾说他每读国史,谈到无忌事就废卷而叹。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
(2)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注)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是指公元前544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③子泄:人名。④边阃,指边关。⑤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阴阳/仁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作“表字”。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他人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