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安世,幼而聪悟。兴安二年,高宗引见侍郎、博士之子,简其秀俊者欲为中书学生。安世年十一,高宗见其尚小,引问之安世陈说祖父,甚有次第,即以为学生。高宗每幸国学,恒独被引问。诏曰:“汝但守此,至大不虑不富贵。”居父忧以孝闻。天安初,拜中散,以温敏敬慎,高宗亲爱之。累迁主客令。萧赜使刘缵朝贡。安世美容貌,善举止,缵自相谓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缵等呼安世为典客。安世曰:“三代不共礼,五帝各异乐。安足以亡秦之官,称于上国?”曰:“世异之号,凡有几也?”安世曰:“周谓掌客,秦改典客,汉名鸿胪,今曰主客。君等不欲影响文武,而殷勤亡秦,”国家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物,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令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问价,曰:“北方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时民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曰:“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今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视:守分之士,永免于凌夺矣。”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出为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敦劝农桑,禁断淫祀。初,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残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檦亲往讨之,波率其宗族拒战,大破檦军。遂为逋逃之薮,公私成患。安世设方略波及诸子三十余人,斩于邺市,境内肃然。以病免,太和十七年卒于家。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玚。崔氏以妒悍见出,又尚沧水公主。

(选自《魏书·李安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B.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C.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D.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是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孝,一般为三年。
B.朝贡:古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宗主国或所在国的君主,并敬献礼品。
C.三代:尧、舜、禹三代的合称,最早见于《论语》“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D.假节: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皇帝授予的“节”为符信,故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安世自幼聪明颖悟,深受高宗喜爱。在接受高宗召问时,年龄尚小的他应答很有条理,被选为中书学生,后常常被高宗单独召见。
B.李安世不但外表俊美,而且博学能言。萧赜的使者刘称他为典客,他旁征博引,进行批驳,不仅指出其错误,还讽刺其弃善从恶
C.李安世关心民生疾苦,主动为民请命。针对百姓困苦流离豪强侵占掠夺的现实,他疏言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开了均田制先河。
D.李安世颇有治理才干,能保一方平安。任相州刺史时他鼓励农桑,禁绝淫祀,设计诱捕并处决广平豪强李波等人,从此境内安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至金玉肆问价,曰:“北方金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
(2)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玚。崔氏以悍见出,又尚沧水公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1 05:4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父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擢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叡俱为主书高宗践祚,迁都曹主书,赐爵安乐男。高宗以其小心敬慎,每嗟美之。使于刘骏,直使明僧暠相对。前后三返,骏称其长者,迎送之礼,有加常使。显祖初,以本将军出为东青州刺史。高祖初,入为给事中,加散骑常侍。清约恭谨,号为称职。诏以与萧赜绝使多年,今宜通否,群臣会议。尚书陆叡曰:“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今彼方既靖,宜还通使。”明根曰:“中绝行人,是朝廷之事,深筑醴阳,侵彼境土,二三之理,直在萧赜。我今遣使,于理为长。”高祖从之。又参定律令,屡进谠言。明根以年逾七十,表求致仕,诏不许。频表固请,高祖曰:“夫七十致仕,典礼所称;位隆固辞,贤者达节。但季俗陵迟,斯道弗继。卿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魏以来,首振颓俗。进可以光我朝化,退可以荣慰私门。”高祖命之令进,言别殷勤,仍为流涕。赐青纱单衣、委貌冠、被褥、锦袍等物。其年,以司徒尉元为三老,明根为五更,行礼辟雍。后明根归广平,赐绢五百匹、安车一乘、马二匹、幄帐被褥,为造甲第。国有大事,恒玺书访之。旧疹发动,手诏问疾,太医送药。太和二十三年卒于家,年八十一。世宗遣使吊祭,赙钱一十万、绢三百匹、布二百匹,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谥靖侯。明根历官内外五十余年,处身以仁和,接物以礼让,时论贵之。高祖初,明根与高闾以儒老学业,特被礼遇,公私出入,每相追随,而闾以才笔时侮明根,世号高、游焉。

(选自《魏书·游明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B.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C.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D.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始设于西汉武帝时。
B.三老: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也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文中为前种意思。
C.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D.玺书:古代长途递送文书易于破损,故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绳结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明根出使刘骏,颇受礼遇。高宗时,他前后三次出使刘骏,刘骏让当值官员明僧暠接待他,并称赞他有长者风度,迎送的礼节超过普通使者。
B.游明根主张通使,屡进直言。高祖命群臣讨论能否与萧赜通使,他认为之前虽错在潇赜,但如今应既往不咎;参加制定律令时,他多次直言进谏。
C.游明根为官多年,受人称道。他历任内外官职五十多年,用仁爱和顺自处,以礼貌谦让待人,受到当时舆论敬重;高祖也特别器重他,常令随从左右。
D.游明根去世之后,极享哀荣。世宗不但派使者前往吊唁祭祀,还赠送大量钱物助办丧事,并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加授金印紫色绶带,谧号为靖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
(2)卿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魏以来,首振颓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佗,字元化,河东闻喜人。其先因晋乱避地凉州。苻坚平河西,东归桑梓,因居解县焉。父景,惠州别驾。佗容貌魁伟,隤然有器望。少治《春秋杜氏》、《毛诗》、《周易》,并举其宗致。举秀才,以高第除中书博士,转司徒参军、司空记室、扬州任城王澄开府仓曹参军。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尚书考功郎中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转司州治中,以风闻为御史所弹,寻会赦免。转征虏将军、中散大夫。为赵郡太守,为治有方,威惠甚著,猾吏奸民莫不改肃。所得俸禄,分恤贫穷。转前将军、东荆州刺史,郡民恋仰,倾境饯送,至今追思之。佗出为宁远将军、汝南太守。有郡民刘崇之兄弟分析,家贫惟有一牛,争之不决,讼于郡庭。佗见之,凄然曰:“汝曹当以一牛,故致此竞,脱有二牛,各应得一,岂有讼理。”即以家牛一头踢之。于是郡境之中各相诫约,咸敦敬让。出为广平太守。佗招集离散,劝课农桑,民归之者千户。迁常山大守。佗开建学校,优显儒士。吏民歌咏之。寻加平南将军。蛮酋田盘石、田敬宗等部落万余家,恃众阻险,不宾王命,前后牧守虽屡征讨,未能降款。佗至州,单使宣慰,示以祸福。敬宗等闻佗宿德,相率归附。于是阖境清晏,寇盗寝息,边民怀之,襁负而至者千余家。寻加抚军将军,又迁中军将军。在州数载,以疾乞还。永安二年卒。遗令不听请赠,不受赙襚。诸子皆遵行之。佗性刚直,不好俗人交游,其投分者必当时名胜。清白任真,不事家产,宅不过三十步,又无田园。暑不张盖,寒不衣裘,其贞俭若此。
(节选自《魏书·裴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B.入为尚书仓部郞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C.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D.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常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借用“桑梓”指代故乡或乡亲父老。文中指家乡。
B.“秀才”在汉代与“学士”都是指举荐士人的科名,明清时成为生员的通称。本文中指举士的科名。
C.“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D.“蛮”是先秦时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来成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蛮酋”指蛮人的首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佗为政有方,恩威并施。在担任赵郡太守期间,猾吏奸民没有不改恶从善的,他把自己领的俸禄分发给贫穷的百姓,离任时,赵郡百姓全都为他送行。
B.裴佗有同情心,轻财重义。在汝南太守任上,他见兄弟二人为一头牛打官同,就把官府的一头牛赠送给他们,于是郡内百姓相互告诫约束,讲究谦敬礼让。
C.裴佗关注农业,重视教育。任广平太守时,他招集流亡百姓,鼓励督促他们种田养蚕,百姓纷纷归附;任常山太守时,他创办学校,优待儒士,受吏民赞颂。
D.裴佗清白廉洁,俭朴自持。他性格刚直,不喜欢与俗人打交道;没有什么家产;死前叮嘱家人不向朝廷请求封赠,不接受别人馈赠的奠仪,子孙遵照执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曹当以一牛,故致此竞,脱有二牛,各应得―,岂有讼理。
(2)佗至州,单使宣慰,示以祸福。敬宗等闻佗宿德,相率归附。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元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 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小题4】把文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骂。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校、塾、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节气,指时节和气候,如中秋,是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C.“太尉”,秦汉时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这一官职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兴耿介好学,维护老师尊严。年少为人耿介,精于治学,不辞勤苦;在老师遭受鲜于灵馥贬低时,以《左传》大义问难,进而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脾气急躁,缺乏儒者风范。对于和他观点相左之人,李业兴往往疾言厉色加以叱骂;与人辩论时又高声大气,伸拳振臂。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晋益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杨。会刘裕诛夷司马氏,叔父宣期、兄贞之并遇害。楚之乃逃,匿诸沙门中,济江至汝、颍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宋受禅,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帝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图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来,欲因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其推诚信物,得士心,皆此类也。
明元末,山阳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既平河南,以楚之所率人户,分置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太武初,寻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以拒宋师。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又与冠军安颉攻拔滑台,禽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万余人。上疏求更进讨,太武以兵久劳,不从,以散骑常侍征还。寻宋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走方明,禽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征蠕蠕,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以绝粮运。蠕蠕乃遣觇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及,赠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B.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C.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D.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
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
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
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发愤图强。他虽然生逢晋末动乱,年少时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躲匿,但是一直未忘家仇,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B.司马楚之礼贤下士,深得人心。他年轻时便有英武豪迈的气概,能够屈己待人,明知沐谦佯装生病打算刺杀他,他还亲自端送汤药前去探病。
C.司马楚之能征善战,功劳卓著。他几次与宋军交战,均大获全胜,后与淮南公等人督率关中诸军抗宋,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了仇池。
D.司马楚之机智应变,谋略过人。他在随皇上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成功驱散贼寇,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
(2)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