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蓍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啼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順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萁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厌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黃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是科举考试录取考选进士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可追“赠”。
D.“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职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进谏。他针对给公主造道观而劳民伤财一事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
C.魏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发。魏知古得知窦怀贞等将阴谋乱国,就秘密地揭发了他们的阴谋,终使窦怀贞被杀,他被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D.魏知古深受赏识,屡受封赏。他先因皇上赞赏他耿直而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在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2)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8 05:1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定方,冀州武邑人也。父邕,大业末,率乡闾数千人为本郡讨贼。
定方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年十余岁,随父讨捕,先登陷阵。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领兵,破贼首张金称于郡南,手斩金称,又破杨公卿于郡西,追奔二十余里,杀获甚众,乡党赖之。后仕窦建德,建德将高雅贤甚爱之,养以为子。雅贤俄又为刘黑闼攻陷城邑,定方每有战功。及黑闼、雅贤死,定方归乡里。
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靖军既至,遂悉降之。军还,左武候中郎将。
永徽中,转左卫勋一府中郎将,从左卫大将军程知节征贺鲁,为前军总管。副大总管王文度害其功,矫称别奉圣旨,以知节恃勇轻敌,使文度为其节制,遂收军不许深入。终日跨马被甲结阵,由是马多瘦死,士卒疲劳,无有战志。定方谓知节曰:“本来讨贼,今乃自守,马饿兵疲,逢贼即败。怯懦如此,何功可立!须囚文度,飞奏之。”知节不从。至恒笃城,有胡降附,文度又曰:“比我兵回,彼还作贼,不如尽杀,取其资财。”定方曰:“如此,自作贼耳,何成伐叛?”文度不从。及分财,唯定方一无所取。师还,文度坐处死,后得除名。
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赏赐珍宝,不可胜计,仍拜其子庆节为尚辇奉御,定方俄迁左武卫大将军。乾封二年,年七十六。高宗闻而伤惜,谓侍臣曰:“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兴言及此,不觉嗟悼。”遽下诏赠幽州都督,谥曰庄。
(选自《旧唐书·苏定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
B.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
C.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
D.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文中指授予官职,类似词语还有“起”“征”“拜”“除”等。
B.“表”,文中指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指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卒”,文中指死,封建社会中一般称士大夫死为卒;天子、皇后以及诸侯之死则称“崩”。
D.“卿”,文中指君主对臣民的称呼,我国古代也常用来指高级官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定方骁勇善战。他十多岁时就跟随父亲征战,每次都冲锋在前;曾打败杨公卿,追击逃兵二十多里,乡里因为他而得以安定。
B.苏定方受大臣喜爱。他在窦建德部下任职,后来跟随窦建德的部下高雅贤攻陷城邑,每次都有战功,高雅贤也因此收他做义子。
C.苏定方为人正直。永徽年间征讨贺鲁时,王文度忌妒他的功劳而屡屡与他意见不合,但苏定方自有原则,最后分财物时,苏定方一无所取。
D.苏定方深受皇帝赏识。他前后灭掉三个国家并活捉其国君,获得了很多的赏赐;他病逝后,唐高宗感到非常痛惜并赐予其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领兵,破贼首张金称于郡南,手斩金称。
(2)矫称别奉圣旨,以知节恃勇轻敌,使文度为其节制,遂收军不许深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巨川,字下己,陇右人。国初十八学士道玄之后,故相逢吉之侄曾孙。父循,大中八年登进士第。
巨川乾符中应进士,属天下大乱,流离奔播,切于禄位,乃以刀笔从诸侯府。王重荣镇河中,辟为掌书记。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籓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籓邻无不耸动,重荣收复功,巨川之助也。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时杨守亮帅兴元,素知之,闻巨川至,喜谓客曰:“天以李书记遗我也!”即命管记室,累迁幕职。
景福中,守亮为李茂贞所攻,城陷,以部下数百人欲投太原。入秦,为华军所擒。巨川时从守亮,亦被械系。在途,巨川题诗于树叶以遗华帅韩建,词情哀鸣,建欣然解缚。守亮诛,即命为掌书记。俄而李茂贞犯京师,天子驻跸于华。韩建以一州之力,供亿万乘,虑其不济,遣巨川传檄天下,请助转饷,同匡王室,完葺京城。四方书檄,酬报辐凑。巨川洒翰陈叙,文理俱惬,昭宗深重之,即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昭宗还京,特授谏议大夫,仍留佐建。
光化初,朱全忠陷河中,进兵入潼关。建惧,令巨川见全忠送款,至河中,从容言事。巨川指陈利害,全忠方图问鼎,闻巨川所陈,心恶之。判官敬翔,亦以文笔见知于全忠,虑得巨川减落名价,谓全忠曰:“李谏议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是日为全忠所害。
(选自《旧唐书·文苑》)
【小题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B.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C.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D.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刀笔:古时书写于竹简,有错讹则刀削笔改重写;这里借指文职官员。
B.记室:中国古代官名,指掌管文书之官,掌章表书记文檄,又称记室参军。
C.驻跸:帝王外出途中暂停小住;这里指皇帝逃离京师,暂住华州。
D.书檄:书是指书简,檄是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书檄泛指文书。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巨川凭自己的文才为王重荣所器重,尤其是在王重荣收复京师过程中,巨川草成文书,传播四方,产生极大的影响力,从而帮助重荣立下不世之功。
B.巨川依附守亮后,守亮因李茂贞进犯而逃亡,终为韩建所杀,巨川以树叶题诗呈韩建而获释,后任其掌书记,因起草檄文之功被皇帝特授谏议大夫之职。
C.敬翔言“李谏议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意为李巨川所写的精美文章对主人朱全忠的确不吉利,使朱全忠感到恐惧,这是李巨川被害的主要原因。
D.这篇传记主要选取了李巨川与地方藩镇主帅之间的故事,注重事件的叙述以及主次人物的结合,勾勒出李巨川才华横溢、为文精美的才子形象。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
(2)巨川指陈利害,全忠方图问鼎,闻巨川所陈,心恶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万徹,雍州咸阳人。万徹少与兄万均随父在幽州,俱以武略为罗艺所亲待。寻与艺归附高祖。及太宗平刘黑闼,引万均为右二护军,恩顾甚至。隐太子建成又引万徹置于左右。建成被诛,万徹率宫兵战于玄武门,鼓噪欲入秦府,将士大惧。及枭建成首示之,万徹与数十骑亡于终南山。太宗累遣使谕意,万徹释仗而来。太宗以其忠于所事,不之罪也。万徹寻丁母忧解职,俄起为右卫将军,出为蒲州刺史。会薛延陀率回纥、同罗之众渡碛,南击李思摩,万徹副李勣援之。与虏相遇,率数百骑为先锋,击其阵后,骑皆散,贼顾见,遂大溃。追奔数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十八年,授左卫将军,尚丹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太宗从容谓从臣曰:“当今名将,唯李勣、道宗、万徹三人而已。李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徹非大胜,即大败。”太宗尝召司徒长孙无忌等十余人宴于丹霄殿,各赐以貘皮,万徹预焉。太宗意在赐万徹,而误呼万均,因怆然曰:“万均朕之勋旧,不幸早亡,不觉呼名,岂其魂灵欲朕之赐也?”因令取貘皮,呼万均以同赐而焚之于前,侍坐者无不感叹。二十二年,万徹又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甲士三万自莱州泛海伐高丽,入鸭绿水,百余里至泊沟城,高丽震惧,多弃城而遁。万徹在军,仗气凌物,人或奏之。及谒见,太宗谓曰:“上书者论卿与诸将不协,朕录功弃过,不罪卿也。”因取书焚之。寻为副将裴行方言其怨望。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徹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B.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C.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D.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太子,唐朝建立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玄武门事变遇害,李世民追谥曰“隐”。
B.尚丹阳公主,娶帝王之女为妻或帝王之女出嫁谓“尚”,有时也用于贵族之女出嫁。
C.长孙无忌,“长孙”为复姓,在我国姓氏中,“诸葛”“欧阳”“东方”等均为复姓。
D.高丽,即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政权,首都开京,由王建所立,曾为元朝附属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万徹胸藏武略,因而得到亲待。他和哥哥万均跟着父亲在幽州的时候,凭着武略被罗艺亲近优待;后来他又被隐太子李建成安排在身边任职。
B.薛万徹忠心侍主,但能认清形势。在玄武门之变中,他率兵想攻入秦王府,李建成被杀,他逃到终南山隐居,李世民请他出山,他扔掉木杖而来。
C.薛万徹打仗勇猛,颇得太宗欣赏。他率领几百名骑兵作为先锋,袭击薛延陀的后方,并乘胜追击,斩获颇丰,唐太宗对他善于打大胜仗颇为赞赏。
D.薛万徹性情傲慢,心中不满朝廷。他在军队中不能宽厚地对待属下,曾经被人参奏,而唐太宗并没有治他的罪;但最后他因对朝廷不满而身败名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均朕之勋旧,不幸早亡,不觉呼名,岂其魂灵欲朕之赐也?
(2)上书者论卿与诸将不协,朕录功弃过,不罪卿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注)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是指公元前544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③子泄:人名。④边阃,指边关。⑤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阴阳/仁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作“表字”。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他人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淄青郓招讨使、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①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②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注)①狃,因袭,拘泥。②酰,同“耽”,沉溺,此处指毒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B. “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 “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 “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D. “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B. 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 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D. 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2)然陈涉瓮牗绳枢之子,虻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