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东田

(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仟仟,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释)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小题3】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10 06:51: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甘州遍
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降云齐。萧萧飒飒,边声思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①毛文锡,唐末五代词人,《花间集》称毛司徒。登进士第后,入前蜀。蜀亡,随蜀主降后唐李存勖。这首词当为歌颂李存勖破契丹兵(公元922)而作。②碛qì:原指浅水中的沙石。“平碛”则是一望无际的沙漠。③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④凤皇诏涂:又叫凤凰诏,天子的文告。⑤丹梯: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碛雁行低”的“低”字,并非写雁飞得低,而是因为沙漠旷远无际,使得在无边沙漠与无边云天之间飞过的雁阵,在人们的视觉中产生了一种错觉。
B.前三句中“紧”、“低”、“齐”,都提炼得十分准确。“紧”的效果是说秋风猛烈,“低”暗指沙漠的广阔无垠,“齐”则在实写战斗中扬起的尘土烟云的样貌,使人感受到战争气氛的紧张。
C.“青冢”,汉王昭君墓;“黑山”,亦名杀虎山;均在今内蒙古境内。因为青冢和黑山均地处塞外边陲,而且在塞北是比较突出的景观,所以前人诗歌中常以它们作为北方边地的代称,并非实指。
D.全词结句“步步蹑丹梯”,可理解为作者自己正迈步丹墀,受到朝廷封赏时的情景。
【小题2】请指出下阕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扆,字祥文,吴郡人。兴启二年登进士第。明年,宰相孔纬奏直史馆,得校书郎,寻丁忧免。景福元年,知制诰,二年日诰日日朝贺,面赐金紫之服。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同舍服其能。天子顾待特异。尝金銮作赋,命学士和,先成。帝览而嗟挹之,曰:“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乾宁二年,改户部侍郎。故事,三署除拜,有光署钱以宴旧僚,内署即无斯例。拜辅相之月,送学士光院钱五百贯,特举新例,内署荣之。九月,覃王以兵伐凤翔。师之起也,扆坚请曰:“播越之后,国步初集,不宜与近辅交恶,必为他盗所窥。加以亲王统兵,物议腾口,无益于事,只贻后患。”昭宗已发兵,怒沮议。是月十九日,责授峡州刺史。师出果败。天复初,帝密语韩曰:“陆扆、裴贽孰忠于我?”偓曰:“等皆宰相,安有它肠?”帝曰:“外言扆不喜我复位,元日易服奔启夏门,信不?”偓曰:“孰为陛下言此?”偓曰:“崔胤”。偓曰:“设扆如是,亦不足责。且陛下反正,素不知谋,忽闻兵起,欲出奔耳。陛下责其不死难则可,以为不喜,乃谗言也。”帝遂悟。天复元年五月,进阶特进,兼兵部尚书,加食邑五百户。车驾自凤翔还京,赦后诸皆降诏书,独凤翔无诏。扆奏曰:“凤翔近在国门,责其心迹,罪实难容。然比来职贡无亏,朝廷未与之绝。一朝独无诏命,示人不广也。”崔胤怒,奏贬扆沂王傅,分司东都,削阶至正议大夫。居无何,崔胤诛,复授吏部尚书,阶封如故。明年正月,陆扆被害于滑州白马驿,时年五十九。

(选自《旧唐书·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B.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C.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D.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称元朔、元夕、岁首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写的就是这一天的情景。
B.光院钱:唐末及五代时期翰林院对新任职官员或学生收取的礼钱。这里指陆扆新上任交的五百贯。
C.食邑: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盛行于周。又称采邑、采地、封地等。
D.道:行政区域的名称。始设于汉代,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扆才思敏捷,深受赏识。昭宗曾经作赋,诏学士们奉和,其中陆最先写完,昭宗看了之后深深赞叹。
B.陆扆直言敢谏,遭遇贬谪。覃王讨伐凤翔,陆扆认为军队实力不强,不应轻易征战,触怒龙颜,被贬为峡州刺史。
C.陆扆举止不当,受到怀疑。昭宗听说陆元日那天换了衣服逃到启夏门,以为陆扆对自己复位有意见,从而对他有所怀疑。
D.陆扆顾全大局、拾遗补缺。昭宗大赦天下,唯独不赦免凤翔。陆扆认为凤翔虽然有罪,却也履行了职责,不应区别对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三署除拜,有光署钱以宴旧僚,内署即无斯例。
(2)居无何,崔胤诛,复授吏部尚书,阶封如故。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曰:“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肃宗至德二年,加御史大夫,旋征为刑部尚书。
卢杞专权,忌之,改太子太师。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表请留。又遣逆于路,不及。
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麾其众,乃揖真卿就馆舍。因逼为章表,令雪己,愿罢兵马。累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凡数辈继来京师,上皆不报。每于诸子书,令严奉家庙,恤诸孤而已。希烈乃拘真卿,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希烈既陷汴州,僭称帝,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
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贞元元年,陈仙奇使护送真卿丧归京师。德宗痛悼异常。废朝五日,谥曰文忠。
(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B.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C.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D.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大夫、尚书、太师等均为古代官职名。唐朝设三省六部,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B.“迁、出、征、改”均与我国古代官员的任职有关。“征”是指由地方政府推荐,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
C.朝觐,指臣子朝拜君主,或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另外指宗教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
D.墓志是埋入墓中的记有死者的姓名家世和简要生平的文字。中国人讲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后这些都是要写进墓志,以求人死留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遇事有决断。五原有积久不决的冤案,颜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案件判决后,当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来。
B.颜真卿很有远见。他在平原任职期间,觉察到安禄山要谋反,就未雨绸缪,他采取的措施果然发挥了作用,受到玄宗的称赞。
C.颜真卿忠于朝廷,被李希烈拘禁,坚持斗争,无所畏惧。李希烈称帝时,因为颜真卿年近八十,不记得称帝的仪式,被叛贼缢死。
D.颜真卿为人正直。多次受到权臣的打压排挤也不屈身俯就。卢杞趁着李希烈谋反上奏皇帝派遣颜真卿前往敌军,要故意害死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2)累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凡数辈继来京师,上皆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