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令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B.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C.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D.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在本文指函谷关。
B.“客”即门客。古代达官贵人有供养门客的习俗,战国四公子都号称“养客三千”。
C.“摄”有捕捉的意思,“摄吏部尚书”就是逮捕了吏部尚书,对吏部进行整治。
D.“赠”,文中指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官吏已死的长辈追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周早年经历坎坷。途径汴州时,他受到县令崔贤的羞辱,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于是继续向西入关进京,谋求更大的发展。
B.马周才能非凡。太宗见到他为常何代拟的条陈后,急切地要见到他。甚至派常何四处找寻他、敦促他入官。
C.马周深得宠信。在赏赐给马周的书件里,太宗高度赞赏他是能够竭忠尽力的股肱重臣。
D.马周虑事周全。病重之后,他烧掉了写给皇帝的奏章,表示自己不想靠暴露君王过错来为自己博取名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2)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2 07:39: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奔迎高.祖.。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蜀人
为助,高祖患.之。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 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都与“高祖患之”中的“患”字用法最相似的一项是
A.川泽纡其B.雄州
C.三江而带五湖D.而后乃今将图
【小题2】下列句子与“未之奇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而彼且恶乎待哉
B.之二虫又何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童子何知   望长安于日下
D.奚以知其然也 南冥者,天池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将,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的私兵。节度使所树之旗为牙旗,所居之 城为牙城。
B.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的汉高祖指五代十国 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
C.拜,指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 “除”、“授”等。
D.行在,即“行在所”。是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泛指皇帝所到之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见素学科登第。景龙中,解褐相王府参军,历卫佐、河南府仓曹。丁父忧,服阕,起为大理寺丞,袭爵彭城郡公。坐事出为坊州司马。入为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迁谏议大夫。天宝五年,充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黜陟使,观省风俗,弹纠长吏,所至肃然。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天宝十三年,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代陈希烈。见素既为国忠引用,心德之。时禄山与国忠争宠,两相猜嫌,见素亦无所是非,署字而已,遂至凶胡犯顺,不措一言。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败桃林,潼关不守。是月,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诣。见素与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遇上于延秋门,便扈从之成阳。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龙武将军陈玄礼惧其乱,乃与飞龙马家李护国谋于皇太子,请诛国忠,以慰士心。是日,玄礼等禁军围行宫,尽诛杨氏。见素遁走,为乱兵所伤,众呼曰:“勿伤韦相!”识者救之,获免。魏方进为乱兵所杀。是日,朝士独见素一人。是夜宿马嵬,上命见素子京兆府司录参军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凌晨将发,六军将士日:“国忠反叛,不可更往蜀川,请之河、陇。”或言灵武、太原,或云还京,议者不一。上意在剑南,虑违士心,无所言。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七月,至巴西郡,是月,皇太子即位于灵武。寻命见素宣传诏命,便行册礼。见素以奉上皇幸蜀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上元中,以足疾上表请致仕,许之。宝应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丧事官给。

 (节选《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五十八》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B.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C.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D.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古代常用穿着代指出身,如用“布衣”代指平民,以“青衣”代指高级官员。
B.服阕,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C.册礼,册立、册封的礼仪。封建王朝皇帝的封禅、即位,实行册礼;后来唐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见素选拔官吏公正,纠正吏治,颇有威望,担任江两、山南、黔中、岭南等道黜陟使,巡察各地,检查各级地方官员政绩优劣,惩办贪官污吏。
B.韦见素为感杨国忠的举荐之恩,有意附会,但他也深知安禄山与杨国忠的争斗,所以韦见素也不管是非,以致使凶险的胡人反叛,不置一言。
C.韦见素深得民心,哥舒翰兵败潼关,玄宗仓惶出逃,护从禁兵发动兵谏,杀死杨国忠,韦见素被认识他的相救,没有被军兵刺伤。
D.韦见素因保护玄宗入蜀有功,受到加官进爵。后患脚病上表请求退休,朝廷答应了他。死后追赠司空,谥号忠贞,由官府办理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
(2)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士。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教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贵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案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送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宜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益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造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销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造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日/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学,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
B.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C.国子监:又称“太学”,在元、明、清三代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D.致仕:指的是交还官职,被迫辞官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有疾患则会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
D.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2)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宜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
【小题5】归崇敬与苏轼均为学识渊博的古代官员,请结合本文与《赤壁赋》等相关材料,简要概括两人在“学识渊博”方面的主要表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晟,密州人也。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天成中,朱守殷镇汴州,辟为判官。守殷反,伏诛,晟乃弃其妻子,亡命陈、蔡之间。安重诲恶晟,以谓教守殷反者晟也,画其像购之,不可得,遂族其家。晟奔于吴。是时,李昇方篡杨氏,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由是知名。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异尤爱之,引与计议,多合意,以为右仆射,与冯延巳并为昇相。晟事昇父子二十余年。周世宗征淮,李璟惧,遣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不答。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谟与晟等皆言璟愿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岁贡百万以佐军。而世宗已取滁、扬、濠、泗诸州,欲尽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谟等见世宗英武非璟敌,而师甚盛,寿州且危,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璟表,尽献淮北诸州。”世宗许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而谟与晟皆见留。德明等还,璟悔,不肯割地。世宗亦以暑雨班师,留李重进、张永德等分攻庐、寿。重进与永德有隙,璟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重进,劝其反。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杯土也。”永陵者,昇墓也。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会重进以璟蜡丸书来,上多斥周过恶以为言,由是发怒,亟召待卫军虞候韩通收晟下狱,及其从者二百余人皆杀之。晟临死,正其衣冠南望而曰:“臣惟以死报国尔!”乃就刑。璟闻晟死,赠鲁国公。

(节选自《新五代史·孙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B.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C.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D.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驿”即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商旅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B.“蜡丸书”指的是封在蜡丸里的密件。古时为了方便传送和保密,将书信藏于蜡丸中。
C.“判官”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名,始设于隋朝,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政理事。
D.“拜”即行拜礼,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行跪拜礼时两膝跪地两手抱拳作拱状,低头至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晟有才无行,助人谋逆。他有文辞,长诗文,但是教唆朱守殷反叛,败后竟然不顾家人自行逃走;还帮助李昇篡逆,以获得高位。
B.孙晟说话口吃,但谈锋甚健。他平时口吃到无法与人道寒暄,但与人论辩却滔滔不绝,让人听得十分入神,忘记疲倦。
C.孙晟临危受命,但无所作为。周世宗征伐淮南,李璟恐惧,派孙晟等人奉表割地求和,但他没有完成任务,还被扣留。
D.孙晟忠于李璟,不为富贵易节。他奉命出使求和之前就抱定以死报国之心,尽管受到周世宗厚遇,但终不肯为周世宗出一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重诲恶晟,以谓教守殷反者晟也,画其像购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2)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璟表,尽献淮北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