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出现来两次“相去”,第一次的意思是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的意思是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
B.“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老”和“晚”用的妙,“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是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身心憔悴。“晚”因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C.诗的结尾“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感情猛然一转,表明女子对久别不归的丈夫的绝情,以此来获得自我安慰。
D.诗中用“胡马”和“越鸟”设喻,表现妇人责怪丈夫不知恋家竟不如马、鸟有情。
【小题2】下列对《行行重行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主要表现两一个妇人对久别不归的丈夫的思念和怨情。
B.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
C.诗中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的真切细腻,极有特色地表现出思妇的心理状态。
D.“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起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
E. “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遥远;“长”承“万余里”,指路途坎坷曲折,关山迢递。
【小题3】运用联想和想象,以第一人称角度扩写“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四句,展现主人公情感。(字数不能少于100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28 09:0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低,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采。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疮银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地名)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甜饮致醉。弘欲遨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那将尝斧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小题1】下列加点饲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况:比方B.道济馈以粱肉 馈:赠送
C.征著作郎,不就 就:成功D.郡将尝侯之 侯:拜访
【小题2】下巧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翻译
(1)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是故无贵无贱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旨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浔阳县之某里。近识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节选自《陶徵士诔》东晋·颜延之)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章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昭明文选·陶渊明传》南朝梁·萧统)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自量为已必贻谷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节选自《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北宋·苏辙)

(注):①田生致亲:田过,战国时期齐国人,他认为父母比君王更重要,给君王效力是为了获得俸禄来奉养自己的父母。②毛子捧檄:庐江毛义,家贫,以孝称。官府征为守令,捧檄而喜;及母死,去官归家,屡辞征召。
【小题1】对下列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不好     弄:嬉戏
B.井弗任     臼:舂米
C.忽弘送酒至 值:适逢
D.与物多     忤:对视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远 / 郁苍苍
B.日造渊明饮 / 于是余有叹
C.子我志之 /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D.然其诗质实绮 / 蟹六跪二螯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比较长的竹木简,来书写晓谕或呈报的文书。
B.诏,先秦时代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多以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作为庆祝方式。
D.追和,根据古人所写某首诗或词的原韵或诗意写成的诗或词,被称为和诗。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B.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C.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D.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小题5】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徵士诔》一段,概括了陶渊明做官的原因、辞官的理由及辞官之后的生活,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的悲悼之情。
B.《昭明文选·陶渊明传》一段,记载陶渊明虽不懂音律,却保存有一张无弦琴,客观地反映出陶渊明的附庸风雅。
C.《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一段,从苏轼给苏辙的信中可以看到,陶渊明在出仕和归隐之间的矛盾、愧疚的复杂情感。
D.三段文字出自三位不同时代的作者之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记述了陶渊明,但是共同表达出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
(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3)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麾:指挥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招致,使……来
C.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造:前往,到
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耻:以……为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 木欣欣向荣
B.我岂能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自以心行役
C.久,满手把菊 胡为乎遑遑欲何
D.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同志   真率如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送给他的粮食和肉扔掉了。
B.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C.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都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2)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玄宗封秦山,晏始八岁,献颂行在,帝奇之,授太子正字。累授夏县今,有能名。宝应二年,迁吏部尚书,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时新承兵戈之后,中外艰食,京师米价斗至一千,官厨无兼时之积,禁军乏食,畿县百娃乃接穗以供之。晏受命后,以转运为己任,自此每岁运米数十万石以济关中。又至德初,为国用不足。令第五琦于诸道榷盐以助军用,及晏代其任,法益精密,官无遗利。初,岁入钱六十万贯。季年所入逾十倍,而人无厌苦。大历末,。通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二百万贯,而盐利且过半。
大历十二年,诛宰臣元载,晏奉诏讯鞫。晏以载居任树党布于天下,请他官共事,敕御史大夫李涵等四人同推,载皆款伏。十三年,为尚书左仆射。时宰臣常衮专政似晏久掌铨衡时议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虑公望日崇上心有属。窃忌之,乃奏晏朝廷旧德,宜为百吏师长,外示崇重,内实去其权。及奏上,以晏使务方理,代其佳者难其人,使务、知三铨并如故。李灵曜之乱也,河南节帅所据,多不奉法令,征赋亦随之;州县虽益减,晏以羡余相补,人不加赋,所入仍旧,议者称其能。自诸道巡院距京师,重价募疾足,置递相望,四方物价之上下,虽极远不四五日知,故食货之重轻,尽权在掌握。凡所任使,多收后进有干能者。其所总领,务乎急促,趋利者化之,遂以成风。虽权贵干请,欲假职仕者,晏厚以禀入奉之,然未尝使亲事,是以人人劝职。尝言:“士有爵禄,则名重于利;吏无荣进,则利重于名。”故检劾出纳,一委士人,吏惟奉行文书而已。其部吏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虽寝兴宴语,而无欺绐。   
(节选自《全唐书·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行在:旧时帝王巡幸所居之地。②三铨:唐代掌管文武官吏选拔的机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第五琦于诸道榷盐以助军用 榷:专营,专卖。
B.晏以羡余相补 羡:有余,剩余。
C.是以人人劝职 劝:勤勉,努力。
D.故检劾出纳,一委士人 委:推卸,推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官厨无兼时之积 ②子孙视之不甚惜
B.①畿县百姓乃按穗以供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季年所入逾十倍,而人无厌苦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①士有爵禄,则名重于利    ②青,取之子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宰臣常衮/专政以晏/久掌铨衡/时议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虑/公望日崇/上心有属
B.时宰臣常衮专政/以晏久掌铨衡/时议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虑公望日崇/上心有属
C.时宰臣常衮/专政以晏/久掌铨衡时议/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虑公望日崇上/心有属
D.时宰臣常衮专则以晏久掌/铨衡时谢平允兼司储蓄职/举功深虑/公望日崇上/心有属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晏在任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时,适逢战后朝廷内外粮食短缺。他便以转运粮食为己任,此后每年都能向关中运输几十万石粮食。
B.李灵曜作乱,影响了朝廷赋税收入,刘晏采取有效措施,既不增加百姓负担,又保证了国库收入,得到当时舆论的认可。
C.刘晏在中央和各地巡院之间,设置多个驿站,招募脚力快的人收集、传达信息,这样对天下物价的涨落情况,能够及时掌握。
D.刘晏善于任用虽政绩平平却有才干的官吏,用人注重办事能力和效率,纠正了下属官吏中存在的追求私利的不良风气。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以载居任树党布于天下,请他官共事,敕御史大夫李涵等四人同推,载皆款伏。
(2)其部吏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虽寝兴宴语,而无欺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