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后唐】李存勗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清歌舞凤。
长记欲别时,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前两句中“曾宴”点明对往事的回忆,描写了二人相会时清歌凤舞的欢乐场景。
B.中间两句描写了宴会结束后悲痛的送别场面,“长记”照应“曾宴”,画面一喜一悲。
C.最后两句描写了分别时“残月落花烟重”之景,引起了词人别后的无限相思之情。
D.“如梦”是本词的词眼,叠用两个“如梦”点明了词人回忆往事时的惆怅和伤感。
E. “亿仙姿”是词牌名,后来取词中“如梦”二字改名为“如梦令”,从字数上属于中调。
【小题2】这首词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2 03:0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人。德棻博涉文史,早知名。高祖入关,引直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转起居舍人,迁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受诏撰 《艺文类聚》。高祖问德棻曰:“丈夫冠、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对曰:“在人之身冠为上饰所以古人方诸君上昔东晋之末君弱臣强江左士女皆衣小而裳大。及宋武正位之后,君德尊严,衣服之制,俄亦变改。此即近事之征。”高祖然之。
②时承丧乱之余,经籍亡逸,德棻奏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令缮写。数年间,群书略备。德棻尝从容言于高祖曰:“窃见近代已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更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陛上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历数,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时。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高祖然其奏,下诏。瑀等受诏,历数年,竟不能就而罢。
③贞观三年,太宗复敕修撰,乃令德棻与秘书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佐修周史。创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十年,以修周史赐绢四百匹。又以撰《氏族志》成,赐帛二百匹。十五年,转太子右庶子。承乾败,随例除名。十八年,起为雅州刺史,以公事免。寻有诏改撰《晋书》,房玄龄奏德棻令预修撰,当时同修一十八人,并推德棻为首,其体制多取决焉。
④永徽元年,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及《五代史志》。高宗尝召宰臣及弘文馆学士于中华殿而问曰:“何者为王道?霸道?又孰为先后?”德棻对曰:“王道任德,霸道任刑。自三王已上,皆行王道;唯秦任霸术,汉则杂而行之;魏、晋已下,王、霸俱失。如欲用之,王道为最,而行之为难。”高宗曰:“今之所行,何政为要?”德棻对曰:“古者为政,清其心,简其事,以此为本。当今天下无虞,年谷丰稔,薄赋敛,少征役,此乃合于古道。为政之要道,莫过于此。”又问曰:“禹、汤何以兴?桀、纣何以亡?”德棻对曰:“《传》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二主惑于妺喜、妲己,诛戮谏者,造砲烙之刑,是其所以亡也。”高宗甚悦,赐以缯彩,迁国子祭酒,兼授崇贤馆学士。寻又撰《高宗实录》三十卷,进爵为公。龙朔二年,表请致仕,许之,仍加金紫光禄大夫。
⑤乾封元年,卒于家,年八十四,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人之身冠/ 为上饰 / 所以古人方诸君上昔/ 东晋之末 / 君弱臣强 / 江左士女 / 皆衣小而裳大
B.在人之身冠/ 为上饰 / 所以古人方诸君上 /昔东晋之末 / 君弱臣 / 强江左 / 士女皆衣小而裳大
C.在人之身/ 冠为上饰 / 所以古人方诸君上 /昔东晋之末 / 君弱臣强 / 江左士女 / 皆衣小而裳大
D.在人之身/ 冠为上饰 / 所以古人方诸君上昔/ 东晋之末 / 君弱臣 / 强江左 / 士女皆衣小而裳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B.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叫做“受禅”,但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C.从汉朝开始,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D.《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记载了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到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事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德棻早年就以广涉文史书籍而出名,在高祖、太宗时期一直受到重用,其眼光敏锐,修史治典能力很强。
B.令狐德棻认为编修国史很有必要,周、隋遭大业离乱,如不能及时编修,很多史料将无从考证,先祖功业也难以光耀。
C.修史的起源,是从令狐德棻发起的,令狐德棻做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时,还监修了国史及《五代史志》。
D.晚年的令狐德棻上表要求辞职,请求退休,博得了高宗的同意,并加授他金紫光禄大夫,在其死后加其谥号为“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今天下无虞,年谷丰稔,薄赋敛,少征役,此乃合于古道。
(2)二主惑于妺喜、妲己,诛戮谏者,造砲烙之刑,是其所以亡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

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

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

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 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B.尝获肥/ 鲜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C.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D.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 其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史:按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B.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
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来受到他母亲的激发勤奋苦学,最终考中进士,做了右台侍御史。
B.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很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情而得免。
C.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
D.萧至忠等被杀,郭元振、张说等提出赵彦昭先前曾与他们一起密谋其事,于是赵彦昭因此加官进爵。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
(2)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
B.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D.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E. 词人写离愁没有采用直抒胸臆手法,而是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沿情布景,通过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小题2】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歌子·荻花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②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③垂纶:垂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B.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丽,与《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
C.词作上片写景。“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橘洲秋夜之美。“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云烟飘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
D.词作下片重在议论抒情,“鱼羹稻饭常餐也”一句,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4。

(出自《北梦琐言》)

注释:①高季昌:后梁时担任荆州节度使,庄宗渡黄河灭梁之后高季昌在荆州称王,建南平国。荆渚,即荆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龙德:梁末帝年号。④贻:留传;遗留。厥:他,他的。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某梁祖   (2)且游猎日不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中外情何以堪。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死何裨益
D.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谓门客梁震曰。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B.①龙德来,止求安活。   ②学不可以
C.①可子孙之福。 ②秦则无礼,何施之?
D.①筑西面罗城。 ②令张良留谢。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
(2)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小题5】概括高季昌入宫觐见庄宗的根本目的。
【小题6】从高季昌的话语中,概括新主庄宗的两个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