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渡。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E. 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小题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15 12:44: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逾月,拜御史中丞。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改礼部尚书,以家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太和四年,为河东节度。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太子太保,曰元。
(节选自《新唐书卷 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B.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C.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D.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神策,作为禁卫军是唐朝重要的军事支柱,负责守护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
C.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柳公绰受赠官职,可见朝廷对他肯定。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太宗、文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绰关注民生,很有恻隐之心。灾荒之年,他家虽然供给充足,但他看到百姓受苦挨饿,就不忍心独自饱食,每顿饭吃得很少,直到丰年才恢复如常。
B.柳公绰意志坚定,斩杀懦弱下属。他任开州刺史时,少数名族军队经常袭扰开州城,他显示了坚定的退敌决心,杀掉了动摇军心的胆小下属,之后敌军退去。
C.柳公绰权衡轻重,维护法律尊严。他断案出乎邓县县令的意料,认为破坏法律比触犯法律的罪行更严重,所以只杀死了那个接受贿赂而关押在狱中的县吏。
D.柳公绰精忠无私,临终惦念国事。他临终前命人召来老部下韦长,大家都认为他要托付家事,他却一心想着徐州乱局,嘱咐韦长将他的建议转达给宰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
(2)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象先器识沉邃,举制科高第,为扬州参军。时吉项与元方①同为吏部侍郎,项擢象先为洛阳尉,元方不肯当。项曰:“为官择人,岂以吏部子废至公邪?”卒以授。俄监察御史。初,太平公主②谋引崔湜为宰相,湜曰:“象先人望,宜干枢近,若不者,湜敢辞。”公主不得已为言之,遂并知政事。然其性恬静寡欲,议论高简,为时推向。湜尝曰:“陆公加于人一等。”公主既擅权,宰相争附之,象先未尝往谒。及谋逆,召宰相议,曰:“宁王长,不当废嫡立庶③。”象先曰:.“帝得立,何也?”公主曰:“帝有一时功,今失德,安可不废?”对曰:“立以功者,废必以罪。今不闻天子过失,安得废?”公主怒,更与窦怀贞等谋。公主卒诛死。时象先坐为公主所进,将同诛,玄宗遽召免之。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保护功,封兖国公。初,难作,睿宗④御承天楼,群臣稍集,帝麾曰:“助朕者留,不者去!”于是有投名自验者。事平,玄宗得所投名,诏象先收按,象先悉焚之。帝大怒,欲并加罪。顿首谢曰:“赴君之难,忠也。陛下方以德化天下,奈何杀行义之人?故臣违命,安反侧者。”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进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迁蒲州刺史。小吏有罪,诚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丞相,曰文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元方;陆象先的父亲。②太平公主:唐睿宗的妹妹,受其母武则天宠爱,权倾一时。713年因谋反被唐玄宗赐死,其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③废嫡立庶:宁王是嫡长子,李隆基是庶子。④睿宗:此时已退位,他对太平公主的政变持支持态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内容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B.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C.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D.帝寤善之/时穷治公主党/与象先密为申救/保全甚/众出/为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为唐朝官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的长官称为侍郎,正三品,副官为尚书。
B.迁,表示官职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是降职,“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C.“谥”指谥号,谥号是我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表现,给他另起的称号。
D.“高第”这一说法与科举制度有关。明清时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其中殿试是由皇帝主试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象先声望卓著,深受人们推崇。太平公主想推荐崔湜为相,崔湜认为陆象先很有声望,如果他没有拜相,自己不敢为相,太平公主只得同时推荐陆象先为相。
B.陆象先为官正直,敢于发表己见。太平公主专权,陆象先不依附她;太平公主以立嫡长子为由想废掉唐玄宗,陆象先认为唐玄宗没有过错不应废除他的皇位。
C.陆象先为政宽仁,受到民吏爱戴。有人建议用严酷的刑罚树立威信,他没有接受;对犯了罪的小官吏也宽容以待。因而,陆象先所到之处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D.陆象先很有胆略,暗中保护多人。唐玄宗得到对唐睿宗表忠心的名单,命陆象先搜捕,陆象先却将名单烧毁,并暗中保护了许多人,因此被贬为剑南按察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主卒诛死。时象先坐为公主所进,将同诛,玄宗遽召免之。
(2)小吏有罪,诚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秀实,字成公,本姑臧人。曾祖师濬,仕为陇州刺史,留不归,更为汧阳人。秀实六岁,母疾病,不勺饮至七日,病间乃肯食,时号“孝童”。及长,沈厚能断,慨然有济世意。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摘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天宝四载,从安西节度使马灵察讨护蜜有功,授安西府别将。灵詧罢,又事高仙芝。仙芝讨大食,围怛逻斯城。会虏救至仙芝兵却士相失秀实夜闻副将李嗣业声识之因责曰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嗣业惭,乃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迁陇州大推府果毅。后从封常清讨大勃律,次贺萨劳城,与虏战,胜之。常清逐北,秀实曰:“贼出羸师,饵我也,请大索。”悉得其廋伏,俘虏众多。改绥德府折冲都尉。

肃宗在灵武,诏嗣业以安西兵五千走行在。节度使梁宰欲逗留观变,嗣业阴然可。秀实责谓曰:“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大丈夫,今诚儿女耳。”嗣业因固请宰,遂东师,以秀实为副。嗣业为节度使,而秀实方居父丧,表起为义王友,充节度判官。安庆绪奔邺,嗣业与诸将围之,以辎重委河内,署秀实兼怀州长史,知州事,兼留后。时师老财覂,秀实督馈系道,募士市马以助军。诸军战愁思冈,嗣业中流矢,众推荔非元礼代将其军。秀实闻之,即遗白孝德书,使发卒护丧送河内,亲与将吏迎诸境,倾私财葬之。

(《新唐书卷七十八》有删改)

(注)①覂,动词,(车马)翻,缺乏,疲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虏救至/仙芝兵却/士相失/秀实夜闻副将李嗣业声/识之/因责曰/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
B.会虏救至/仙芝兵却士/相失/秀实夜闻副将李嗣业声/识之/因责曰/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
C.会虏救至/仙芝兵却/士相失/秀实夜闻副将/李嗣业声识之/因责曰/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
D.会虏救至/仙芝兵却士/相失/秀实夜闻副将/李嗣业声识之/因责曰/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明经与进士二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考明经比进士较容易,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B.大食,是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阿拉伯、伊朗穆斯林的泛称。
C.卒,在《礼记》中指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不禄”。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本文指肃宗所在之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秀实原本是姑臧人,后因曾祖的原因,变为汧阳人。他很孝顺,为照顾母亲不眠不休七天。
B.段秀实曾跟随多位大将出征。在跟随封常清期间,曾包围怛逻斯城,艰苦战斗后获得胜利。
C.段秀实敢于直言,曾凜然正气责备李嗣业,嗣业最终听从了秀实的建议。
D.段秀实正直善良,关心同僚。在李嗣业阵亡后通知白孝德,让他派兵护送嗣业的灵柩到河内,秀实还拿出全部私人钱财给嗣业办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秀实六岁,母疾病,不勺饮至七日,病间乃肯食,时号“孝童”。
(2)常清逐北,秀实曰:“贼出羸师,饵我也,请大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