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贺瑰,字光远,濮州人也。事郓州朱宣为都指挥使。梁太祖攻朱瑾于兖州,宣遣瑰与何怀宝、柳存等以兵万人救兖州,瑰趋待宾馆,欲绝梁饷道。梁太祖略地至中都,得降卒,言瑰等兵趋待宾馆矣!以六壬占之,得“斩关”,以为吉,乃选精兵夜疾驰百里,期先至待宾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瑰走,梁兵急追之,瑰顾路穷,登冢上大呼曰:“我贺瑰也,可勿杀我!”太祖驰骑取之,并取怀宝等数十人,降其卒三千余人。是日,大风扬沙蔽天,太祖曰:“天怒我杀人少邪?”即尽杀降卒三千人,而系瑰及怀宝等至兖城下以招瑾,瑾不纳,因斩怀宝等十余人,而独留瑰。瑰感太祖不杀,誓以身自效。从太祖平青州,以为曹州刺史。太祖即位,累迁相州刺史。末帝时,迁左龙虎统军,宣义军节度使。
②贞明元年,魏兵乱,贺德伦降晋,晋王入魏州。刘掞败于故元城,走黎阳,贝、卫、洺、磁诸州皆入于晋。晋军取杨刘,末帝乃以瑰为招讨使,与谢彦章等屯于行台。晋军迫瑰十里而栅,相持百余日。瑰与彦章有隙,伏甲杀之,庄宗喜曰:“将帅不和,梁亡无日矣!”乃令军中归其老疾于邺,以轻兵袭濮州。瑰自行台蹑之,战于胡柳陂,晋人辎重在阵西,瑰军将薄之,晋军乱,斩其将周德威,尽取其辎重。军已胜,阵无石山,日暮,晋兵仰攻之,瑰军下山击晋军,瑰大败,晋遂取濮州,城德胜,夹河为栅。瑰以舟兵攻南栅,不能得,还军行台,以疾卒,年六十二,赠侍中。有子光图。

(《新五代史·列传·梁臣传》节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梁太祖地至中都(___________)
(2)瑰军将之(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期先至待宾以
A. 迎战   B. 违背   C. 辜负   D. 欺诈
(2)誓以身自
A.效法   B.奉献   C.证明   D.验证
【小题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瑰以舟兵攻南栅,不能得,还军行台,以疾卒,年六十二,赠侍中。
【小题4】用“/”为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
【小题5】根据第②段文意,具体分析晋军最终获得胜利的原因。
【小题6】《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新五代史》称:“叙述祖《史记》,故文章高简”,认为其文笔简洁,叙事生动,与《史记》不相上下。你认为本文的写法是否符合这种评价?请予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6 01:08: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明宗纪论
北宋 欧阳永叔
①呜呼!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
②予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尝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藩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自初即位,减罢宫人、令官;废内藏库,四方所上物悉归之有司。广寿殿火灾,有司理之,请加丹雘,喟然叹曰:“天以火戒我,岂宜增以侈邪!”岁尝旱已而雪暴坐庭中诏武德司宫中无得扫雪,曰:“此天所以赐我也。”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闻道等言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吏有犯赃,辄置之死,曰:“此民之蠹也!”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其爱人恤物,盖亦有意于治矣。
③其即位时,春秋已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①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兵革粗息,年屡丰登,生民实赖以休息。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屡以非辜诛杀臣下②。至于从荣父子之间,不能虑患为防,而变起仓卒,卒陷之以大恶,帝亦由此饮恨而终③……若从荣之变,任圜、安重诲等之死,可谓上下相徇④而毁誉乱真⑤之敝矣。……凡为国者,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明宗纪》)
(注)①畋:打猎。②臣下:指下文任圜、安重诲等人。③“至于从荣”五句:李从荣为唐明宗的次子,封秦王。长兴四年十一月,明宗病重,从荣认为已死,怕别人争位,带兵入宫,被诬为弑父篡位,死于乱军中。明宗本有意传位于从荣,闻从荣死,亦悲痛而死。大恶:弑父弑君之罪。趁唐明宗病危之际,起兵夺帝位,虽被镇压,但造成日后皇室成员内斗的祸因。④上下相徇:群臣互相猜忌。⑤毁誉乱真:说好说坏都不符合实际。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
A.安定B.治理C.医治D.整治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五代之君|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
C.此天所以赐我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D.而变起仓卒|二败而三胜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
何况在后代的君主中呢!何况在五代的君主中呢!
B.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
(明宗)多次询问宰相冯道等关于百姓患病的痛苦。
C.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
(明宗)用诏书称赞廉吏孙岳等,来教化百姓。
D.生民实赖以休息
人民确实依赖(这些条件)来休养生息。
【小题4】用 “/”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共三处,多断不得分)。
岁 尝 旱 已 而 雪 暴 坐 庭 中 诏 武 德 司 宫 中 无 得 扫 雪。
【小题5】作者认为明宗的治国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阐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珏,唐宰相綮之诸孙也。其父徽,为河南尹张全义判官。珏少依全义居河南,举进士数不中,全义以珏属有司,乃得及第。昭宗时,为监察御史。梁太祖即位,拜左补阙。梁诸大臣以全义故数荐之,累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末帝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庄宗自郓州入汴,末帝闻唐兵且至,惶恐不知所为,与李振、敬翔等相持恸哭,因召珏问计安出,珏曰:“臣有一策,不知陛下能行否?”末帝问其策如何,珏曰:“愿得陛下传国宝驰入唐军,以缓其行,而待救兵之至。”帝曰:“事急矣,宝固不足惜,顾卿之行,能了事否?”珏俯首徐思曰:“但恐不易了。”于是左右皆大笑。

庄宗入汴,珏率百官迎谒道左。贬莱州司户参军,量移曹州司马。张全义为言于郭崇韬,复召为太子宾客。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明宗汴州,六军家属自洛迁汴,而明宗又欲幸邺都,军士愁怨,大臣颇以为言。明宗不省,上下汹汹,转相动摇,独珏称赞,以为当行。赵凤极言于安重诲,重诲惊惧,入见明宗切谏,乃诏罢其行。而珏又称赞之,以为宜罢。珏在相位既碌碌无所为,又病聋,孔循罢枢密使,珏不自安,亟以疾求去职。明宗数留之,珏章四上,乃拜左仆射致仕,赐郑州庄一区。,赠司空。

(《新五代史·卷五十四杂传第四十二》)

(注)①五代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B.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C.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D.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古代臣子上奏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殿前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B.幸,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叫做“幸”,臣子受到皇帝的宠信也叫“幸”,妃、嫔等受皇帝宠爱也叫“得幸”。
C.卒,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称死;后来,“卒”成为死亡的通称。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交还官职叫作“致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郑珏的仕途之路与张全义有极大的关系。梁时他考取进士,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都因张全义的举荐帮助,到唐时“复召为太子宾客”、任平章事也是张全义举荐的。
B.郑珏是个政治小丑。唐军到来时,梁末帝束手无策,诏郑珏献策,郑珏说计策时表现得信心十足,然而面对皇帝有多大把握的追问,却说“但恐不易了”,说了等于白说,只能让人笑话而已。
C.在唐军到来时,梁末帝早已丧失人心。从“闻唐兵且至”时的“君臣恸哭”到郑珏说了“但恐不易了”,后“左右皆笑”,可以看出左右大臣只不过“助哭”而已,并非为梁的江山社稷而哭。
D.郑珏是个不问是否曲折只知点头称是的“点头虫”。皇帝要幸邺都,虽然大家反对,但他站在皇帝一边,说皇帝的做法好;但安重诲反对幸邺都进谏成功后,他又说安重诲做得好。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不省,上下汹汹,转相动摇,独珏称赞,以为当行。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同类题3

阅读《伶官传》(节选),完成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其矢,盛以锦囊,负前驱,及凯旋而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臣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注)①嬖伶,受宠的伶人。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根本
B.未及见而士卒离散 贼:偷窃的人
C.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逸享乐
D.周匝于马前     谒:拜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世言晋王将终也 宦三年矣,未知母存否
B.而皆背晋归梁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尔无忘乃父之志 杳不知所之也
D.负前驱 后人哀之不鉴之列
【小题3】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藏:收藏,包含着庄宗郑重对待父亲遗赠并决心实现其遗志的意味。
B.请其矢,盛以锦囊
请:恭敬地取出,包含着庄宗牢记父亲遗志并以此激励自己的意味。
C.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包含着庄宗尚未全部实现父亲遗志还要继续努力的意味。
D.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还:奉还,包含着庄宗已经实现父亲遗志打算从此纵情享乐的意味。
【小题4】下列语句,不能直接体现“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一项是( )
A.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B.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C.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D.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小题5】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
③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④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晋灵公不君》)
⑤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房宫赋》)
⑥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姓郭氏,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继韬特奇之。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醉,呼屠者,使割肉,制不如法,叱之。屠者曰:“尔勇者,能杀我乎?”成即前取刀刺杀杀之。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后庄宗灭梁,继韬诛死,其麾下兵悉隶从马直,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汉高祖为侍卫亲军都虞候,尤亲爱之。后高祖所临镇,尝以威从。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兵太原,即皇帝位,拜威枢密副使。乾佑元年正月,高祖疾大渐,以隐帝托威及史弘肇等。隐帝即位,拜威枢密使。是岁三月,河中李守贞反。乃加拜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西督诸将。威至河中,栅其城东,城南,城西,调五县丁二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久之,城中兵食俱尽,乃治攻具,四面攻之,破其罗城,守贞与妻子自焚死。隐帝劳威以玉带,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威辞曰:“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隐帝以威为贤,威又推功大臣,请加爵赏。隐帝厌为大臣所制,与李业等谋,已杀史弘肇等,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又诏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诏书先至澶州,弘义恐事不果,反以诏书示殷,殷与弘义遣人告威。已而诏杀威、峻使者亦驰骑至,威匿诏书,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十一月丁丑,威遂举兵渡河。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郭允明反,栽隐帝于赵村。丙戍,威入京师,纵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请立嗣君。庚寅,威率百官诣明德门,请立武宁军节度使刘赟为嗣。辛卯,请太后临朝听玫。癸丑,王峻遣郭崇以骑七百逆刘赟于宋州,杀之。庚申,太后制以威监国。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周。

(选自《新五代史·后周世祖郭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B.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C.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D.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多用来指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呼的名号。
B.从马直是指五代后唐时皇帝的亲军,“从马”,有将马随行的意思。
C.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大理寺主官,主要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等政事。
D.大赦是指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威豪爽负气,勇武有力。他曾经在市场里挑衅一位屠夫,屠夫被激怒后,郭威持刀杀死了屠夫。
B.郭威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建汉之前他就随高祖出征,高祖病重,还将隐帝托付给了郭威。
C.郭威不居功自傲,善扶将士。在成功讨伐叛贼李守贞之后,他将功劳全部椎给其他将士和大臣,并请求朝延为他们加爵封赏。
D.郭威当机立断,终成大业。隐帝不想受大臣牵制,派人去谋杀郭威,激起了郭威的反叛,最终取后汉而代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
(2)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史建瑭传
史建瑭,雁门人也。其父敬思为九府都督,从晋王入关破黄巢,复京师,击秦宗权于陈州,尝将骑兵为先锋。
建瑭少事军中为裨校,自晋降丁会,与梁相距于潞州,建瑭已为晋兵先锋。梁兵数为建瑭所杀,相戒常避史先锋。梁遣王景仁攻赵,晋军救赵,建瑭以先锋兵出井陉,战于柏乡。梁军为方阵,分其兵为二:汴、宋之军居左,魏、滑之军居右。周德威击其左,建瑭击其右,梁军皆走,遂大败之。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祐九年,晋攻燕,燕王刘守光乞师于梁,梁太祖自将击赵,围枣强、蓨县。是时晋精兵皆北攻燕,独符存审与建瑭以三千骑屯赵州。梁军已破枣强,存审扼下博桥。建瑭分其麾下五百骑为五队:一之衡水,一之南宫,一之信都,一之阜城,而自将其一,约各取梁刍牧者十人会下博。至暮,擒梁兵数十,皆杀之,各留其一人,纵使逸去,告之曰:“晋王军且大至。”明日,建瑭率百骑为梁旗帜,杂其刍牧者,暮叩梁营,杀其守门卒,纵火大呼,斩击数十百人。而梁刍牧者所出,各遇晋兵,有所亡失,其纵而不杀者,归而皆言晋军且至。梁太祖夜拔营去,蓨县人追击之,梁军弃其辎重铠甲不可胜计。梁太祖方病,由是增剧。而晋军以故得并力以收燕者,二人之力也。后从庄宗入魏博,败刘于故元城,累以功历贝、相二州刺史。
十八年,晋军讨张文礼于镇州,建瑭以先锋兵下赵州,执其刺史王。兵傅镇州,建瑭攻其城门,中流矢卒,年四十二。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建瑭作战骁勇,他的父亲史敬思参加过破黄巢、复京师、击秦宗权等战役,曾率领骑兵部队担任过先锋。
B.史建瑭在梁、晋战争中担任先锋,杀死很多梁兵,梁兵相互告诫要躲开他。他与周德威联合作战,打败过王景仁统帅的梁军。
C.天祐九年,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史建瑭分兵五路迎敌,活捉数十名梁兵,并把他们全部杀掉,只有一人逃走。
D.晋军攻打张文礼时,史建瑭率领先锋部队攻下赵州,俘获刺史王。攻打镇州时,史建瑭被流矢射中,死时年仅四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