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汧阳县阁
①
【唐】韦庄
汧水悠悠去似絣
②
,远山如画翠眉横。
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
边静不收蕃帐马,地贫惟卖陇山鹦。
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
【注】①汧(qiān)阳:今陕西千阳县,县内有发源于汧山南麓的汧水流经全境。唐时为吐蕃与内地交界之处。本诗写诗人登阁见闻。②(bēng):彩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运用比喻手法,以彩带喻水、翠眉喻山,描绘出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展现了汧阳优美的自然风光。
B.颔联点面结合,诗人选取僧寻野渡、雁带斜阳两个典型景物,一人一物,一空间一时间,突出环境的清幽。
C.颈联顺势而下,描绘边地局势,用“边静”“地贫”写出汧阳人民的寂寥与清苦,暗示了民族尖锐的矛盾。
D.尾联以动衬静,写羌笛的响声意在与前面六句营造的静谧形成反差,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令人回味。
E. 全诗通过层层铺叙的方法,写汧阳的风土人情,并且视听结合,使读者在时空上加强了对汧阳的整体印象。
【小题2】试比较本诗中“僧寻野渡归吴岳”与韦应物《滁州西润》中“野渡无人舟自横”所表现的意趣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24 05:17: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
①
平。
(注)①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麻木,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
C.颈联对仗工整,抒写了自己因社会乱离,世态炎凉油然而生的伤感和惆怅,也为自己的“十年身事”鸣不平。
D.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诗人怀着美好的愿望聊以自慰。
【小题2】(小题2)本诗以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题目。
菩萨蛮
唐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起首两句就点明主题:赞美江南,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忧郁的伤感。
B.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无奈老于江南,实非心甘情愿,只是由于战乱、飘泊,有家难归而已。
C.“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中间四句是“江南好”的具体描绘。前两句活画出江南水乡的人物之美,后两句风貌的风物之美和生活之美。
D.词人(家乡在陕西)以避战乱漂泊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①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兵乱,诗人参加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三个“满"字,再现夜宴场面的盛大华丽。
B.“海上神仙窟”竟然只似“人间富贵家”,诗人以夸张之笔写出夜宴的豪奢。
C.诗中写愁的方式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相同,都是在以乐衬哀,表现力强。
D.这首诗写诗人陪同府相于中堂夜宴的所见所闻,寄寓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情怀
【小题2】请围绕“愁”,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听赵秀才弹琴
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淡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小题1】下面对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A.“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第二句写玉音清脆,让人渐觉气定神闲,写出了琴声清雅的特点。
C.诗中运用了典故,《幽兰操》是孔子所作,卓氏指卓文君。诗中风趣的写出不必弹幽兰曲也能引起卓文君的琴心,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D.本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音乐,只是李贺的诗用了湘夫人、女娲、吴刚等神话典故,使得全诗想象更瑰丽,立意更新奇。
E. 本诗侧重于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而《李凭箜篌引》不但描摹音乐,还增加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是怎样描写琴声的?请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古别离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
⑴
,
不那离情酒半酣
⑵
。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⑴毵(sān)毵:柳枝浓密下垂的样子。⑵不那,无可奈何的意思。
【小题1】下面对诗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作者如实地写出春天的景色,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
B.第三句用“更”“指”两字,写出作者信马挥鞭的动作,画面栩栩如生。
C.第四句进行想象,将要去的江南,春色怡人,尽是欢乐。
D.全诗色调鲜明,音节和谐,语言流畅华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从全诗看,作者是如何表现“别离”之情的?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五代十国
韦庄(约836-91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