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谬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视之 发:发现
B.以谓方从进士禄以养亲   干:求取
C.而法于千万世   师:效法
D.于是而学之     就:靠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了旧本韩文获得的经过,从时文与韩文的盛衰演变,也反映出古文运动的产生及其发展。
B.杨、刘为代表的作品成为天下学者追逐的“时文”,道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风的深刻影响。
C.欧阳修十七岁应州试,被主考官黜退,认识到如果想获取禄位,就要好好在韩愈的文章上下工夫,来实现向来的志愿。
D.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没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
(2)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谬尤多。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小题4】本文叙写了作者读韩文的三个阶段,试作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30 05:48: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汴州,至荣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幕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典,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抚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向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文中的“事”指政事,文中指王淑妃用事擅权。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B.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小题4】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议语。
(1)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2)明宗抚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贺瑰,字光远,濮州人也。事郓州朱宣为都指挥使。梁太祖攻朱瑾于兖州,宣遣瑰与何怀宝、柳存等以兵万人救兖州,瑰趋待宾馆,欲绝梁饷道。梁太祖略地至中都,得降卒,言瑰等兵趋待宾馆矣!以六壬占之,得“斩关”,以为吉,乃选精兵夜疾驰百里,期先至待宾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瑰走,梁兵急追之,瑰顾路穷,登冢上大呼曰:“我贺瑰也,可勿杀我!”太祖驰骑取之,并取怀宝等数十人,降其卒三千余人。是日,大风扬沙蔽天,太祖曰:“天怒我杀人少邪?”即尽杀降卒三千人,而系瑰及怀宝等至兖城下以招瑾,瑾不纳,因斩怀宝等十余人,而独留瑰。瑰感太祖不杀,誓以身自效。从太祖平青州,以为曹州刺史。太祖即位,累迁相州刺史。末帝时,迁左龙虎统军,宣义军节度使。
②贞明元年,魏兵乱,贺德伦降晋,晋王入魏州。刘掞败于故元城,走黎阳,贝、卫、洺、磁诸州皆入于晋。晋军取杨刘,末帝乃以瑰为招讨使,与谢彦章等屯于行台。晋军迫瑰十里而栅,相持百余日。瑰与彦章有隙,伏甲杀之,庄宗喜曰:“将帅不和,梁亡无日矣!”乃令军中归其老疾于邺,以轻兵袭濮州。瑰自行台蹑之,战于胡柳陂,晋人辎重在阵西,瑰军将薄之,晋军乱,斩其将周德威,尽取其辎重。军已胜,阵无石山,日暮,晋兵仰攻之,瑰军下山击晋军,瑰大败,晋遂取濮州,城德胜,夹河为栅。瑰以舟兵攻南栅,不能得,还军行台,以疾卒,年六十二,赠侍中。有子光图。

(《新五代史·列传·梁臣传》节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梁太祖地至中都(___________)
(2)瑰军将之(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期先至待宾以
A. 迎战   B. 违背   C. 辜负   D. 欺诈
(2)誓以身自
A.效法   B.奉献   C.证明   D.验证
【小题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瑰以舟兵攻南栅,不能得,还军行台,以疾卒,年六十二,赠侍中。
【小题4】用“/”为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
【小题5】根据第②段文意,具体分析晋军最终获得胜利的原因。
【小题6】《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新五代史》称:“叙述祖《史记》,故文章高简”,认为其文笔简洁,叙事生动,与《史记》不相上下。你认为本文的写法是否符合这种评价?请予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B.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C.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D.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周宇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遜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合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曹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风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的是(   )
A.遂感激而西,舍亲丰B.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C.拜监察御史,奉使称职D.求胜地为构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周去,客密州
荆轲知太子不忍,遂私见樊於期
B.周条二十余
之请制
C.我暂不见周思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入见沛公
D.诏尚食具膳
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乃去,客(于)密州B.至长安,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C.太宗怪问(于)何D.时誉归(于)之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德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小题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珪,字叔玠。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徳,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

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珪亦以师自居。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太子与秦王有(______)
(2)天子有臣七人(______)
(3)数被(______)
(4)陛下其性命(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2)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以士为轻乎 路漫漫修远兮
B.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   今其智反不能及
C.朕夙夜庶几前圣 从径道亡,归璧
D.王问珪以为忠孝 徐公能及君也
【小题4】试析第二段中刻画王珪的人物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