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浣溪纱
南唐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小题1】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依前春恨锁重楼”中“锁”字,把无形的春恨形象化了,抒情主人公想把春恨锁进重楼,自己去欣赏外面的春景,透透气。
B.“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两句,移情于景。看到楼前帘外的落花在风中飘摇散落,狼藉残红,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命运也和它一样,面临飘零凋残的厄运而无法自主,无人护持。
C.“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化用典故、虚实结合。看到天外飞来的青鸟,不禁联想起青鸟传书的传说,但飞鸟并未带来远人的书信,表达了对青鸟的怨恨之情。
D.“丁香空结雨中愁”一句运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丁香,花蕾缄结不解,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用迷蒙的细雨正衬丁香的“愁”。
E.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这两句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更增愁情。暮色之中,春水绿波流向天际。这既是词人所见之景,又是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愁如不尽之水,何其深广。
【小题2】简析词中有哪些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06 10:05: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③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小题1】选文第①段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
A.赋的写法B.比兴写法C.动作描写D.景物描写
【小题2】第②段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
A.表明兰芝对焦仲卿的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离去的微妙心理。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的抗议与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的准备。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凡庸”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六合”与《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
【小题4】把《离骚》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感卿此意,良用恻然。今从所请,以旌谏诤。”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侯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有众十余万。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

炀帝江都,令通镇长安。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高祖日:“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寻以本官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B.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C.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D.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幸,文中指隋炀帝到江都。“幸”做“亲临某地”讲时,通常是帝王的专用词,而做“宠幸、宠爱”讲时,也可用在帝王之外的其他人身上。
B.判,在文中的意思是兼任某一职务。另外“兼、领、摄”等词也有同样的意思和用法。而“行、署、权、假”等词,则均可表示代理某一职务。
C.亲戚,古代“亲”和“戚”有明显的区别:“亲”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戚”则指以婚姻为纽带而联成的关系。
D.光禄大夫,汉代始设,没有固定员数和固定职务,通常作为一种荣誉名号授给有功劳、有政绩的文武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突通看淡物质财富。平定薛举之时,其他将领都争抢薛举堆积成山珍宝,只有他不为所动。连高祖都称赞他清正奉国,名不虚传。
B.屈突通敢于直言进谏。文帝在盛怒之下想要斩杀慕容悉达和一千五百名监牧官,经过屈突通的竭力谏诤,文帝终于醒悟,免去了部分人的死罪。
C.屈突通恪守臣子本分。义兵起时,他曾表示要为国捐躯,并坚持战斗到力竭被擒。正因为他的忠贞,高祖释放了他,并继续委以官职。
D.屈突通带兵足智多谋。他在帅兵讨伐刘迦论时,并不与之正面对抗,而是扬言退兵以使迦论放松警惕,趁其不备以偷袭的方式斩杀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
(2)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