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
五代•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阙开头描述行远之人饮罢饯行酒,辞别亲故西去的情景,作者感慨身世, 自比“飘蓬”,为全词定下凄凉悲苦的基调。
B.“长恨”道出“饮散”“去”并非首次,“烟柳渐重重”想象离后之景,写出行远之人频频回顾不见送别之人的情状,衬托出了行人心中的迷惘。
C.作者善用意象表达情感,上阙“孤雁”可视为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面对离别的心中冷意,但“暮天红”写出夕阳美景,隐含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D.“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以设问的手法,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
E. 综观全词,一个“愁”字贯穿全篇,本词语言典雅蕴藉,情感真切隽永,耐人寻味,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小题2】清代词人贺裳《皱水轩词荃》评论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不言愁而愁自见”。请结合下阕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4 11:0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东田
(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
①
,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仟仟
②
,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释)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小题3】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浣溪纱
南唐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小题1】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依前春恨锁重楼”中“锁”字,把无形的春恨形象化了,抒情主人公想把春恨锁进重楼,自己去欣赏外面的春景,透透气。
B.“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两句,移情于景。看到楼前帘外的落花在风中飘摇散落,狼藉残红,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命运也和它一样,面临飘零凋残的厄运而无法自主,无人护持。
C.“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化用典故、虚实结合。看到天外飞来的青鸟,不禁联想起青鸟传书的传说,但飞鸟并未带来远人的书信,表达了对青鸟的怨恨之情。
D.“丁香空结雨中愁”一句运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丁香,花蕾缄结不解,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用迷蒙的细雨正衬丁香的“愁”。
E.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这两句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更增愁情。暮色之中,春水绿波流向天际。这既是词人所见之景,又是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愁如不尽之水,何其深广。
【小题2】简析词中有哪些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D.末句“吐龙吟”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像龙飞冲天一样,大展宏图的远大抱负。
E.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作开头从大处落墨,意境空阔而略带寂寥、绚丽而略具苍茫。
B.“暗逐”两字,自然超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江水流逝于不知不觉间。
C.作者把眼前逐渐溶入暮色、流向晚霞深处的江水和历史长河融为一体。
D.作者由眼前所见姑苏月浮想开来,因月之互古不变,感伤当年西子今不在。
E. 这首金陵怀古词,全篇写景皆为慨叹而设,情景交融,蕴藉含蓄。
【小题2】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结合全诗赏析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甘州遍
毛文锡
①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
②
,降云齐。萧萧飒飒,边声思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
③
。凤皇诏
④
下,步步蹑丹梯
⑤
。
(注)①毛文锡,唐末五代词人,《花间集》称毛司徒。登进士第后,入前蜀。蜀亡,随蜀主降后唐李存勖。这首词当为歌颂李存勖破契丹兵(公元922)而作。②碛qì:原指浅水中的沙石。“平碛”则是一望无际的沙漠。③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④凤皇诏涂:又叫凤凰诏,天子的文告。⑤丹梯: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碛雁行低”的“低”字,并非写雁飞得低,而是因为沙漠旷远无际,使得在无边沙漠与无边云天之间飞过的雁阵,在人们的视觉中产生了一种错觉。
B.前三句中“紧”、“低”、“齐”,都提炼得十分准确。“紧”的效果是说秋风猛烈,“低”暗指沙漠的广阔无垠,“齐”则在实写战斗中扬起的尘土烟云的样貌,使人感受到战争气氛的紧张。
C.“青冢”,汉王昭君墓;“黑山”,亦名杀虎山;均在今内蒙古境内。因为青冢和黑山均地处塞外边陲,而且在塞北是比较突出的景观,所以前人诗歌中常以它们作为北方边地的代称,并非实指。
D.全词结句“步步蹑丹梯”,可理解为作者自己正迈步丹墀,受到朝廷封赏时的情景。
【小题2】请指出下阕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加以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五代十国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